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位之后,用指甲按好印,越清楚越好!
2.消毒范围一定要大,以免一个间隙进不去,可以很方便得到另一个间隙。
3.麻醉还是要打的,但是主要是麻醉皮肤和皮下组织,各种韧带的感觉很差,不会有影响,但是麻药不药打得太多,不然皮下水肿的话椎间隙都摸不清了。
4.进针前一定要用手指固定好皮肤,使皮肤不要来回滑动,以免造成进针偏差。 左手要始终固定好进针点防止软组织移动使针走歪。
5.进针的方向也很重要。无论是“垂直腰面进针”还是“针头稍向上进针”,都要在垂直进针基础上完成的,一定要作到与皮肤平面的的两个轴都垂直(一个轴是脊柱,另一个是髂棘连线)。在这个基础上再“针头稍向上”一点。
常见的错误是仅仅注意与其中一个轴垂直,这样是无法保证针尖方向正确的。所以进针时不要急,进几个 mm 后停一下,检查一下是否针体与两个轴都垂直。
初学者多注意体表的穿刺点的位置,没有注意针进入皮肤后的位置。针进入脊间韧带的位置极重要。
有人做得多了,十分随意,进针飞快,一针不见,退到皮下,再来一针,如此反复,几次下来还不成功,就开始冒汗了。早知如此,不如开始就小心谨慎,争取一次成功。
6.选好穿刺点,麻醉和腰穿进针在同一针眼,腰穿针进皮可能会容易些。确定好穿刺点、穿刺方向后,进针刚开始时可快一点,3~4 公分后慢一点,一直很慢很难找到突破感的。
7.穿刺针的针头都是呈一个斜面,穿刺拿针时,最好将斜面平行于矢状面的方向,以免切断韧带,引起较长时间腰痛,尤其老年人更应注意。
8.穿刺成功后针头斜面向上或是向下对于放液并无影响,原因很简单,脑脊液在椎管内的流速非常慢,而根据连通器原理,两种位置针尖的压强几乎一样。
第一次穿刺不成功时,切忌在原处向四面反复试探,这样极易损伤组织和血管,应退回至皮下或出针后再准确定位。
9.个人感觉不能太强调“突破感”,因许多患者并不明显。如不明显,无法判断已进入蛛网膜下腔,则可进针直到顶到椎体骨质后,退出针芯后再缓慢退针,直至有脑脊液流出。
只要沿正确方向穿刺,进针深我认为并无太大危险,缓慢进针可避免损伤马尾神经,而椎管前方为椎体骨质,当针尖顶到骨质时,拔出针芯,退针少许,即见脑脊液流出,这在突破感不明显的病人中很实用,也是我的经验之谈。
10.在缓慢进针中如病人有明显的下肢触电样感觉,说明穿刺方向不正,如病人左腿有触电样感觉,可退针向右移少许再次进针即可。
11.拔针后,穿刺部位要压一下,防止低颅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