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为中国医务工作者提供有用、有趣、有态度的医学资讯。“服务医生,改善医疗”是我们的使命。投稿或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界  ·  顶级医疗中心,迎史上最大规模裁员 ·  22 小时前  
医脉通临床指南  ·  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2024 ILCOR ... ·  22 小时前  
医学影像沙龙  ·  医学影像诊断思维训练(从病例切入讲解) ·  2 天前  
医学界  ·  二羟丙茶碱平喘,4类人群慎用!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夫妻两人膝关节严重变形,罪魁祸首竟是坚持10年的“好习惯”!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 公众号  · 医学  · 2019-11-08 19:27

正文

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

戳上方蓝字“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 设为星标

少壮不珍“膝”,老大徒伤悲!


最近,生命时报报道,64岁的路女士和丈夫,两个人的双膝关节逐渐出现疼痛、肿胀的情况,且反复发作,严重到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经查,原来十年前,路女士患了糖尿病,丈夫便陪她坚持每日暴走十公里,他们认为这有利于自己的血糖和心脏功能。



结果不言而喻,十年过去了,他们的血糖和心脏都没有大碍,膝盖却开始“罢工”!


其实,膝关节衰老从30岁开始


生活中,我们也会见到不少中老年人用“暴走”模式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殊不知,膝关节作为人体的重要承重关节,过度使用膝关节会导致其提前退化。


膝盖:负重前行,我太难了!


这里为大家简单介绍下不同状态下,膝关节的负重倍数。

1.躺下来的时候,膝关节的负重几乎是0。
2.站起来和走路的时候,膝关节的负重大约是体重的1~2倍。
3.上下坡或上下阶梯的时候,膝关节的负重大约是3~4倍。
4.跑步时,膝关节的负重大约是4倍。
5.打球时,膝关节的负重大约是6倍。
6.蹲和跪时,膝关节的负重大约是8倍。
例如:一个体重50kg的人,每上一个台阶,膝关节约要承受200kg的重量(4倍)。


膝盖的“黄金时代”,只有15年!


我国约有1.2亿人患有骨关节炎,几乎每10人中就有一个关节炎发病,且发病越来越呈年轻化趋势。资料显示:膝关节衰老从30岁开始

15岁以前: 膝关节处于发育阶段,青春期的生长痛多发在膝关节附近。
15岁~30岁: 膝关节处于“完美状态”,运作起来可以说是不知疲倦。
30岁~40岁: 髌骨软骨产生早期轻度磨损,会出现一次脆弱期,出现短期的膝关节酸痛,持续几个星期到几个月,有的人甚至还会觉察不到。髌骨软骨是人体膝关节内一层3~5毫米厚的透明软骨,可以为膝关节缓冲运动带来的冲击。


但由于髌骨软骨没有神经分布,所以在全层磨损前只会在脆弱期拉响一次“预警信号”,在这段时期内要避免剧烈运动。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对膝关节的使用不能再随心所欲。
40岁~50岁: 在走远路之后,膝关节内侧容易出现酸痛,用手轻揉之后会缓解。在膝关节中,半月板的作用是缓冲震动、保持稳定。人体的60%体重都是由膝关节内侧支撑,因此内侧半月板的退变发生也比较早。又因为半月板上有神经分布,在退变过程中人可以感受到酸痛。 这个现象的到来提醒人们: 该开始保养关节了。
50岁以上: 膝关节会感觉到明显疼痛,这是因为髌骨软骨的“使用寿命”已到,软骨全层磨损,关节炎已经产生。这时候应该节约使用关节,减少剧烈运动,尤其是上下楼梯和爬山,必要时可以使用拐杖来减轻膝关节承受的压力。


其实,临床上除了因年龄增大而发生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患者以外,80%-90%都是运动过度造成的膝骨关节的损伤。


膝关节受伤了,我们如何保护?


通过适当的肌肉力量、稳定性训练就能对膝关节起到预防保健作用。
侧躺练习: 左侧卧,膝关节微弯,脚后跟并拢。 头枕在左臂上,眼睛直视前方。 右手持约1至2千克的重物,放在腿外侧。 然后腹部绷紧,臀部绷紧,尽量抬高右腿的膝部,抬腿时身体不动,坚持几秒钟,放下。 重复练习15次,换腿。


抬腿练习: 站在一个稳固的长凳或台阶后面,右脚踏上(脚后跟不要悬空),并将重量集中于右脚,身体抬高,左脚脚趾接触台阶,坚持1至5秒钟。 然后放低左脚,轻叩地面。 重复8至10次,换腿。


架桥练习: 平躺于地,膝关节弯屈,双脚分开,与臀部同宽,手臂放在两侧。 缓慢抬起髋部,平稳离开地面。 然后缓缓放下。 重复15次。


伸腿运动: 平躺,膝关节弯屈,脚平放于地。 伸出左腿,套入伸缩拉带或毛巾,双手抓住拉带两端。 用拉带把腿拉向胸前,再用力将小腿伸直,保持10至30秒,以锻炼小腿肌肉和脚筋。 重复该动作3至5次,然后换腿。


冷知识: 那为了健康,每天一定要走1万步?


答案是否定的。今年6月,哈佛医学院的I-Min Lee教授和她的研究团队测量了16741名平均年龄72岁的女性每天的行走步数,统计了她们的行走强度和全因死亡率。发现, 每天7500步就足够了!据估计,每天行走7500步,与每天行走2700步的人相比,与全因死亡风险下降约60%有关。


中国膳食营养指南建议,日行6000步即能达到运动指标,也可用其他运动代替。


此外,大家还可通过减重、关节保暖、补钙、等方式缓解和干预膝关节症状。


参考文献:

[1] I-Min Lee, Eric J. Shiroma,  Masamitsu Kamada et al. Association of Step Volume and Intensity With All-Cause Mortality in Older Women[J].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19.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9.0899

[2] Tudor-Locke C, Bassett D R. How many steps/day are enough?[J]. Sports medicine, 2004, 34(1): 1-8. DOI:10.2165/00007256-200434010-00001

[3] Tudor-Locke C, Han H, Aguiar E J, et al. How fast is fast enough? Walking cadence (steps/min) as a practical estimate of intensity in adults: a narrative review[J]. Br J Sports Med, 2018, 52(12): 776-788. DOI:10.1136/bjsports-2017-097628

[4]https://mp.weixin.qq.com/s/IZ-B2g9RIIgATJ1JV5Nctw

[5}康复医学网 https://mp.weixin.qq.com/s/qzImfB4PXk5KEF2bpw52pg


本文首发:医学界风湿与肾病频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