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举行了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了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情况,解读了《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并回答记者提问。会议介绍了示范区建设的创新突破和阶段性成果,综合立体交通网持续完善,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全面增强,智慧绿色水平显著提升。同时,就济宁在内河航运方面的突破、省科技厅在交通领域创新发展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介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的创新突破和阶段性成果。
两年多来,聚焦打造互联互通、流通服务、智慧智能、绿色低碳、现代治理五个示范,建立专项工作机制,迅速开展“十五项推进行动”,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如交通强国试点成效显著,综合立体交通网持续完善等。
关键观点2: 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情况。
山东综合交通投资超9000亿,建成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加快建设。机场数量居华东地区首位,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全面增强。
关键观点3: 智慧绿色水平的提升情况。
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省部级23个。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球领先,成功研发时速600公里磁悬浮列车。建成全国第一座领先水平的高铁轨道板智能工厂。山东是全国绿色交通省,建成全国首条零碳智慧高速等。
关键观点4: 济宁在内河航运方面的突破情况。
济宁抢抓内河航运发展机遇,发挥京杭运河黄金水道优势,推动内河航运快速发展。成立港产城融合指挥部,推动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加速提升港航能级,打造亿吨级港口群。培育壮大物流贸易,推进内河航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关键观点5: 省科技厅在交通领域创新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
省科技厅强化顶层设计,做好谋篇布局。聚力技术攻关,强化高水平科技供给。强化重大集成创新,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下一步将围绕推动交通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入开展重点工作,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作出更多科技贡献。
正文
今天上午,在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有关情况,解读《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并回答记者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
从2022年5月确定山东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至今已有两年半时间。请问,示范区建设有哪些创新突破或重要阶段性成果?
张玉宏:两年多来,聚焦打造互联互通、流通服务、智慧智能、绿色低碳、现代治理五个示范,建立专项工作机制,迅速开展“十五项推进行动”,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一是交通强国试点成效显著。山东承担的首批5项交通强国试点进展顺利,交通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建立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智慧港口试点,创新打造港口云生态和智慧大脑“两大平台”;高速铁路建管模式试点,实现山东高速铁路建设、运营管理等模式创新;“四好农村路”齐鲁样板试点,全面建立覆盖县、乡、村道的“路长制”管养新机制;智慧高速公路试点,建成京台高速泰枣段、济青中线济潍段等全国领先智慧高速。
媒体记者在联合生产空间的门口参观采访。
二是综合立体交通网持续完善。2022年以来,山东综合交通投资超9000亿。建成5条高速铁路,出省通道达到5个,全省高铁运营里程居全国第1位。建成16条高速公路,里程突破8600公里,六车道及以上占比提升到37.9%。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加快建设,大型泊位规模位居全国首位,“世界上有多大的船,山东就有多大的码头”。京杭运河2000吨级船舶、万吨级船队直达长江。烟台机场二期、济宁大安机场建成投用,机场数量居华东地区首位。
三是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全面增强。278条国际货运航空、海运外贸航线和56条中欧班列运营线路通往世界各地。沿海港口吞吐量居全国第1位,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吞吐量均跻身全球沿海十大港口。开行“济青快线”列车,济南青岛实现高铁“公交化”运行。全省机场累计执飞航线631条,拥有3家吞吐量千万级机场。济南、青岛、临沂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四是智慧绿色水平显著提升。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省部级23个。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球领先。中车青岛四方成功研发时速600公里磁悬浮列车。建成全国第一座领先水平的高铁轨道板智能工厂。山东是全国绿色交通省,建成全国首条零碳智慧高速-济青中线、首个自我中和的济南东“零碳服务区”,高速公路路域光伏发电总装机量全国第1。
总体上看,经过全省上下两年多的不懈努力,示范区建设“三年创新引领、凝练成果”的多项目标提前实现,为山东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了强力支撑和保障。
中新社记者:
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济宁被称为“运河之都”,请问,济宁在发挥内河航运突出优势、融入和服务交通强国战略方面是如何破题的?
张海波: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济宁市抢抓内河航运发展机遇,发挥京杭运河黄金水道优势,做大做强港航物贸,推动内河航运快速发展。今年1-11月份,济宁港完成货物吞吐量8946.4万吨、集装箱39万标箱,同比增长39.5%、126.7%,稳居全省内河首位。预计全年港口吞吐量突破9500万吨、40万标箱。
一是持续强化顶层设计,总体布局不断完善。市级层面成立港产城融合(现代港航物流)发展指挥部,颁布《济宁市大运河岸线保护管理条例》,出台《关于加快实施现代港航物流战略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修编《济宁港总体规划》,全力推动内河航运提档升级、全面振兴。济宁港进入国家内河港口重点支持、优先发展的第一梯队。
二是加速提升港航能级,多式联运通江达海。加快打造梁山、主城、微山3个亿吨级港口群,梁山港列入国家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龙拱港建成全国内河智能化集装箱示范港。建成全省内河第一条二级航道;微山、韩庄2个梯级双闸运行,2000吨级船舶、万吨级船队从济宁通江达海。三是培育壮大物流贸易,港航经济提质增效。建成全省内河首个水路运输类海关监管场所,开通内河集装箱航线26条、外贸内支线4条,通达152个城市、16个国家,上线融汇数易平台,物贸营收超800亿元、同比增长35%。
下步,将锚定打造中国北方内河航运中心,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建设亿吨大港口、发展亿吨大物流、培育千亿大产业,推进内河航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建设山东对内陆和国际开放桥头堡。
一是强力推进“港航基础能级提升行动”,畅通港航物流大通道。一体化推动港口、航道、船闸提档升级。加快建设三个亿吨级港口群和五大重点作业区。“十五五”末主航道全线达到二级,建成“一干双线十二支”高等级航道网。完成微山三线船闸建设,超前谋划任城、梁山复线船闸和韩庄三线船闸建设。
二是强力推进“现代港航物贸拓展行动”,推动资源向济宁集聚。实施集装箱运输倍增行动,常态化运营大宗货物精品航线、江海河集装箱航班。组织港口企业沿瓦日、新兖、京沪铁路和运河、淮河、长江,举办推介会、招商会、洽谈会,扩大港口贸易量,提升市场占有率。
三是强力推进“临港产业集聚壮大行动”,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依托港口航运资源和市域优势产业,提速打造“六大临港百亿园区”,大力发展化纤、焦化、新材料、高端化工、新能源船舶等特色临港产业,带动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链深度融合。“十五五”末,形成“一轴引领、两翼协同、五区带动、全域融合”的港产融合布局。
人民网记者:
科技创新是助力交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请问省科技厅在谋划交通领域创新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打算?
王宝立:省科技厅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科技强国的战略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着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创新,推动山东交通领域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做好谋篇布局。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科技创新引领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围绕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一体化推进关键技术攻关、重大产品研制和示范应用。聚焦低空经济发展需求,研究制定《山东省低空经济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拟于近期印发实施。为交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效政策支撑。
媒体记者参观、采访数字平台建设情况。
二是聚力技术攻关,强化高水平科技供给。2021年以来,通过“揭榜挂帅”“军令状”等实施了20余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涵盖了无人机、智慧铁路、智慧交管、新能源汽车等方向,支持省级财政经费超4亿元,产出了一批关键性、引领性创新成果。如济南重工研制的全球最大直径智能化盾构机“山河号”投入使用;智慧航海(青岛)自主研发的我国首艘集装箱商船“智飞”号开展航运示范,累计安全航行400余次,为我国智能航运的自主可控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是强化重大集成创新,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港口集团、空天研究院、宏桥新材料等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聚焦智慧港口、北斗星动能、铝基轻量化等核心装备国产化需求,企业牵头实施“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科技示范工程。如“氢进万家”初步形成了以济青高速为纽带的“4城2港”跨产业融合、跨城市协同、车站路港联动的氢能综合应用模式;“北斗星动能”在服务国家智慧物流和仓储配送方面,研发了面向商贸物流大宗货物的新一代无人叉车、适配运输车辆的多功能车载北斗定位终端,实现了基于北斗时空基准的商贸物流智能仓储、协同配送、高效联运等全流程精准管控。
四是强化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培育战略科技力量。通过加强对内燃机与动力系统、高速磁浮、智能交通等国家重大创新平台的支持,引领带动全省重大创新平台体系化建设。今年批复建设济南空天信息山东省实验室,围绕交通大模型、智能监测、无人系统、动力系统等方向,新布局建设了10余家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提升山东交通领域创新水平和产业发展能力。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围绕推动交通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育、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工作,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作出更多科技贡献。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