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东部战区重磅发布! ·  2 天前  
半岛晨报  ·  戴口罩!大连疾控发布最新提醒… ·  4 天前  
北京发布  ·  2025年春节期间北京地区天气预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触目惊心!河北天津现多处工业污水渗坑,记者现场感觉碰水有灼烧感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20 09:00

正文

本月18号,一篇《华北地区发现17万平方米超级工业污水渗坑》的图文报道吸引了公众注意。报道中披露,在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和天津市静海区内,存在着三处工业污水渗坑,河北省的两处面积分别达17万平米和15万平米,天津市的则有3万平米,这批渗坑不仅面积大,且存续时间长,或已对当地的地下水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得知消息后,央广记者杜希萌第一时间联系了发现这批污水渗坑的民间环保组织“两江环保”负责人向春,他为我们描述了当时看到的场景。


位置: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南赵扶镇

面积:约170000平方米

状态:废水呈锈红色、酸性



“两江环保”负责人向春:  

“首先看到坑很大,看到坑里面的水全部都是锈红色,而且浓度是比较高的,因为水的颜色越深,说明水的浓度是比较高的这样一个状况。而且我们看当地的状况也是这个渠也很长,现在没有水的地方,水位线以上都还可以看到有很多被泡过的部分,说明已经有很多水升到地下水了,这个势必就会对地下水造成很大的污染。”



的确,在他们所发布的相关图片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污水呈现黑红色,绝对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


那么,坑内污水为何物?这么大的渗坑,究竟是由什么导致的?污染源又来自哪里?



“两江环保”负责人向春:  

“三个,河北有两个,天津有一个,有一个17万,有一个15万,有一个3万。天津的水我们大概是能判断的,就是来自于什么产业,我们没测压,就测了个PH值,PH值里面能看到基本上是强酸性的,多半是周边附近产业的,就是他们做热度性钢管的酸性废水。河北的坑我们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产业的,就天津来讲我们也只知道来自于什么产业,具体来自于什么工厂还不清楚。”


据向春介绍,发现这些污水渗坑后,他们已经联系当地环保部门,期待他们展开进一步调查。而此事的披露也引起了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昨天(19号)下午2点半,环保部向媒体表示,针对媒体报道河北等地发现多处污水渗坑,对当地环境造成威胁一事,环保部将会同河北省政府立即组成联合调查组,赶赴现场进行调查。有关调查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开。


昨天,我们的记者也在第一时间分别赶往了河北、天津,同步展开走访、调查。现在,记者白杰戈和王逸群正在河北廊坊大城县南赵扶镇的一处渗坑旁边,我们马上来了解一下河北渗坑的有关情况。


1
渗坑现在看起来是什么样,有什么分析结论吗?


河北廊坊大城县南赵扶镇渗坑  记者现场拍摄


捞起来的水的颜色

记者用手接触了擦瓶身的纸,明显有灼热感。


渗坑,指的是人工挖掘出来,用于渗漏积水或者污水的坑,水流进去,逐渐渗入地层,在河网不发达的地方比较常见。而大城县南赵扶镇周边主要的产业是红木家具,跟这种酸性的污染并不匹配,因此有分析认为,这些污染物应该是外来的。


河北廊坊大城县南赵扶镇渗坑  记者现场拍摄


记者:  

“昨天晚间,环保部和大城县政府给我们的回应证实了这种分析,这两个渗坑是多年挖土形成的分别位于原来的南赵扶砖厂和化肥厂,而当中水体的污染,是因为2013年,有附近旺村镇的村民把废酸倒进坑里,将近4年前,2013年的5月28号,大城县公安局已经对这个事件立案,之后控制了犯罪嫌疑人。”


2
渗坑之前是否治理过?效果怎样?


而对于被污染的渗坑,县政府在第二年,2014年,分别选定了两家公司来治理,其中砖厂渗坑的水质经过当年4-7月的第一次治理,一度是达到了合同要求的标准:pH值6-9之间,色度小于等于50,没有异味,县环保局监测站验收判定是合格的,但是在8月份水质就出现了反弹,一年多之后,2015年11月做了第二次治理,到2016年9月又出现反弹,镇政府要求治理公司继续治理,但这家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执行。


另一个渗坑,化肥厂渗坑,在2014年第一次治理就没有达到合同约定的标准,从2014年到2016年,南赵扶镇又分两次跟治理公司签了补充合同,但这家公司都没有达到治理要求。2016年9月,镇政府起诉这家公司,法院判决双方解除合同,治理公司赔偿镇政府经济损失。


记者:  

“昨天我们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没有找到相关的这份判决,但是可以发现涉及到“渗坑”这个关键词的判决,在全国二十多个省份都有出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涉及到环境污染的案件。因此类似的渗坑污染事件并不只是发生在我们眼前和附近的天津静海。而是这次被环保组织和媒体的报道揭开了冰山一角。”



3
事件引起关注之后,环保部门和当地政府有什么回应和举措?


昨天的报道引发关注之后,国家、河北省和廊坊市三级环保部门已经到大城县来实地考察。环保部还表示要对相关的问题挂牌督办。


大城县政府表示说,他们在2016年年底已经把这两个渗坑的治理工程列入到今年的重点工程当中,预算是3848万元。而昨天,根据环保部提出的意见和要求,他们的进一步措施包括成立渗坑治理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组长,环保、公安等部门和各乡镇参与,来加快推进治理工作。


环保、国土部门要对渗坑的水样、土样进一步检测,查清污染物的主要构成,为制定治理方案提供依据,县里正在联系国内先进的治理公司,对于已经列入今年重点工程的治理项目要尽快开始招标,全县范围内也要举一反三,继续开展工业污水渗坑治理的回头看,并且摸排新的工业污水渗坑、生活垃圾坑和生活垃圾堆,要形成台账、制定方案、迅速治理。


    

看来,要治理这些隐藏在绿色农田里的黑色“工业余毒”,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天津渗坑的情况,请看央广记者贾立梁、陈庆滨、田园今天凌晨发来的最新报道。



位置:天津市静海区西翟庄镇佟家庄村

面积:约150000平方米

状态:渗坑废水为锈红色,酸性,废水PH值约为1。



记者在天津市静海县唐官屯佟家庄村以东,紧邻高铁轨道边找到了一处面积颇大的污水渗坑。近距离观察水体,不仅污水呈现出异常的红色,水坑周边的泥土也呈现出黄色和红色。对于这个面积不小的污水渗坑,佟家庄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个渗坑已经有了不下二十年的历史,是当年烧砖窑留下来的窑坑,随着雨水、污水的日积月累,倒成了一个不小的水面。



村民介绍,这里以前是窑地,挖土烧砖挖出来的坑。当初这个渗坑里还能有些鱼存活,不过从两三年前,坑里的水质持续恶化,发黄变黑,村民中懂些化学的人认为这些现象是由于水质酸化引起的,而佟家庄村周边都没有排酸的污染企业,不少村民怀疑可能是由于流动礶车倾倒酸水引起的水质恶化。


记者现场拍摄

村民:

“肯定是放酸放的,但是看不见,(周边厂子都是什么呀?)都是加工行业,都是电焊呀、冲床呀,根本就没有排污的排废气的。”


村民告诉记者,渗坑里的水是咸水,所以既没有人用于灌溉,也没有人打水饮用。不过周边的水草不好,村民也不敢把牲畜赶到渗坑周边放养。

村民:

水黄了,味多少有点,黄黑色吧,肯定是酸,周边肯定是草都生长不了,长出来就黄了。



记者为了解渗坑有关情况对静海区政府进行采访,静海方面回应称,由于历史原因,静海区的产业以黑色、有色金属加工为主,个别企业存在污水直排问题,导致局部地表水污染,而佟家庄村渗坑为其中一个。


2013年,静海区先后投入6亿元,治理渗坑18个。佟家庄渗坑治理工作,于2014年开始启动,工程总投资1072万元,对渗坑污水进行治理,11月竣工并通过验收。2016年下半年,静海区环保局巡查发现,该渗坑污染出现反复。


同年7月,静海区政府决定对该渗坑污水及底泥进行深度治理,并于12月完成渗坑治理项目的立项、设计、招标等工作。静海区政府的治理也得到了周边村民的证实。村民们说,从去年开始,静海区已着手将原有渗坑筑坝隔离,分别抽污降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村民:

“他治理了一会,打的坝么,一个坑一个坑治理的。”


目前,静海区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1座,建成废酸处置中心2座,实现了废酸无害化集中处置,从源头上解决了废酸污染问题。4月19日,环境保护部和天津市政府联合调查组现场查看了这处渗坑。联合调查组现场检查时,渗坑废水治理设备正在安装调试。联合调查组已要求静海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立即对渗坑水体、土壤及周边地下水开展监测,并加快治理进度,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公开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信息。环境保护部将对相关渗坑污染问题挂牌督办。


可以确定的是,污水渗坑的形成不是一日之过,而它的治理之难,却不能仅仅归咎于一句“历史遗留问题”。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这次的三处渗坑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再拖下去又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多大的伤害?污染的治理当然举足轻重、事不宜迟,但如何从源头上断绝污染,更值得深思。



记者:杜希萌、白杰戈、王逸群、贾立梁、陈庆滨、田园

编辑:吴桐、付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