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味读书
纵观全球历史文化风貌,趣味解读世界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上古神话到当今各国八卦,一一为您讲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重庆之声  ·  今天,送别黄旭华院士! ·  昨天  
重庆之声  ·  今天,送别黄旭华院士! ·  昨天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学者的2024】韩鼎:寻龙问古赞盛世 ·  3 天前  
草原云 北方新报  ·  又有大动作!呼和浩特要建设“博物馆之城”! ·  3 天前  
草原云 北方新报  ·  又有大动作!呼和浩特要建设“博物馆之城”! ·  3 天前  
鱼羊史记  ·  男女间生理性喜欢,这些反应真的很明显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味读书

辛弃疾为了戒酒,写下最滑稽的一首词,只读了几句就笑出了眼泪

有味读书  · 公众号  · 历史  · 2020-12-25 18:01

正文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古代的文人,几乎没有不会喝酒的。

潇洒浪漫的李白自是不用多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豁达的苏轼也不例外,“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连“第一才女”李清照也是个“酒鬼”,“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当然他们也知道“举杯消愁愁更愁”,只是“戒酒”太难了。

黄庭坚在妻子去世后,曾发誓戒酒,然而在被贬黔州时却忍不住破戒,“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其实除了黄庭坚,南宋还有一位词人也曾千方百计地想戒酒。

他便是和苏轼齐名的辛弃疾,56岁的他为了戒酒,写下最滑稽的一首词,只读了几句就笑出了眼泪。


这首词名为《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全文如下: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
于今喜睡,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古今达者,
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叹汝於知已,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
况怨无大小,生於所爱,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
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辛弃疾,我们也知道是个“上马杀贼,下马檄文”,有着满腔爱国热血的爱国词人,在他临终的时候仍然高喊“杀贼,杀贼”。

可惜的是,和大多数主战派一样,他一直饱受排挤。

这首词写于公元1196年,当时的他被人弹劾,闲居瓢泉,心中充满了抑郁苦闷。

原本是“举杯消愁”,不料“愁更愁”,加上年老体衰,他有心戒酒,于是便有了这首词。


词的上半阙语气较为强硬,表明了词人戒酒的决心。

开头词人便怒气冲冲地吆喝酒杯:“你给我过来!我今天开始要整饬自身了”。

“老子”一词霸气又接地气,黄庭坚在《念奴娇》中也曾说“老子平生,江南江北”,只是简单两字便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让人明白即使是大文豪也不过是普通人,也会自称“老子”,倍感亲切。

接着的四句解释了他为何想要戒酒的原因: 经年累月地饮酒,让他时不时便口干舌燥,喉咙就像烧糊的锅; 还患上了嗜睡的毛病,一躺下便鼾声如雷。


“咽如焦釜”、“气似奔雷”,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因酒致病的状态,言外之意就是说他如今会这样,全怪酒杯。


接下来的三句是站在酒杯的角度写的。

主人如此怪责自己,酒杯当然也有话说:“刘伶是古今最通达的人,他曾言死后就直接就地埋了,多潇洒”。

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 ,也是出了名的嗜酒如命,他出行时常常带着一壶酒,命仆人扛着铁锹跟着。

旁人好奇,他道:“要是死了,就直接埋了。”

辛弃疾以酒杯的口吻说出刘伶的典故,让人觉得薄情。


果然他接下来的三句就开始抱怨酒杯的无情了。

可叹啊,你竟然对你知心的朋友说出这样的话,真是薄情寡恩得令人心寒啊!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辛弃疾是将“酒杯”当成了好友,这一来一回的对话中,将词人因酒拖垮身体,想要戒酒的不得已之情描写得活灵活现,满满的无奈却令人忍不住发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