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山西广播电视台
官方微门户。新闻资讯、互动交流、品牌宣传、公益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山西广播电视台

“AI处方”靠谱吗?

山西广播电视台  · 公众号  ·  · 2025-02-24 22:53

主要观点总结

近日,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发布通知,禁止互联网医院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此规定引起了广泛讨论,有人支持也有人持反对意见。同时,多家医院已经接入使用Deep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提高工作效率。但医生强调,人工智能只是辅助手段,最终决策仍需由医生做出。法律专家表示,医生在使用人工智能时需承担相应责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通知规定与讨论

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发布通知,禁止互联网医院使用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处方,引发社会热议。支持者认为应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反对者认为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生做出判断,智能化变革已席卷医疗领域。

关键观点2: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多家医院接入使用Deep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提高医生工作效率。但医生强调,人工智能只是辅助手段,最终决策仍需由医生做出。

关键观点3: 法律规定与责任承担

法律专家表示,医生在使用人工智能时需承担相应责任。个人使用DeepSeek等工具看病时,如果出现误诊等情况,DeepSeek一方无需担责。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近日,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定点零售药店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明确规定: 互联网医院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 引发热议。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其实在3年前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中,也有明确“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的规定。


图源:视觉中国


有网友表示,禁止由人工智能开处方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医生需要对患者负责,如果把处方权交给人工智能,是对患者的不负责。“我找医生看病,医生用AI看病,那我为什么还要挂号? 直接问AI不好吗?”


也有人认为,AI可以辅助医生做出判断,让医生的精力更加集中,智能化变革的风早已席卷医疗领域,与其禁止,不如进一步研发如何利用AI开好处方。


争议之声不止。AI生成的处方,为啥不能用?除此之外,AI还能帮医生做什么?

图片

类似规定多年前早已存在
“只能打辅助,不能做决策”

根据湖南省医保局此次发布的《通知》中,关于“规范定点零售药店购药处方”的内容规定,互联网医院须按规定接入省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并进行电子处方流转,处方行为须严格执行《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和《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应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有效、充分的沟通问诊, 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


记者注意到,根据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2022年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中,就有多处对人工智能使用的限制规定,其中包括 “医师接诊前需进行实名认证,确保由本人提供诊疗服务。其他人员、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提供诊疗服务”, 此外“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 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


图源:视觉中国


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心脏内科的医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医院医生开处方的时候是不会使用人工智能来进行辅助的, 而购药平台在销售处方药的时候,线上医生会开具电子处方。 据其了解, 这些也是由值班医生在线开具的, 不会出现使用人工智能来开具的情况, 因为医生要对自己所开具的处方负责。


不过该医生也表示,规定“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也是制度上的进一步明确。“毕竟现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比较多,很多医院也在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医生的工作。 但是像开具处方、决定治疗方案这种事情,还是需要由人来决定。”

图片

多家医院接入DeepSeek

医生工作效率倍增


近日有多家医院或医疗机构表示,已经接入Deep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


2月16日,湖南省人民医院完成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并实现与医院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行政审批、排班管理、文件流转等 日常事务的智能化处理。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AI生成的文档辅助、智能问答、数据分析等服务,提升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也借助DeepSeek的力量, 对会议安排、文献检索和科研开题等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 医院的智慧办公水平因此跃升至“狂飙模式”。


2月21日,阜阳市人民医院已实现DeepSeek大模型私有化部署。除了资料检索、分析病情、筛查病灶以外,在患者就诊方面,DeepSeek导诊系统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理解患者描述的症状,结合排班情况推荐合适的科室和医生。


西安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医生表示, 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医生工作并不是最近一两年才开始的事情, “今年之前,我们医院就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软件来帮助医生看片子了,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容易被误诊的病灶,并进行标记和提示,从而降低误诊率。”


不过该医生强调, 人工智能工具只是辅助手段和重要帮手,在全过程中最终来做决断的还是医生。


图源:视觉中国


不少实名认证的医生博主发布了使用DeepSeek查询治疗方案的评测视频, 其中多数给出了使用DeepSeek看病比较“靠谱”的测评结果。 例如,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胸外科主任谢远财就测评了使用DeepSeek在肺结节诊断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医生向DeepSeek输入了一名典型患者的病理情况,并询问如何处理、是否需要手术等问题。其给出的建议,基本和医生的建议相吻合。


还有医生在给出治疗方案后,被患者反驳称“查了DeepSeek后发现方案有问题”, 自己查询验证,才发现医学指南已更新, 自己给出的方案确实滞后了,“感觉天塌了”。
图片

“仅供参考”

短期内无法替代医生


有网友提出疑问:“用DeepSeek问了个诊,它给出了和主任医师一样的诊断,那以后还有必要去医院吗?”对此,诸多医务工作者给出了明确的答复: AI并非旨在取代医生,而是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


正如湖南省胸科医院副院长何青所言,医学不单纯是一门“技术活”,它充满人文关怀。医生除了要了解患者病情、考虑如何治疗之外,还需要了解患者的顾虑与处境,给予他们符合自身需求的知识和支持。因此,短时间内人工智能无法完全替代医生直接看病, 只是 提供辅助诊断和治疗建议,最终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医务人员。

图源:视觉中国


湖南省人民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卢熙则从信息技术方面给出了解答,AI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依赖于大量的高质量训练数据、算法的优化程度以及临床验证。此外, AI在处理复杂病例、结合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诊断方面仍有局限性 。医生的经验和直觉,以及对患者个体差异的考虑,在治疗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记者看到,当使用DeepSeek进行“问诊”,其回答中会提示, 给出的建议“仅供参考”,并提醒“请遵医嘱” “请务必以医生的处方为准”。


《医改界》创始人、AI医院运营管理研究院院长魏子柠表示, 人工智能没有处方权, 因此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根据国家、地方的相关规定,人工智能工具肯定是不能够给患者开具处方的。而且真的按照人工智能开出的药方去吃药, 出现问题的话人工智能也无法对患者负责, “因此这个口子是绝对不可能开的”。


不过,人工智能如果合理运用,是可以成为医生工作的有力助手的。“比如帮助医生分析片子,或者分析一些检验报告、检查,给医生提供诊疗意见,以及病历梳理等。”他说。

2024年2月21日,医生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在AI“助手”的辅助下对影像报告进行诊断确认。图源:视觉中国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如果是个人使用DeepSeek“看病”, 一旦出现“误诊”等情况, DeepSeek一方是无需担责的, “DeepSeek已明确告知给出的处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直接的诊疗方案。并且DeepSeek只是一个人工智能软件,只能作为一种医疗建议,处方在没有经过专业医生的认可下不能作为专业的诊断方法。”


付建还表示,《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药学服务指南》明确规定,执业药师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辅助开展处方审核及药学服务,但不能完全由人工智能程序替代。因此医生使用DeepSeek等作为诊断辅助是可以的,但是人工智能给出的内容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果医生将Deepseek等给出的处方直接给患者使用,那说明医生是认可这种治疗方法的,如果发生医疗事故,是需要医生承担相应责任的。

北京蓝鹏律师事务所主任张起淮说,其实在政策层面上, 很多地方此前也已为人工智能涉及的领域设置“红线”, 例如北京市卫健委曾在2023年出台政策要求医生禁止使用AI生成处方,且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提供诊疗服务。这意味着,医生在使用DeepSeek等智能工具辅助工作时,必须以严谨的态度,根据病人的病情,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做出决策, 如果医生违规使用人工智能开处方,一旦出现问题,医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实为就医、看病带来了便利,但作为个人,我们应审慎对待这些工具的建议,将其作为参考而非决策依据。 当身体出现不适时,最明智的选择仍然是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张起淮说。


你会信任AI医生吗?
评论区聊聊
| 来源:央视网 红星新闻 红网 上游新闻





其他人在看(戳下方标题)

联播速览


方便了!太原将增开公交与地铁站之间接驳公交线路


气温升升升!"春日唤醒程序"启动……


刚刚,2025年研考国家线发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