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青年
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机关报《北大青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津云  ·  谷爱凌宣布退出! ·  昨天  
津云  ·  谷爱凌宣布退出! ·  昨天  
每日人物  ·  要攒够多少钱,才敢回家过年? ·  3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成为妈妈,依旧是件快乐的事|我们这一年 ·  3 天前  
人物  ·  导演饺子:超越《哪吒1》,有多难?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青年

调查|研究生租房退租之后……

北大青年  · 公众号  · 人物  · 2019-10-22 23:41

正文


全文共3640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本报记者
袁嘉潞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刘雨萌 国际关系学院2018级本科生
崔铭航 外国语学院2017级本科生
杨春序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7级本科生
距离王程锦取消租房合同已近2个月,她仍然没有拿到理应退回的2600元。

2019年10月3号,王程锦再次拨通了房屋中介杨某的电话,对方以“没找着,再等等”为由匆忙挂断电话,而当王程锦试图用微信联系杨某时,却发现对方已删除她的好友。

当王程锦试图向杨某联系时,发现对方已开启朋友验证

追溯:蒸发在夏天的暖气费

早在2018年9月,北京大学发布的《北京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中明确指出,不为专业硕士安排住宿。

摘自《北京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

因此,王程锦在确定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拟录取后,于今年8月初和同院三个女孩,通过中介杨某与北京卓航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航)签署房屋租赁合同,在海淀区苏州街附近整租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屋,租期一年,每月租金8000元,押一付三(注:押一个月房租的钱作为押金,再付三个月的租金,即租客一次性缴纳四个月房租钱),暖气费2600元,卫生费、维护费365元,合同约定租期一年。

8月22日,学校下发通知,表示可以为2019级校本部有住宿困难的全日制专业硕士提供部分住宿名额,并陆续安排心理、艺术、历史等院系2019级专业硕士入住北京大学万柳公寓。

王程锦收到的相关通知

“我们四人算了一笔账,以我们的房租为例,如果在北京租房两年,算上水电气费,那么每人在住宿方面花费近5万。这对于很多家庭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王程锦谈到,“相比之下,学校安排住宿更实惠,也更安全。”因此,王程锦和朋友在接到通知后立即申请了学校宿舍住宿,并在8月27日确定入住万柳校区。

因学校政策变更,四人决定不再继续租赁该房屋。因此,她们在8月末向卓航提出终止合同。该房产经纪公司当即答应,但要求承租人需按照合同支付两个月的租金(共计16000元)作为违约金。9月6日,卓航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了卫生费、维护费。然而,北京市要到11月左右才开始供暖,卓航却不肯退还尚未产生的2600元暖气费,并将租房合同原件一并收回,更将退还暖气费的责任推到中介杨某身上。

四人不得不向中介杨某索要。一开始杨某承诺,找到下一任租客后立即退还暖气费。然而两周过去,当王程锦拨通杨某电话时,对方以“未找到租客”为由挂断电话,随后将她们的微信、手机拉黑。至此,四人已无法与杨某取得联系,房地产公司也以合同终止为由不再理会他们的诉求。

“回顾这段经历,感觉全程被卓航和中介‘牵着鼻子走’,”王程锦愤愤道,“试想一下,谁家大夏天用暖气?”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她拨打了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又前往海淀区派出所反映情况。海淀社区民警表示,该案件不属于经济诈骗类型,无法立案调查。而一个月以来,12345政府服务热线也未对此做明确回复。至此,寻款未果,处处碰壁,如同蒸发了一般的暖气费让她们的这个夏天过得异常烦闷。

调查:隐藏在租房信息中的陷阱

针对王程锦四人的遭遇,《北大青年》记者咨询了北京大学法律援助协会,得到的建议是:中介机构和房东之间是委托关系,但合同当事人是中介机构和承租人,根据合同相对性,承租人只能追究中介机构的违约责任。关于合同中有关暖气费的规定约定不明时,应当依据《合同法》第61条、第62条进行解释,由于承租人并没有实际使用暖气,没有暖气费用的发生,承租人可以依据《民法总则》第122条根据给付型不当得利进行起诉并请求中介机构返还。

王程锦表示自己初次租房毫无经验,在合同签署前未对卓航有无相关资质或是否存在不诚信等行为进行前期调查,是导致被“坑”的因素之一。

《北大青年》记者通过“企查查”(企业信息查询工具,其信息来自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在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北京市住建委执法部门联合朝阳房管局、海淀房管局、丰台房管局、通州住建委、昌平住建委开展房地产市场检查,有25家房地产经纪机构被查处,其中北京卓航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赫然在列。

北京卓航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位列查处名单

令人生疑的是,卓航在今年5月被市住建委拉入“黑名单”后,8月仍在违规进行房屋交易。

王程锦的遭遇只是众多租房纠纷的一个缩影。《北大青年》调查组在北大学生群体进行租房问卷调查,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88人有过在北京租房的经历,其中28人表示曾有过租房合同中部分款项模糊不清,被收取额外费用的情况。

问卷中学生租房时遭遇的问题

北大2015级硕士张杨就曾被收取过额外费用。2018年毕业后,他在海淀区科源社区租住,到期退租时却被告知需要额外支付一笔费用,原因在于卫生间的地砖裂了缝。张杨回忆道:“无论我怎么解释都没有用,对方根本不讲理,只能怪自己没有经验,验房时没有仔细核对房屋物品设施情况。最后不仅扣了押金,还交了卫生间地砖的维护费。”

而在记者联系北京市多家房屋中介后发现,通过我爱我家、链家等其他中介平台租赁房屋时,签订合同后租客只需承担房租、服务费(中介费)、押金以及实际使用的水电燃气费,而物业费、卫生费、维护费、取暖费均由房东承担;若租客在租期内违约,需支付一个月的房租作为违约金。

王程锦回忆,卓航地产曾以个人名义在豆瓣租房上发布房源信息,并标榜“个人转租、无中介费”。为核实这一信息,北青记者通过该豆瓣租房帖以有租房意向为由与中介杨某取得联系。当记者向杨某问及租客应承担费用时,杨某却声称“豆瓣发布信息不全,一切以实际为主,要收取服务费(中介费)”,还一本正经地告诉记者:“如果有中介向租客额外收取物业费、取暖费,那他一定是黑中介。”

反思:活跃在灰色地带的城市“牛皮癣”

近年来,互联网平台越来越成为租房信息发布的重要方式。但一直以来,互联网租房信息的发布缺乏相关规范,虚假房源、僵尸房源、“黑中介”等乱象层出不穷,给租房者带来了很大困扰。

北京住建委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区两级共检查房地产经纪机构、住房租赁经营企3937家,下发责令整改通知254份,作出行政处罚539起。

10月8日,北京市《关于规范互联网发布本市住房租赁信息的通知》(下称《通知》)正式出台。《通知》加大了对房源信息发布资质和房源信息真实性的审核力度,强化了对违规发布房源信息的处罚。其中明确规定,中介机构必须依法登记、备案且正常营业才能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本市住房租赁信息,而信息发布人员必须持有从业人员信息卡才能发布。此外,违规发布房源信息3次以上的,不得再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发布本市住房租赁房源信息,并将于11月1日起施行。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目前中介公司的违法成本低,是造成黑中介治理难的重要原因。现在公司注册成本低,如果出了问题,小中介公司可以很快注销。等风声一过,原班人马重起炉灶,继续从事违法的中介租赁服务,增加了打击难度。

与此同时,中介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中介公司对于中介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培养也不够重视,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对于员工的学历、修养和专业背景等要求不高。而且中介服务人员流动极大,工作底薪很少,导致整个行业服务水平比较低,行业发展得不到规范。

租房乱象犹如城市的“牛皮癣”,尽管相关部门定期进行查处,但是乱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每年毕业季,都有此类事件发生,那么在承租房屋时需注意什么,同学们又该如何在合同变更时保障自己的权益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