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疆日报
你所知道的大美新疆在这里,你所未知的微美新疆也将在这里精彩呈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免费向社会开放!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冲上热搜!春运期间退票为啥这么贵? ·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突破2亿人次! ·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我看有戏! ·  3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确认了!2月5日起上涨→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疆日报

【边境万里行】老人“退休”前的最后一次远行

新疆日报  · 公众号  · 新疆  · 2017-05-09 13:20

正文

夜里的大风把北斗星的“尾巴“都吹歪了,却并不妨碍这天的好天气。4月29日一大早,达尼亚尔·吾斯曼家的牲口圈里就传来了骆驼长长的嘶鸣声。


达尼亚尔正在为一趟为期12天的远征做着准备,这也将是65岁的他“退休”前最后一次目睹乔戈里峰“圣颜”的机会。


高大的双峰驼们双腿跪地,褐色的大眼里倒映着主人干瘦的身影。放稳鞍子后,达尼亚尔手中一紧,绳索“啪”一声绷直,驼背上扬起一阵灰尘,脚上的登山靴使劲抵住鞍子。达尼亚尔麻利地将皮箱、水桶、帐篷杆一件件加挂到骆驼背上。


三峰骆驼驼背上的物资重200多公斤,主要是运往乔戈里峰登山大本营的食物和水。纵横交错的绳索深深勒进驼峰和腹部,骆驼们正在咀嚼的大嘴仿佛溢满了苦楚。在海拔3600多米的高原,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骆驼的主人也已气喘吁吁。


自1973年第一次参与大本营运输,到现在已过去44年了,当年生龙活虎的青年,如今不复精壮。这最后一次的远行,达尼亚尔格外珍惜,仿佛是要赴情人的约会。晨曦里,老人脸上升起一抹异样的红晕。


4月27日,达尼亚尔·吾斯曼在整理运输物资。□新疆日报记者约提克尔·尼加提摄


边境村有个乔峰运输队

乔戈里峰,国外又称“K2”峰,海拔8611米,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也是海拔仅次于珠穆朗玛峰的山峰。


4月28日,记者一行进入群峰怒聚的喀喇昆仑山区。翻过新藏公路上久负盛名的库地达坂,汽车一拐驶向了乔戈里峰的方向。路的尽头,入眼是红瓦黄墙的安居富民房、笔直的水泥路和两旁太阳能路灯,鲜红的国旗在村委会的2层小楼上迎风招展。这里就是距离乔戈里峰最近的边境村落——叶城县西合休乡热斯喀木村。


这个边境小村的村民全是柯尔克孜族。多年来,村民一直负责给乔戈里峰登山大本营运送物资。达尼亚尔正是运输队队长。


6天前,老人的两个儿子带着10峰骆驼送登山者去了大本营,沿途他们要翻过海拔4800米的阿格勒达坂,趟过冰河纵横的克勒青河谷。


“这个季节山上的冰川没融化,克勒青河的水没有暴涨,路况不错。”虽然儿子们没有传回音讯,但老人并不怎么担心。三天前,喀什的一家旅行社要求运输队再送一批物资上大本营,老人只好再度披挂上阵。


听说达尼亚尔当天出发,村里的几个老兄弟都赶了过来。趁着长者们聚首的机会,记者了解到了这只驼工队伍的历史。


1973年5月,村里人第一次参与大本营运输。当时用牦牛驮运物资,冰河解冻,到处都是洪水。队伍走了10多天,才找到一片红柳林山谷。“红柳都很矮小,几乎贴着地面生长。远远望去,山谷都是红色的,我们就叫它‘映红滩’。从那里只要翻过一座雪山,就能看到乔戈里峰。山谷海拔只有4000多米,非常适合登山者休整。那以后,‘映红滩’就成了登山的大本营。”77岁的吉热克·阿吉回忆说。


吉热克老人是乔峰运输队的第一任队长。他告诉记者,号称高原之舟的牦牛,到了乔戈里峰附近就变得无用武之地了。乔戈里峰脚下冰河泛滥、乱石遍地,牦牛身重腿短。“每次过河,牦牛背上的货物都会被打湿。这个劣势困扰了运输队好多年。1981年,运输队尝试用骆驼代替牦牛,结果骆驼出色地完成了驮运任务。”吉热克说。


早些年,攀登乔戈里峰的人很少,村里只是零星接到叶城登山协会的运输任务。进入新世纪,随着国际登山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登山爱好者来到乔戈里峰。嗅到商机的达尼亚尔等人,2001年注册成立了映红滩运输公司,开始了与山下旅行社正规的商业合作。


老人们印象最深的,是2003年9月,山下来了一支中外联合登山队,雇佣了100峰骆驼才将几十个人的吃穿用度运到大本营,庞大的队伍在群山峻岭间行进了15天。


每次运输,登山者雇佣一峰负重80公斤物资的骆驼,给50元一天,雇一名驼工也每天付50元。这些收入成了这个边境小村村民们唯一的“外快”。运输公司成立10多年来,为偏僻的边境小村带来了150多万元的收入。


时代变迁,外界物价涨了,但运输队的收费一直没有变。


既是搬运工也是救援队

乔戈里峰是国际登山界公认的八千米以上攀登难度最大的山峰,它又被称为野蛮巨峰,多年来,其超过27%的攀登死亡率高居登山榜首。


攀登乔戈里峰极其危险,前往大本营的旅途也充满了危险。一路上,冰川融水汇成溪流,水流湍急。这些水道是通往乔戈里峰中国境内大本营路上最后也是最难跨越的屏障。要横渡冰河,必须骑着身躯高大的骆驼才能避免被水流吞噬。


达尼亚尔告诉记者,每年的9月份,是专业登山队员冲顶的最佳时机。眼下4月—6月的这三个月,则是登山者到大本营和一号营地旅游、进行适应性训练的黄金季节。


从热斯喀木村前往大本营虽然只有100公里,但高原上山势起伏极大,徒步攀越雪山和涉过冰河,往往需要5天至7天的艰难跋涉。


“队伍每天10时出发,下午3时前扎营。一天五六个小时的运动量,大多数旅游者会在路途上进行背包负重的适应性训练,攀登队伍每天只能走15公里至20公里。”28岁的村民伊克木·艾依提说,这是他第三次跟随达尼亚尔前往大本营。


游客大多是第一次来喀喇昆仑山区,路上高原反应引发头痛。运输队会准备可乐、健力宝和红牛饮料以备不时之需。“这是我们的土方法,喝碳酸饮料可以适当缓解高原缺氧症状。”伊克木笑着说。


登山者下午到达营地后,会查看自己手表的数据。随着时间和海拔等的增加,登山者的状态如果一天比一天轻松,这就是好事,也证明他越来越适应了。


虽有运输队的安全接送,但也有出现意外的时候。曾经有一位日本登山队的随队医生,为了拍摄乔戈里峰侧面的冰川,在大本营附近攀登雪山,遭遇了雪崩而丧命。


1996年2月,有一个美国登山队攀登乔戈里峰,在抵达大本营的第三天,一位队员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他全身水肿,低烧不退,脸肿得像包子一样,高原反应导致肠胃病发作,只能把热水袋绑到肚子上,但仍止不住呕吐。”吉热克回忆,当时病人情况危急,人必须撤下山。


那次救援,他们必须用4天时间赶完7天的路程。一路上美国病人身体极度虚弱,已经无法单独骑乘骆驼,加上下山的路上全是冰,骆驼脚步打滑不听指挥。吉热克就一路抱着病人,两个人挤在骆驼背上,摇摇晃晃蹚过冰河,“那天河水很急,骆驼脚下一滑,连人带骆驼全部冲到了河里,骆驼瞬间就被冲走,幸好我腰里绑着安全绳,对岸的人拼命把我们拉上了岸,才捡回了两条命。”回忆起那段惊险,老人长吁了一口气。


也正是那次舍身相救,吉热克不仅收到了1000元的小费奖励,还获得了“可靠的中国人”的外号。


2004年,这位运输队的元老,因心脏病最终退出了驼工运输队。


攀登乔戈里峰,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和超人的勇气,而且需要精良的技术和装备的支撑。伊克木告诉记者:“以前来乔戈里峰登山的人,都是外国人,他们一个个穿得像外星人,浑身高科技,让人既佩服又羡慕。”


最近10年,中国的登山者多了起来,“北京、广东、四川这些地方去大本营旅游的游客也增多了。我们的国家变得强大了,才会有这么多的人有能力有条件成功攀登乔戈里峰。”达尼亚尔说。

END

来源:新疆日报

记者:何进、陈蔷薇、巴莎·铁格斯

推荐文章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免费向社会开放!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冲上热搜!春运期间退票为啥这么贵?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突破2亿人次!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我看有戏!
3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确认了!2月5日起上涨→
5 天前
军事纵横  ·  国产航母为什么命名“台湾号”?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