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报道了上海静安区彭一小区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的进展和居民的反应。该项目是上海旧改体量最大、居民户数最多的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明年上半年,在外过渡安置的2110户居民将回搬新居。文章通过采访居民和居委干部,描述了居民对新房的期待和对小区未来的憧憬,并提到了上海其他地区的旧住房改造情况。同时,也提到了彭浦新村街道旧住房改造工作的历史追溯和各部门在创新探索中的努力。版权声明要求转载前需联系后台授权。
文章提到了上海其他地区的旧住房改造项目,如蕃瓜弄小区的原拆原建项目,并介绍了这些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居民的期待。
文章回顾了彭浦新村街道旧住房改造工作的历史,并强调了各部门在创新探索中的努力和破题思路。
2024年,上海全力推动“两旧一村”改造进度。静安区彭一小区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是迄今为止上海旧改体量最大、居民户数最多的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明年上半年,在外过渡安置的2110户居民将回搬新居。临近年末,记者跟随居民庄恒义、张翠英夫妇回到老地方,参观即将完工的新家。
“房子拆了之后,我们就到天桥上看,很远的也跑这来,看房子一层、两层造起来……”
彭浦新村地铁站1号口的人行天桥是彭一小区居民的看房“景观位”,三年前的冬天,居民庄恒义、张翠英夫妇和老街坊们,在此俯瞰彭一旧住房拆除重建工程的开工,留下了一张背影照。
三年后,同样的位置,他们仰起头望着拔地而起的电梯房,眼睛弯成一道月牙。
“这个地方是我们以后小区的主大门,我们的号码就是闻喜路755弄……”戴上安全帽,彭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锋笑呵呵地给居民引路,这是大家在9月陆续摇号选房后,第一次走进小区。夫妻俩迫不及待跟记者分享,他们幸运摸中3号,笃定地选中位于15层的一套新房。
“我特意带把尺过来量,尺寸跟图纸上完全吻合!”庄恒义说,这套双朝南电梯房,比原先25.8平方米的老房虽说只多了2平方米,但自带独立厨卫。
午后阳光正好,夫妻俩在房间里兜兜看看,已开始规划起来:“这里面放个小的沙发,这里我看好了再弄一个五斗橱。阳台这个位置是放洗衣机的,再放个写字台,很满意了!晚年生活就这样乐呵呵的!”
71岁的庄恒义自打童年记事起就住在彭一小区,彼时分配到工人新村的房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即便9口人同住也是其乐融融。当老房子进入迟暮之年,公用厨房发霉的墙壁,用发黄的报纸糊了一层又一层,居民的生活同样是缝缝补补。
“尤其早上起来排队上厕所很忙的。有的男同志会带伞进去,我问你伞干什么?他说小便的时候,上面有水滴下来。说来是笑话,所以旧改的心情相当迫切。”庄恒义说,“但后来我们夫妻俩工作的老厂倒闭,靠自己很难改善。如今梦想实现了,到时候出几万块钱,就能把房子产权买下来,房子就是我的了!”
喜欢游泳的老庄还跟记者分享,以后小区里会有恒温游泳池。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锋接过话头,指着小区外围呈L型分布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体育中心介绍:“三个馆当中有连廊是通的,体育健身馆以后还会有一个长廊直接通到地铁站,上面还有顶棚,居民都淋不到雨。另外,地下两层的车库有1700多个车位……”
随居民回搬的,还将有许多历史记忆。李锋告诉张翠英:“我们以前还有外宾接待室,那个时候小区的居民和外宾一起种了各式各样的大树,现在这些树都在崇明寄养着。明年植树节左右,我们会搞一个迁移回搬仪式,到时候邀请你一起来参加。”
彭浦新村街道旧住房成套改造工作,要追溯到2005年,一路以来探索出改扩建、加层扩建到拆除重建等多种改造模式。其中,彭三小区分五期改造前后花了15年,体量更大的彭一则实现了“打包”一次性改造,20多稿修改、40多次专题讨论,最终将282种房型归并为94种。
居委干部们告诉记者,彭一小区70岁以上老人有3000多位,在一期内完成改造,比预计足足提前了10年。“这些老人还是迫切希望要搬回来,享受晚年生活。有的老人很激动,之前选房的时候一定要坐着轮椅过来,想亲自摸号。”
采访中,大家还在小区门口偶遇了前来“取经”的居民罗阿姨,她来自蕃瓜弄小区,也是《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生效后全市最大的小梁薄板改建项目之一。“我们是想知道你们哪能一步步操作?”“你们蕃瓜弄不是拆好了吗?”“拆好了呀,阿拉来‘打打样’,房子还没起来呢。”
罗阿姨说,蕃瓜弄小区也是原拆原建,“这个政策很利民的,能够回到自己原来熟悉的地方,我们感觉很亲切,心也很安,预计2027年能拿到房。”
日前,彭浦新村编写了一本“小蓝书”,里面的旧住房成套改造100问,涵盖了各个工作流程。在上海各区,从蕃瓜弄、保屯路211弄、田林路65弄再到凤南一村,一次次创新探索中,各部门逐渐明晰破题思路,为市民增添了一条改善住房条件的可靠路径。
老地换新颜,心安即是归处。
-本文完-
版权声明: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