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学术中国
“见证学术力量 锻造学术精神”——关注“学术中国”,即时获取最新学术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张聊科研  ·  编委风采 | ... ·  昨天  
社会学研究杂志  ·  作者手记|金融化视角下的劳动重构:从灵感到实 ... ·  4 天前  
募格学术  ·  华中农业大学:在校生苏某某,严重警告! ·  5 天前  
科研大匠  ·  最新:第十一届“树兰医学奖”名单公布!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学术中国

SCI发明人的论文什么样?加菲尔德教授论文的知识图谱

学术中国  · 公众号  · 科研  · 2017-03-07 12:25

正文

来源 | 李杰科学网博客、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编辑:学妹


他是成功的生意人,更是一位优秀的学者


至少在中国,学者加菲尔德是拥有准明星地位的


加菲尔德能写严谨的图书论文,也能写汪洋恣肆的评论文章


他30多年前就关注论文代写问题


加菲尔德教授论文的知识图谱


1
合作网络




2
文献的耦合网络



3
文献和期刊的共被引网络





4
共词网络



5
双图叠加分析


左侧为加菲尔德教授发表论文的期刊,右图为其引用的期刊。更加详细的解释参见双图叠加原理论文。



▷本文来自李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54179-1036931.html 


延伸阅读


加菲尔德:学者与准明星

文/武夷山


这是2009年9月11日加菲尔德参观中信所-汤森路透科学计量学联合实验室时的合影,右起第四人是加菲尔德


文献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奠基人之一尤金. 加菲尔德于2017年2月26日去世。他1925年9月16日出生于纽约市的一个拥有立陶宛-意大利血统的犹太家庭。他是成功的生意人,更是一位优秀的学者。犹太人学者之多,总是令人感叹。


我回顾自己走过的学术道路,发现不时有加菲尔德“相伴”。


1
翻译加菲尔德的文章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在驻美使馆科技处工作,那时就自发阅读了一些科学计量学文献,很有兴趣。到1989年底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工作时,我原来所在的国外情报研究部(简称“国外部”)“国别跟踪组”已经不复存在。国外部领导问我:在当时的几个研究组当中,“你倾向于去哪个组工作”?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课题组”,由此正式开始了我的科学计量学研究工作。


该课题组组长是张玉华老师,她为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的开发与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有一次,她让我翻译加菲尔德199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How ISI selects journals for coverag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consideration,是介绍美国科学情报所(ISI)如何选择SCI源期刊的。译文“美国科学情报所是怎样选用刊物的?”后来发表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2年第2期。这是头一回我与加菲尔德发生了某种联系。


直到2005年,我与同事去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第10届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大会,我才第一次见到加菲尔德本人。我对他说,我来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他说:“知道,你们ISTIC有人到我们ISI访问过”。同事给我俩照了一张合影,但我平时不注意照片的建档保存,一时找不到了。


2
浏览加菲尔德的著作


加菲尔德是个优秀的学者,能写严谨的图书论文,也能写汪洋恣肆的评论文章。据学术谷歌,他1979年出版的著作Citation indexing: It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humanities(其中文版为《引文索引法的理论及应用》. 侯汉清等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已被引用2470次,是不折不扣的引文经典。他的两篇论文——Citation analysis as a tool in journal evaluation(作为期刊评价工具的引文分析,发表于1972年)和Citation indexes for science. A new dimension in documentation through association of ideas(面向科学的引文索引:通过观念联系开拓文献学的新维度,发表于2006年)——迄今分别获得了2575和2198次引用!


他有一套书叫Essays of an Information Scientist(直译:一个情报学家的文章),共15卷,是他从1962年到1993年(从37岁到68岁)发表的小文章的合集,见http://www.garfield.library.upenn.edu/essays.html,可以免费下载,但下载速度极慢。各卷情况如下:


·Essays of an Information Scientist, Vol: 1, 1962 - 1973


·Essays of an Information Scientist, Vol: 2, 1974 - 1976


·Essays of an Information Scientist, Vol: 3, 1977 - 1978


·Essays of an Information Scientist, Vol: 4, 1979 - 1980


·Essays of an Information Scientist, Vol: 5, 1981 - 1982


·Essays of an Information Scientist, Vol: 6, 1983


·Essays of an Information Scientist: Vol: 8, 1985 : Ghostwriting and Other Essays(论文章代写及其他文章)


·Essays of an Information Scientist: Vol: 9, 1986 : Towards Scientography(走向科学地图学)


·Essays of an Information Scientist: Vol:10, 1987 : Peer Review, Refereeing, Fraud, and Other Essays(同行评议、评审、科学欺诈及其它文章)


·Essays of an Information Scientist: Vol:11, 1988 : Science Literacy, Policy, Evaluation, and Other Essays(科学素养、科学政策、科学评价及其它文章)


·Essasy of an Information Scientist: Vol:12, 1989 : Creativity, Delayed Recognition, and Other Essays(创造力、延迟承认及其它文章)


·Essays of an Information Scientist: Vol:13, 1990 : Journalography, KeyWords Plus, and Other Essays(期刊学、KeyWords Plus及其它文章)


·Essays of an Information Scientist: Vol:14, 1991 : Science Reviews, Journalism, Inventiveness and Other Essays(科学评论、科学新闻、发明创造能力及其它文章)


·Essays of an Information Scientist: Vol:15, 1992 - 1993 : Of Nobel Class, Women in Science, Citation Classics, and Other Essays(论诺贝尔奖级别、科学中的女性、引文经典及其他文章)



看看这个清单,不得不钦佩他涉猎的领域是那么广阔,在问题识别方面是那么敏锐(比如,他30多年前就关注论文代写问题,我的博士生和我于2012年发表了“论文代写代发现象之研究”,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07664.html)。


我在较早的时候(具体年头记不清了,反正是这套书还没有出齐15卷的时候),就浏览了这套书,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我对这套书的标题十分欣赏,以至于我在给自己的文集起名时就有意识地模仿了他的书名——他的书叫《一个情报学家的文章》,我的书叫《一个情报学者的前瞻思考》。


3
准明星加菲尔德


前一阵子有博文对比了科学家张杰与歌手张杰获得的不同待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18488-1035985.html)。有意思的是,至少在中国,学者加菲尔德是拥有准明星地位的。


我在2009年9月11日的日记(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30346.html)中写道:


“上午举办高端论坛,多功能厅坐得满满的。贺所长致辞,XX翻译;加菲尔德致辞,XXX翻译,然后Edward White和陈超美先后作报告,皆精彩。我最后总结说:几个人的发言的关键词是connection。”


这里的“高端论坛”指的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汤森路透科技集团以及ISTIC-THOMSON REUTERS 科学计量学联合实验室举办的“科学计量学国际研究前沿探索——2009科学计量学高端论坛”,中信所对这次会议的报道见http://www.istic.ac.cn/EducationDetail.aspx?ArticleID=87802,其中包括加菲尔德的照片。


作为论坛的主持人,我预感到很多与会者想找加菲尔德合影,就提前说:“大家想找加菲尔德先生合影可以理解,但大家别忘了,他已经84岁高龄了,千万别把老先生累着了”。可是我这番话没什么用,茶歇时,一拨又一拨的人找加菲尔德合影,他的受欢迎程度简直超过诺奖得主。幸好老先生兴致颇高,经受住了

轮番轰炸式合影的考验。


▷本文来自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36975.html

·

·

·

END


l 后台回复关键词查看相应文章 


论文排版    红黑榜    未来简史    没有抱负博士生    教师挖角之争    梦想    开题报告    页码设置    毕业论文    论文写作   科研必备    阅读技巧     英文科研写作    国家社科基金   

       

考博路上,彼此相伴!

提供考博资讯,分享考博心路!

不要错过



《中国社会科学离科学还有多远?》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