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通过全球资产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性,提升收益的稳定性。
近几年,国内市场波动加大,通过全球资产配置降低组合波动,成为了很多投资者的新选择。
正如“全球资产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所言:“做投资决策,最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市场,确定好投资类别。从长远看,大约90%的投资收益都是来自于成功的资产配置”。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认同,通过合理配置相关性较低的全球资产,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例如,中国权益市场和美股市场的相关系数0.2以下,这表明两者相关性较低。然而,若投资者直接投资于美股市场,需要开设境外账户,于是通过QDII产品参与跨境投资成为了投资者的首选。
面对各类QDII产品,除了需要考量其投资的目标市场外,基金所投资的行业是否有长期潜力也十分重要。例如,
渗透率仍有上行空间的
新
能源汽车行业,便是其中的一个。
过去几年间,
新能源汽车
行业的发展变化,
基哥不用多说
,
相信大家也都深有感触。
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出现在街头巷尾,特别是一些国产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令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属于自主品牌的春天。
过去两年间,有只新能源车主题基金也带来了亮眼表现。以代表性指数CS新能车(代码:399976.SZ)为例,2023、2024年分别下跌了-29.4%、-1.17%。而同期“银华全球新能源车”(A类:015204,C类:015205)的净值分别上涨了10.15%、22.87%(A类),9.71%、22.41%(C类)。
指数业绩来源:Wind,图中产品业绩为A类业绩、产品业绩
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数据区间:2022/12/31-2024/12/31。
指数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连续两年正收益的“银华全球新能源车”,是如何取得这一成绩的?
原因很简单,与
大部分新能源主题基金
仅布局A股不同,“银华全球新能源车”布局中美港三地资产,一键实现全球资产配置。
在美股配置上,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该基金配置的全球
新能源车龙头、全球智能
芯片龙头和全球
AI
终端龙头,三者仓位合计占比达到了
25.4%
。算上其他美股持仓,“银华全球新能源车”的美股持仓占比超过了
30%
。(数据来源:
2024
年基金四季报)
这些龙头公司的表现也确较好。
此外,在“银华全球新能源车”的最新持仓中,我们还看到了不少港股上市公司的身影。比如,国内新能源龙头车企、新势力车企领头羊、新势力智驾技术领军者,以及近些年强势入局新能源车市场的某消费电子龙头等企业,这些股票在基金持仓中的合计占比也超过了20%。(数据来源:2024年基金四季报)
通过全球配置的思路,
“银华全球新能源车”
一方
面全方位覆盖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优质企业,最大化地分享行业发展红利,另一方面,有效分散单一市场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性,提升收益的稳定性。
重仓美股,或许是“银华全球新能源车”近年来业绩较好
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原因并不止于此。
据了解,该基金的基金经理李宜璇,会在跟踪业绩基准的基础上,根据公司基本面动态选股以及调整持仓,从而获得超额收益。
从已披露的数据来看,与去年三季度相比,“银华全球新能源车”在四季度进一步降低了美股和A股的配置比例,两者分别从34.72%、39.13%降至31.85%、32.53%。(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
相反地,该基金加大了港股的配置比例,从19.89%加仓至23.24%。其中,近些年强势入局新能源车市场的某消费电子龙头企业,成为基金的重仓股。(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
为何选择重仓该股?从基本面角度来看,其第一款车型SU7在三季度便连续销量破万,7-9月销量分别为1312辆、13111辆和13559辆,10月交付量首次突破2万台,提前完成10万台全年交付目标,大超市场预期。
此外,另一只被誉为“新势力智驾技术领军者”的港股也成为“银华全球新能源车”的重仓股。凭借其在智能驾驶技术领域的持续创新与突破,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开年以来,AI和机器人或是市场中最强的两条投资主线。
值得关注的是,领先的
智能汽车
企业实际上同时涉足 AI和机器人业务,特别是
智能汽车与机器人
在产业
链重合度上是非常高的。其中,大家最为熟知的便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在2022年发布的首款人形机器人原型Optimus。
为何两者的产业链重合度非常高呢?
首先,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是机器人技术的重要前置基础。
汽车与机器人均依赖环境感知、决策算法和传感器融合技术。例如,自动驾驶的L4级技术(如多传感器融合、实时路径规划)与人形机器人的自主移动能力具有高度相似性。若无法实现L4级自动驾驶,机器人的行动能力也将受限。
其次,底层技术是可以迁移复用的。
新能源汽车积累的AI算法可直接迁移至机器人领域。例如,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的自动驾驶系统FSD与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采用相同的AI模型和训练框架。
另外,AI也会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来自中信证券的一份研报显示,2025年L2+渗透率有望从2024年的14%快速提升到30%,国产龙头车企的深度参与或将成为2025年国内智驾行业最大变量,推动L2+级别销量基盘快速提升至1000万辆级别。
随着智能汽车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两者之间的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技术架构、产业链资源和应用场景的深度协同使得这一融合现象愈加明显。
特别是在底层技术栈、供应链整合以及商业模式的拓展方面,智能汽车和机器人产业正逐步进入一个全新的合作时代。
正如“银华全球新能源车”的基金经理李宜璇在《2025年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所提到的:在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增加的市场环境中,合理的资产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过去两年间,凭借全球资产配置,该基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投资优势。
通过精选中美两大市场的领军企业,“银华全球新能源车”不仅紧跟全球新能源车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更在美股、港股及A股之间巧妙布局,力求在全球视野中把握行业内优质公司的发展潜力。
随着中美双巨头格局逐渐确立,投资者不仅能共享新能源车行业的高速成长红利,还能借助跨市场配置有效分散风险,进一步提升组合的稳健性与收益稳定性。
眼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已步入智能化进程加速的重要拐点。无论是全球龙头企业的持续增长,还是新兴技术在智能汽车和机器人领域的深度复用,均为“银华全球新能源车”的全球投资布局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在全球资产配置的框架下,“银华全球新能源车”或是跨越市场、布局未来、分享全球行业红利的优质选择。
风险提示:
李宜璇履历:博士学位。曾就职于华龙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12月加入银华基金,历任量化投资部量化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现任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曾任银华全球优选(QDII-FOF)(2018.03.07-2021.02.25)、银华信息科技量化优选股票发起式A/C(2018.03.07-2021.02.25)、银华恒生国企指数分级(QDII)(2018.03.07-2020.12.31)、银华文体娱乐A/C(2018.03.07-2021.01.13)、银华中证800汽车与零部件ETF(2021.6.24-2021.12.21)、银华中证光伏产业ETF(2021.1.5-2022.6.29)、银华中证影视主题ETF(2021.2.9-2022.6.29)、银华中证有色金属ETF(2021.3.10-2022.6.29)基金经理。
现管理基金如下:银华抗通胀主题(QDII-FOF-LOF)A(2017.12.25起)、银华新能源新材料量化股票发起式A/C(2018.3.7起)、新经济ETF(2020.9.29起)、银华食品饮料量化A/C(2020.10.29起)、银华恒生国企指数(QDII-LOF)(2021.1.1起)、沪港深500ETF(2021.2.4起)、港股消费ETF(2021.5.25起)、食品ETF(2021.10.26起)、港股科技30ETF(2022.1.17起)、银华全球新能源车量化(QDII)A/C(2022.4.7起)、银华专精特新量化优选A/C(2022.7.20起)、恒生港股通ETF(2024.6.13起)、银华抗通胀主题(QDII-FOF-LOF)C(2024.6.21起)、港股高股息ETF(2024.8.23起)。
李宜璇现管理基金业绩如下:
银华抗通胀主题(QDII-FOF-LOF)A于2010年12月6日成立,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的净值增长率依次为-12.35%、31.14%、20.45%、-2.30%、13.25%、-23.1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依次为-23.72%、40.35%、25.99%、-4.27%、9.25%、-23.60%。
银华抗通胀主题(QDII-FOF-LOF)C于2024年6月21日成立,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的净值增长率为4.2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66%。
银华恒生国企指数(QDII-LOF)于2014年4月9日成立,2020年(转型前)、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转型至今的净值增长率依次为-5.83%、-26.07%、-11.13%、-14.42%、29.04%、-27.4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依次为-9.05%、-24.29%、-10.25%、-11.99%、27.70%、-23.63%。该基金自2021年1月1日转型。
银华新能源新材料量化股票发起式A于2017年9月15日成立,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的净值增长率依次为89.68%、45.98%、-25.45%、-30.14%、3.31%、22.3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依次为19.52%、55.94%、35.80%、-21.77%、-23.47%、-1.67%、-2.69%。
银华新能源新材料量化股票发起式C于2017年9月15日成立,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的净值增长率依次为88.90%、45.41%、-25.76%、-30.42%、2.91%、18.6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依次为19.52%、55.94%、35.80%、-21.77%、-23.47%、-1.67%、-2.69%。
新经济ETF于2020年9月29日成立,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的净值增长率依次为-29.20%、-13.18%、-13.59%、6.25%、-39.6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依次为-28.82%、-12.35%、-12.78%、7.88%、-32.88%。
银华食品饮料量化优选股票发起式A于2017年11月9日成立,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的净值增长率依次为96.48%、6.02%、-11.54%、-20.88%、-4.33%、78.5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依次为80.20%、-7.59%、-13.71%、-18.43%、-6.08%、46.36%。
银华食品饮料量化优选股票发起式C于2017年11月9日成立,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的净值增长率依次为95.73%、5.60%、-11.89%、-21.20%、-4.71%、74.4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依次为80.20%、-7.59%、-13.71%、-18.43%、-6.08%、46.36%。
沪港深500ETF于2021年2月4日成立,2022年、2023年、2024年、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的净值增长率依次为-14.72%、-9.21%、20.23%、-19.0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依次为-17.46%、-11.97%、17.56%、-27.55%。
港股消费ETF于2021年5月25日成立,2022年、2023年、2024年、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的净值增长率依次为-18.33%、-18.17%、25.67%、-32.2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依次为-20.06%、-18.42%、29.63%、-28.97%。
食品ETF于2021年10月26日成立,2022年、2023年、2024年、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的净值增长率依次为-13.38%、-18.15%、-3.91%、-29.9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依次为-15.27%、-19.84%、-6.12%、-34.00%。
港股科技30ETF于2022年1月17日成立,2023年、2024年、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的净值增长率依次为-9.15%、28.52%、-7.1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依次为-7.85%、30.88%、-6.02%。
银华全球新能源车量化(QDII)A于2022年4月7日成立,2023年、2024年、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的净值增长率依次为10.15%、22.87%、17.6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依次为-4.25%、12.01%、0.13%。
银华全球新能源车量化(QDII)C于2022年4月7日成立,2023年、2024年、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的净值增长率依次为9.71%、22.41%、16.5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依次为-4.25%、1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