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在乎别人的想法,你就会受苦
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太在乎别人的想法而受苦。
这是一种思维模式,也是情绪习惯。
别人的脑袋里面想的是什么,你永远无法清楚。有人对着你皱眉,并不表示他不喜欢你。有人看到你不打招呼,可能他没戴眼镜,或是根本兀自沉溺在自己的感觉中根本没注意到你。有人看到你脸色不好,可能因为他正肚子痛。
但是,我们自己内在的“伤口”需要对号入座——感觉不被爱,不受重视,被批判,于是,就判定说,对方的言行是“针对我来的”,我做错了什么吗?上次见到他的时候我行为举止有不妥之处吗?还是他听别的朋友说了什么?各种猜疑,九转回肠,不作不死。
我有时喜欢玩微博,因为上面的网友们非常可爱。同样一件事情,我发出去,反应是天差地别的不同。有人称赞,有人骂,有人会留下完全与你发的内容无关的评论。如果要针对别人的留言起反应,那一路看下来你就是会又哭又笑、有悲有喜,像不像一个疯子?
记得我婚姻出状况的时候,我最难过的当然是怕伤害到亲爱的家人们。其次就是大众的舆论,以及读者的眼光。事情刚刚发生的时候,我羞愧难当,有一次去上一个老师的课,和一名读者配对做个案。由于是亲密关系课程,你必须暴露真实的状况,我小心翼翼、有点为难的说出了自己的情形,很担心她的反应会如何。她会震惊吗?她会失望吗?她会批判我吗?她会告诉别人吗?她会看不起我吗?还是会同情我的遭遇而安慰我?
没有。都没有。
听我面色凝重的陈述之后,她楞了一下,紧接着第一反应是问:“那你还会继续写书吗?”
哦!是的。她是我的读者,喜欢我的书。她关心的是我还会不会提供她在乎、想要的东西。至于我的婚姻状况,无所谓,真的与她无关。这件事情让我有点错愕,当然当时也是一个极大的抚慰:原来别人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在意。
不如理直气壮地做自己
经历了婚姻失败的打击之后,我愈来愈真实。因为我发现,愈是想要去隐瞒什么,故作什么,别人反而愈会评论、猜疑你。你理直气壮、若无其事的过好自己的生活,别人的流言蜚语真的会比较少,而且无法影响到你。这是一种能量的交互作用,非常微妙,但也非常准确。
俗话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我们都是自己有愧才会招来那些别人的蜚短流长、议论不休。为什么在意别人怎么说?一定是自己对自己的言行有“不安妥“的感觉,内心早就有自我批判,有缝有露的,给人家的批评留下了余地。
我女儿就不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有点我行我素的味道,所以一般来说,她的情绪比较稳定,不会患得患失,东想西想的。但是我儿子就不同了,他爸爸随便一句批评,他就一定要辩驳,而且会非常生气。我常常告诉他,你跟爸爸见面的时间不多,他喜欢教训你,你就把耳朵关上,享受和他在一起的感觉就好。
但是我知道,儿子由于缺乏安全感,所以希望得到爸爸的抚慰和认同,但是爸爸始终没有看见这点,每次和儿子在一起,就会忍不住开始说教,因为他心里也有很多不安全感,觉得儿子的行为如果偏差了,会影响到他,而且别人会认为是他的错。
喜欢说教的人,通常也是用“说教”来获取重要性和价值感,没有自我觉知的人,是无法觉察并且停止的。而且这种事情是这样的:一方愈是在乎,一方就会愈加进行这样的行为。
像我女儿,和她爸爸在一起时,她爸爸说什么,她就表面应付一下(其实她的耳朵和心都是几乎对他关闭的),因此她爸爸会觉得无趣,也不想说什么了。但是儿子不同,儿子在乎,有反应,而且会和爸爸争辩、抗衡,那这样对方兴趣就更大了。如果能够清楚的认识这点,那跟我们所有重要关系户相处的时候,就可以由我们来主动结束这样令人厌烦的牵缠关系。
内心安宁的钥匙,在你自己手里
想起来我有一个朋友非常在意人家的说法、看法,几乎是为了面子而活的。这样不但消耗了大量无用的能量在外表的装模作样上,更是为自己生活造成很多不便。
可是他无法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内心太脆弱又自卑,充满了自我憎恨、鄙视,所以不得不投射向外,认为别人都瞧不起他,所以他需要格外努力去争取认同。一旦不能获得认同,或是别人稍微说他一点不是,他就会愤恨不已,把对自己的憎恨又全部都抛向对方,造成人际关系上的冲突。
所以,想要平和,我们自己内在要先有平和,才能不在乎外面的风风雨雨和波浪。内在的平和虽然绝大多数是天生的,但是随着年龄增大、阅历增多、并且透过自我觉察、静坐冥想等方式,可以增加平静的程度。然而我觉得,真正的内心安宁是来自于对自己的全盘接纳,对自己的想法、情绪都能有所觉知而且接纳。
那些内心很不平静的人,有些是太过在乎自己的感觉。感觉一不好,就马上想要摆脱。甚至会立刻责怪、怨恨那些让他感觉不好的人事物。感觉很好时,就自我陶醉,而且恨不得永远停留在这一刻,不要离开。
太过看重自己的感觉,无法和自己的感觉拉开距离,因而不能承受、接纳各式各样不同情绪的造访,可能是很多人当前最重要的功课。
···
作者 | 张德芬
唤醒、疗愈、创造,在这里遇见未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