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瓯江潮
瓯江潮取名于温州的母亲河——瓯江。取瓯江汹涌奔腾之势以共聚实力,取瓯江静谧舒缓之美以共享乡情。瓯江潮微信平台首先是结合瓯江潮qq群系列、瓯江潮网站为在杭温州老乡提供联络平台,进而提炼、传播温州、温州人文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交通918  ·  资深男演员睡梦中去世!曾是无数人的童年回忆… ·  22 小时前  
杭州交通918  ·  刚刚,已经抵达杭州!今天出门前注意... ·  昨天  
杭州日报  ·  突发!张兰直播间被禁! ·  2 天前  
FM93交通之声  ·  阳性!浙江一家六口,5人感染!紧急提醒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瓯江潮

温州人许溟嵘,从女老师到创办《百晓讲新闻》!

瓯江潮  · 公众号  · 浙江  · 2017-09-30 09:46

正文

她是“女百晓”。她说,百集《温州记忆》的方言解说,是她专业能力最好的体现。

她曾经用温州方言演唱《温州是一个好地方》,把外地的家乡人听哭了;她曾经用方言主持《世界温州人乡音乡情文艺晚会——走归啰》,让人惊叹原来温州话也可以讲得这么文艺;她曾经在第一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颁奖晚会上,用温州话演绎林斤澜的小说——《矮凳桥》系列中的《同学》,让人耳目一新。

此外,她还痴迷于朗诵和苦旅,认为这两大兴趣为她编织了更美妙的生活。


许溟嵘 ,温视经济科教频道《百晓讲新闻》栏目的总制片人兼主持人。《百晓讲新闻》栏目总制片人,自上个世纪90年代调入温州电视台,许溟嵘算是温州的老电视人。


从不敢出远门到站上舞台


许溟嵘从小在海军部队大院长大,接触的都是有胆有识的军人,但是她的身上偏偏最缺的就是胆量。

小的时候,哪怕学习成绩优秀,可以上更好的学校,她也宁愿选择家门口的学校。长大之后,要去外地参加比赛,第二天一准儿就想家,然后想着想着就会哭鼻子。

谈起这些糗事,她也觉得怪难为情的。


“如果那个时候,我胆子大一点,去外面闯一闯,那么我可能过的就是另外一种生活了。”这可以当作是她的一种遗憾。


1988年,她从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毕业后,成为温州第九中学的语文老师。 五年的教师生活,让她的胆子大了不少,至少让她在学生面前上课,愈加地自信自如。

在这期间, 她参加首届全国普通话大赛,获得前十名,也是华东地区第一名。 那个时候的她,普通话的功力已经不容小觑了。


朗诵《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老爸老妈来欢唱点评



在《百晓》中华丽蜕变


从一个人民教师到成为一个集采编播为一身的电视人, 对于这种身份的转变,她并无不适,还有一种怡然自得的享受。

而创办品牌栏目《百晓讲新闻》,这让她的职业成就感到达了顶峰。 这是温州第一档方言类栏目,自开播以来,一直稳居市台各新闻栏目榜首,可以说是一档现象级栏目。

“2004年5月,受到杭州台《阿六头说新闻》的启发,频道领导决定开办一档方言栏目。 于是,我和几个同事一道,立即着手具体筹划操办。我们组织专家顾问座谈、策划栏目定位、商讨节目包装、选定主持人人选、培训主持人、做样带…… 我们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让这档方言新闻节目《百晓讲新闻》在2004年6月1日与观众见面。”对于这个播出时间,她比任何人都记得更清楚。

“借助《百晓讲新闻》的社会影响力,栏目还定期举办一系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成功举办四届‘温州话散讲电视大赛’、‘外地人讲温州话电视大赛’等,这些大赛的实况录像一经播出,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收视率也屡创新高。”谈起这档栏目的辉煌历史,她丝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


“我们还主持策划成立了温州电视台百晓艺术团。在之后的十几年里,艺术团坚持定期送戏下乡进社区,开展近千场的百晓系列公益活动。”身为制片人,许溟嵘自觉担起了媒体人的社会责任。



百晓春晚


与瞿老师合影



让苦旅成为一种信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