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道风物
地道风物是中国国家地理发起的互动平台,通过脚踏实地的风物发现之旅、值得信赖的线上线下原创内容,复兴原乡传统、寻访最佳物产、捕捉匠心民艺,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跨新年 过大年 | ... ·  2 天前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跨新年 过大年 | ... ·  2 天前  
四川高院  ·  过年的法官在哪里?峨眉金顶等着你 ·  3 天前  
西藏发布  ·  238.12万人次!这个春节假期,西藏火了! ·  3 天前  
西藏发布  ·  238.12万人次!这个春节假期,西藏火了! ·  3 天前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早安·天津 ·  3 天前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早安·天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道风物

被2元一支的画笔毁了的80、90后童年,大师给你捡回来了

地道风物  · 公众号  · 旅游  · 2017-07-10 19:47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近期社交媒体上流行的“毁童年”漫画,以及对于童年动画片的回忆和探讨。文章提到了多部动画片如《葫芦娃》、《黑猫警长》、《小蝌蚪找妈妈》等,并介绍了它们的背景和制作过程。同时,也提到了木偶动画和剪纸动画等动画形式的特点和历史。最后,文章表达了对经典动画的怀念和对新版动画的担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童年动画片的回忆与探讨

文章通过介绍“毁童年”漫画,引发了对于童年动画片的回忆和探讨,提到了多部经典的动画片如《葫芦娃》、《黑猫警长》等。

关键观点2: 动画片的背景和制作过程

文章介绍了这些动画片的背景,包括制作团队、技术、历史背景等,让读者了解这些经典作品的诞生过程。

关键观点3: 木偶动画和剪纸动画的特点和历史

文章介绍了木偶动画和剪纸动画的特点和历史,包括它们的起源、发展、技术特点等,让读者了解这些动画形式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关键观点4: 经典动画的怀念和新版动画的担忧

文章表达了对经典动画的怀念,同时也对新版动画的制作和反响进行了讨论,指出了新版动画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的担忧。


正文

我问你要去向何方?你指着童年的方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风物君语


近日,一组“毁童年”的漫画在各大社交媒体刷屏,漫画家杜可笔下拔罐的葫芦娃、取经路上用金箍棒当自拍杆的取经师徒4人、海绵宝宝的兄弟冻豆腐、被置换了的《黑猫警长》与《猫和老鼠》等,不禁让人捧腹大笑,网友直呼毁童年啊。


风物君看不下去了,这几天卖卖力给你把童年捡回来了,毕竟对80、90后的小(老)鲜(腊)肉、小姐(阿)姐(姨)们来说,那些曾被黑得一塌糊涂的国产动画片,占据了童年最欢乐的记忆。


80、90后的小时候,总会为追一部动画片而茶不思饭不想,连重播也从不放过。每天与爸妈斗智斗勇争取看电视剧的机会,好像是最累心的事


但是你一定不知道,我们当年看过的动画片,都是大师的手笔!




先来摧毁一下童年的世界观,也开心得很。(杜可作品)


看我火娃的厉害!


来来来,茄子。


咋地了兄弟,让人给煮了?


《猫和老鼠》中老鼠厉害猫被欺负,《黑猫警长》中猫更厉害老鼠被欺负,所以在这个唯美的黄昏之夜,他们决定交换人质。



因为《小蝌蚪找妈妈》

才把齐白石记了一辈子

196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小蝌蚪找妈妈》,是 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 ,被业内认为是“最具中华民族艺术气质”的动画作品,取材于齐白石的水墨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


这幅画是 齐白石 91岁时,为 老舍 画的。老舍在向他索画的信中批注:“蝌蚪四五,随着摇曳;无蛙声而蛙声可想矣”,他想考考齐白石,要他用笔墨去表现听觉。


《蛙声十里出山泉》


齐白石用焦墨画了两壁山涧,中间是湍湍急流,远方用石青点了几个山头,水中画了六个顺水而下的蝌蚪。青蛙妈妈在山的那头呢,人们见到摇头摆尾的蝌蚪游荡在溪水的源头,自然会想到蛙和蛙的叫声。


这幅集视觉与听觉双重享受的画作,成为两位艺术家的交往的一段佳话。几年后,这幅名扬海内外的作品,被拍成了至今无法被超越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萌得不亦乐乎。


我们带着一种朴素的忧伤,一种怀旧的情愫,再回味这部老片。


误把鸭妈妈当成自己的妈妈。


又把金鱼错认成妈妈。


大乌龟也不是自己的妈妈。


终于找到了妈妈,可是自己为什么跟妈妈不一样呢?


短短14分钟里的每一个镜头,都质感鲜明、深浅明暗相宜。法国《世界报》评论这部影片时赞扬说:“中国水墨画,画得景色柔和,笔调细致,以及表示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使这部影片产生了魅力和诗意。”


妈咪妈咪,终于找到你喽。


1962年,茅盾看了这部影片,写下诗一首:“白石世所珍,俊逸复清新,荣宝擅复制,往往可乱真。何期影坛彦,创造惊鬼神。名画真能动,潜翔栩如生。柳叶乱飘雨,芙蕖发幽香。蝌蚪找妈妈,奔走询问忙。只缘执一体,再三认错娘。莫笑蝌蚪傻,人亦有如此。认识不全面,好心办坏事。莫笑故事诞,此中有哲理。画意与诗情,三美此全具。 ”


将传统中国水墨画引入动画制作中,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不同于其他动画片。它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每一个个场景都是一幅美妙的水墨画。



拥有齐白石的一幅虾画,即便不能天天吃虾,也可以大饱眼福了。



阿凡提,是见过的最好看的木偶


西域风格的情景,夸张的人物造型,幽默的对白,阿凡提倒骑毛驴的滑稽而又充满正义的形象,曾虏获了多少小朋友滴心。


阿凡堤说过:其实我不丑,只是美得不显眼。


《阿凡提的故事》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1980年发行的一部木偶动画电影,这个仅有13集的片子,用了8年时间才拍成。


被称为“阿凡提之父”的曲建方为塑造阿凡提形象,曾两次深入新疆当地生活,他说“那时候,没有飞机,我们是坐汽车,从乌鲁木齐到喀什,走了整整5天。” 片中的大线条、粗犷笔致,生动的漫画式手法,使塑造出的人物尤其有趣。


“你可以一眼望穿乌鲁木齐的五脏六腑,但你永远无法看透喀什那双迷蒙的眼睛。”作家周涛笔下的喀什。


木偶动画是以立体木偶而非平面素描或绘画来拍摄的动画影片,属于定格动画的一种。动画中的角色以木材为主,同时也以石膏、橡胶、塑料、钢铁、海绵和金属丝等其他材料制作。拍摄时将一个动作依次分解成若干个环节,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星恒最终的动画片。


阿凡提和剧中人物的木偶像,举手投足间都透露着喜剧效果。

中国很早就有木偶了,古代叫傀儡、魁儡子、窟儡子,用它来表演的戏剧叫木偶戏,或傀儡戏。木偶是如何产生的?迄无定论。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奴隶陶俑,春秋战国时有了木俑。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发掘出的乐俑、歌舞俑,工艺、种类和造型水准较前朝又有很大进步。这便是最初的木偶,它经历了一个由工艺到表演的变化过程:由祭仪而成了喜庆娱乐活动的一种方式。


而后又影响了中国动画艺术,所以那些伴随我们成长的木偶形象“神笔马良”“小八路”“阿凡提”等,便永远滴留存在了记忆里。


汉代说唱俑,四川博物馆藏。



不管翻拍多少次《葫芦兄弟》

还是觉得1986年的手工剪纸版最好看

在物质与精神都相对匮乏的年代,1986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葫芦兄弟》好比一支兴奋剂,丰富了祖国花朵们的精神生活,至今仍是国内最经典的原创动画之一;葫芦娃的故事,也变得家喻户晓,屡屡被人们在生活中调侃、搞笑。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个瓜……

可爱的葫芦娃形象,是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的衍生品哦。


中国剪纸动画的人物形象是融合各地戏剧精华的,比如《葫芦兄弟》的眉毛就是模仿京剧武生脸谱,老爷爷的白胡子像极了京剧老生的长须飘飘范儿。《葫芦兄弟》的主角为什么是葫芦娃,不是南瓜娃、甜瓜娃?就和童鞋(同学)、喜欢(稀饭)、河蟹(和谐)一样,古代的葫芦始终与福禄二字呼应,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