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悦读文摘  ·  每天思考一段话 ·  2 天前  
书单来了  ·  2024年新晋诺奖作家的书,我推荐这5本!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你为什么会拉黑一个人?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5-04 08:55

正文


社交媒体时代,一言不合就拉黑。


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交往方式,没有谁离不开谁。但你有没有仔细思考过“拉黑”这一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今天书评君的这篇推送来自公号“我们心里都有病”的主笔大将军郭,她很坦诚,同时又颇为专业地跟大家聊了聊跟“拉黑”有关的那些事儿。



作者|大将军郭 

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寒【ONE】人气作者。



活了三十多年,我一直致力于做一个大度的好人。


多行善举,不作恶,细微到生活里的小事能忍则忍,忍不了就躲,熟悉我的人评价过我“怂”,我笑纳了。


确实有点怂,比如我都不怎么敢拉黑人,用了微信好几年,拉黑别人不超过5次,还是因为对方非常直接的冒犯。


不过,最近两个月,我密集地使用了几次拉黑功能,事后想想,痛快。不是因为我发泄了情绪,而是我终于把自己从道德耻辱柱上松绑了。


以前,拉黑和删除这种功能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恶意”的象征。


当我向别人展示恶意,就要承担“恶果”,这个恶果是得罪人。我是怕得罪人,总想争取和平,哪怕是表面的和平也行,不拉黑不删除就意味着,这个人还留在联系名单里,说不定以后还有合作和往积极发展的可能。


这样想也没什么错,但就实际情况来说,这种侥幸的心理交换不到好结果。


功利点说,怕得罪人,就是怕损失对方可以利用的价值,可即便那个人有价值,却不再能为你所用,那他对你来说相当于无价值。


已经到了想删除和拉黑的程度,想必两个人之间已经发生了不愉快,即便留下了联系方式,还有一条路可通达彼此,但是已经不会再走这条路了,它便是无用的,你还留着干吗?



我最近的几次拉黑,的确不是因为什么深仇大恨,只是努力了多次也沟通不畅。


我们双方也都忍受不了彼此的态度,她咄咄逼人满含攻击,我充满了不耐烦,本是想着能躲就躲,但我的不回应给对方的怒火上浇了热油。我和她都不是彼此生活里重要的人,完全没必要花时间争执一番,在朋友的“怂恿”下,我率先拉黑了她。


不拉黑,要么等着对方随时发来让你不开心的消息继续交恶,要么彼此忍着阵阵恶心继续惺惺作态,想到人生真是太有限了,我需要勇气放弃跟我不再同路的人。


你拉黑了,人家就懂了。你放弃了,让他继续赶自己的路,也别再浪费人生。


拉黑和删除这件事不是在有了社交软件之后才出现的,只要你有社交圈,就避免不了删除和拉黑。


我们的社交圈不是无限的,内心的容量却是有限的,即便你没有在生活中按下删除和拉黑键,你也会在心里不停地删掉一些人,加进一些人,人来人往,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常驻心间,你应该把限量的内心位置留给同路人。


容量再大的硬盘也会遭遇那样一个时刻,它提示你空间已满,需要删除一些文件,我们的社交圈也一样需要不断剔除,当那个时刻到来,你的首选依然是你曾经手下留情过暂时没有剔除的人。既然注定了这种结局,当初不如早点删掉痛快。



没错,拉黑和删除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让我们免于把自我耗损在不值得的人身上,免于把时间情感消磨在不值当的事当中。


而之所以我们不拉黑不删除,要么就还留有一丝念想,要么就像我之前一样,想做个大度的好人罢了,想表现自己不计较、宽容,怕拉黑和删除显得自己小气、没度量。


后来想想,不过是自欺欺人,已经在心里计较过了,盘算过了,在意了,便怎么都算不得大度,不过是一种虚伪罢了。


如此小心翼翼不拉黑,不只是想尽量维持一个体面的社交形象,还因为我们过重地用社交来锚定自己的位置,用别人眼中的自己来度量自我价值。


害怕得罪人是表象,害怕得到别人的疏远和否定之后也矮化自己,这才是我们恐惧的内核。


人们总是过度在意别人的声音,即便是那些不喜欢你的人,已经发生不愉快的人,也想争取他们的好感,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贪婪。


我问过几个朋友,想拉黑删除别人的时候你们犹豫过吗?答案很一致,大家都犹豫过,心思蔓延到担心被拉黑的人会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


奢望不拉黑不删除就能挽回一点别人对你的好评,就能让自己显得体面和大度,都是自我安慰。



真正决定别人对你评价的是你的价值,以及你们关系的质量,既然已经交恶过,拉黑与否都已经不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了。


倒不如坦荡荡说句再见,一别两宽,把时间花在修炼自己身上。删除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以为删掉的是自己的价值。


我也被拉黑和删除过,有的是聚会上不知所以就加了好友,有的是时间久远不联系以前也并不熟络的人,也有发生过不愉快理所应当不再来往的人。


虽然发现的时候也会有一丝落寞,但很快也就释然了,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不要为已经失去的人再停留一秒。


收紧自己的社交圈,聚焦要去维系的关系,不再让不必要的繁杂琐事困扰,也是一种成长。删除和拉黑就是在做成长路上的减法,而你,是时候轻装上阵了。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心里都有病”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我们心里都有病”(id:starynormal)。作者介绍:大将军郭,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寒【ONE】人气作者。8年心理咨询经验,图书作品《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正在热卖。本文经原公众号授权刊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民的名义 | 平庸之恶 | 假课文 | 养猫 | 自闭症 |  法律与舆论 | 春日赏花 | 原生家庭 | 2084 | 婚外恋 | 性教育 | 古典诗词 | 刷热点 | 安·兰德 | “爱国主义” | 共享单车 | 胡适 | 国学低俗化 | 弟子规 | 2016年度好书 | 人生无意义 | 小津安二郎 | 作家的脸 | 朋友圈 黄永玉 | 高房价 | 钱理群 | 篡改历史 | 抑郁症 | 荒木经惟 | 沈石溪 | 心灵鸡汤 | 帕慕克 | 龙榆生 | 奥兹 | 奥威尔 | 阿列克谢耶维奇 | 民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