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热点,家家都有头条,你可曾迷茫,看什么才有价值?
远离爆文的浮华与喧嚣,静坐在时光的缝隙,特立独行的媒记君偏偏要为你带来“今日二条”。
不寻求爆款文章,不追逐时下热点,也不玩标题党,我们仅以媒记君的严选标准,为你呈现有趣的故事、有料的特稿和冷门的报道。
今日二条,做东半球最好的二条!
感谢人工智能,我死去的父亲复活了
前不久,父亲被诊断为肺癌第四期,即便上天对我有所眷顾,我和父亲相处的时间也仅仅剩几个月而已。所以我手中拿着一部数字录音机,努力记下和父亲之间的对话。
如果将我录下的91970个单词转化成文档,然后以12号 Palatino 字体单倍行距打印出来,这需要203张打印纸。然后我会用黑色活页夹装订好,小心翼翼地把它放上书架。
作者与爸爸机器人的聊天
在我真正将这个文件夹放进书架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我脑中成型:
我希望父亲能够获得“永生”,我想亲手打造一款带着父亲记忆、并能以父亲的口吻和我聊天的爸爸机器人
,让父亲永远活在二进制的世界里,而这个文件夹就是我过世的父亲继续活着的证据。
我能想像“爸爸机器人”的全部功能,但我想象不到他和我对话会是什么感觉。但我知道,相比跟真实的父亲在一起看比赛、讲笑话和拥抱,感觉肯定会不一样。
可能
这种技术并不适合和父亲很熟的人,而是适合那些成长时对父亲记忆不深的人
。
文章:
《感谢人工智能,我死去的父亲复活了》
(点击阅读)
作者:
James Vlahos
来源:
GQ实验室
永远不要低估女生间的校园暴力
很多人眼中,校园霸凌只不过是男生间的推搡打闹。家长往往觉得男孩子小打小闹挺正常,学校也乐于依照“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与家长私下解决,不会公开处理。
没错,男生确实比女生有更强的攻击性,
但
事实证明女生也可能使用暴力手段。
只是相比男生,
女生参与校园暴力的形式往往更隐蔽,发生严重肢体冲突的概率也较低
,因而不被重视。
细数女生参与霸凌的关键词——情感、衣着、口音、地域、残疾等等,它们似乎在什么地方似曾相识。“原配打小三:剪衣服、剪长发”,“方言的歧视”,“中国残疾人去哪儿了”……
这些新闻标题提醒我们,女生霸凌和成人世界的议题息息相关。
除了从孩子身上寻找原因,我们或许更应思考,社会中的戾气给孩子带去了什么?
文章:
《永远不要低估女生间的校园暴力》
(点击阅读)
作者:
翁慕涵 缪加
来源:
浪潮工作室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我们知道,个体若想在当下获得广泛认可,必须将自己套在某个“人设”里。这些人设的规律也非常简单——它们都是人类对自身的某种美好期望,如“睿智、天真、学霸、直爽、犀利、暖心”,或者更直白的“金童、玉女”。
那么,如果一个
学历一般、收入有限、阶层低微、长相抱歉、人品存疑、触犯刑律、言谈粗鄙,且没有什么媒体议题把控能力的男青年
,也想通过卖人设的方式走红社交媒体,有可能吗?
当然有,而且这款人设就是为这类人士量身打造的,稍微比他们混得好一点的人都用不了。这款人设的名字叫——
“社会人”
。
虽然反社会人格比常人更容易犯罪,但他们中却有一部分人拥有成功的人生,变态人格反倒帮助了这些人。
如果坚持中等水平的诚实、优雅,似乎就意味着你要与‘成功’绝缘。
同时,由于反社会人格往往与自恋、冒险、果决、坚韧等元素相辅相成,他们也就更容易构成我们所说的“
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
文章:
《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点击阅读)
作者
:
伯通
来源:
虎嗅网
为什么总是一代人“嫌弃”一代人
这阵子保温杯很火,暴走团很火,00后CEO也很火。
嗟叹“当年铁一般汉子,如今端着保温杯向我走来!”,说“老一辈企业家”不懂互联网,讨伐暴走非得组团且占道的暴走团,充斥的都是嫌弃。
中年人们动辄嫌弃“小年轻”们是“垮掉的一代”,青年一代会嫌弃很多中年老男人“猥琐油腻”,被共同嫌弃的则是那些不守规则的老人、死劲闹腾的熊孩子,老人们反过来也会嫌很多年轻人啃老和不思上进,孩子们则总嫌大人们“总管着自己”。
相互“嫌弃”背后是“证实性偏见”
,经常出现“一群人犯错一代人背锅”的情况:哪怕暴走团里没多少老人,也要把帽子扣他们头上;纵使很多所谓的“熊孩子”只是孩提时期谁都会有的调皮而无关“原罪”,也要对其口诛笔伐。
“嫌弃”的根本原因,在于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
。比如“爱幼但不爱后生”心态:我们爱小孩子,是因为他们对我们不构成竞争关系;而嫌弃后生,是因为他们作为后浪可能将前浪拍在沙滩上。
文章:
《
为什么总是一代人“嫌弃”一代人 | 沸腾》
(点击阅读)
作者
:
佘宗明
来源:
沸腾
整理:王雅文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