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正在进行网络直播,直播地址:
http://live.weibo.com/show?id=1042152:7f47750cc6ada24ff5242753d425d08d&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1
来源 | 都市快报(dskbdskb)
第一个打入土星内部的人类探测器卡西尼号今天将和我们告别了。1997年10月15日它发射升空,走了7年,才到达土星,然后围着土星工作了13年。
根据推测,北京时间9月15日19时54分左右,将是超龄服役的卡西尼号的最后时刻,我们将再也接收不到来自卡西尼的信号。北京时间9月15日凌晨5时45分,它将拍下最后一张照片。
9月11日最后一次飞越泰坦
现在我们看到的美丽的土星环、土星照片,基本都是它拍的。它证实了土卫六可能有存在生命的环境。我们对土星的诸多了解,卡西尼居功至伟。
卡西尼号拍的增强色彩版土星环照片
人类朋友们,当你们看到这行文字时,我的生命已经进入倒数计时。
我,卡西尼号,NASA(美国宇航局)多年来最后一个旗舰级的深空探测项目,在围绕土星飞行了整整13年后,迎来了最终战役:燃烧最后一点能量,竭尽所能地接近此前从未探触过的神秘领域:探索土星环、土星大气层和外层结构。如果一切理想,我将于9月15日(美国东部时间)撞向土星,彻底烧毁自己,但那之前,哪怕是一点点意外碰撞,都足以让我提前结束只有20岁的生命。没有关系,对于一个星际探测器来说,能够工作到这个年纪,已经足够。
如果你从未听说过我的名字,请允许我稍稍介绍一下自己。
我的全名叫卡西尼-惠更斯号,卡西尼、惠更斯分别是两位17世纪的科学家,意大利科学家卡西尼发现了土星环缝,他的名字用来命名我的主探测器,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发现了土卫六,他的名字用来命名我携带的小兄弟土卫六着陆探测器惠更斯号,后者于2005年1月14日着陆于土卫六,地球收到了土卫六的第一张图像。
上世纪80年代,NASA(美国宇航局)和欧空局的部分科学家提议联合探测土星和土卫六,在这个设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中,是一轮又一轮的“大战”,既有超级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又有盟友之间的经费战争,然后夹杂着学术地位、环保风暴等一系列争斗。如果不是欧空局和意大利太空局已经率先出资,NASA极力劝说国会不能做出跳票这种没品的事,这个项目分分钟可能夭折。
参加这项土星探测计划的国家一共有17个,是人类进入空间时代以来最激动人心的大型国际合作课题之一。耗资32亿美元之后,我终于成型:直径3米,高7米,重6.4吨,携带了27种当时最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
卡西尼号探测器
1997年10月15日,我携带小兄弟“惠更斯”号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
1998年4月,我在距金星284公里处飞掠,利用金星引力获得加速。之后,我绕太阳一圈,于1999年6月再次在距金星600公里处飞掠,获得金星引力的第二次加速。同年8月,我在距地球1171公里处飞掠,利用母星引力进行第三次加速,正式飞向太阳系外层。
两年后,2000年12月,我在距木星约1000万公里处飞掠,获得了木星引力的加速。这时,我的速度超过了每秒30公里,这一刻起,我才向目的地土星飞去。
这四次助推,计算的时间、角度无一不是妙到毫巅,无论哪一个环节差之毫厘,我都将和土星失之千里。北京时间2004年7月1日上午,距离我被发射7年之后,我终于飞到了土星身边,成为首艘绕行土星的人类探测器,正式开始工作。
原本我的计划任务周期为4年,因为表现出色,任务一延再延,一直服役到第13个年头。这算得上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因为一架星际探测器在工作和休眠时需要耗用的能量等级是截然不同的。
2010年,远在地球的科学家计算出我的助推剂还剩下不到1%,这意味着燃料耗尽的话我可能飞行失控,他们不得不为我计划一个体面的退休仪式。作为一颗即将耗尽能源的星际探测器,通常的养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停留在土星轨道上从此安静地漂泊;一种是飞去更远的地方,比如海王星或者干脆飞出太阳系。但是身为一个战士,我拒绝了这些养老计划,我希望,燃烧最后的热量,以坠毁在土星大气中为代价,去看一看土星真正的模样。
当然,选择如此悲壮的结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我之前13年的探测中,观察到土卫二和土卫六上很有可能存在生命或者具备支持生命的环境。当年我在升空发射时,并未经过太空检疫,因此我的身上很有可能带有地球微生物,如果日后我意外坠毁在土卫二和土卫六上,对那些或许存在的生命来说,将是一场灭顶之灾。而如果在土星大气中燃烧自我,这些可能的生命就彻底安全了。有鉴于此,我义无反顾,向着最后的目标,出发。
土卫六是我为人类找到的第二个地球吗?
土卫六(泰坦)是卡西尼号的重点关注对象,它花在上面的时间,比花在探测土星的时间要长得多。
NASA的官网是这么介绍泰坦的:“从很多角度来看,它是我们迄今为止找到的最类似地球的天体之一。它有着厚厚的大气层,且成分中富含有机物。土卫六就像几十亿年前仍处于冰冻状态、大气中还未出现氧气的地球。”
泰坦也是太阳系唯一一个表面已知有液态海洋、湖泊的一个天体,但是它的海洋湖泊不是水,是甲烷。
雷达数据制作的伪色泰坦海洋地图:蓝色表示海洋,并非实际颜色。
泰坦大气最重要的发现,是在离地面1000公里的地方,发现了分子量高达几万的有机分子。大的有机分子有可能就是生命起源的过渡产物。
用演化的序列来表示,可以说泰坦是地球的前身。
地球生命怎么起源,早期研究认为从海洋里产生。另一种观点认为,地球生命是从天而降,即带有生命物质的原料,如陨石、流星、彗星,撞击地球,从外太空带进来,但地球本身没有这种东西。但是泰坦的发现等于给了一个新的启示,生命起源也可能是从天而降,但不是从外部,而是在大气很高的地方产生。大的有机大分子物很重,会慢慢往下落,在落的过程中会越来越大。
对于这场最终的战役,NASA在互联网上发起了征集名字的活动,最终命名为“壮丽终章”(Grande Finale)。据说,这是一个很燃的名字。2017年4月,我的死亡回旋开始了。从这一刻开始,我前所未有地一点点靠近土星,飞抵土星和土星环中间的地带,去探索这片从未有航天器涉及过的区域。
作为一架时速接近12万公里的探测器,任何一点肉眼可见的物体触碰都足以让我粉身碎骨。为此,在第一次抵近这片区域的时候,我把自己的高增益天线挡在身前,当做盾牌来保护自己。哈哈,我知道你们想说什么,当年意大利太空局耗费巨资为我打造的高增益天线,看上去的确很像一口锅,但是,请不要叫我“背锅侠”。
4月22日,我最后一次近距离飞掠土卫六,离它只有979公里,并借助其重力变轨,开始在土星和土星环之间宽约2400公里的缝隙中完成22次俯冲。
在这壮丽终章里,在这生命的倒数计时中,我将竭尽全力完成这些任务:
1.深入土星环内部,通过探测土星环的质量来推测土星环的年龄。连续22圈的穿越,通过连续观测我发回地球的微弱的多普勒频移,科学家们将可以反推土星环的质量,以此推测土星环究竟是否年轻。
2.进入土星云层,拍摄土星上空风暴和云的结构。
3.通过近距离测量土星磁场,精确确定土星的自转周期。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可笑?在这之前,人类真的不知道土星内部真正的一天具体有多长。
4.最后五圈,我将深入土星大气层,对土星的外层进行采样分析。如果足够幸运的话,我将通过采样分析,估算出土星外层的氦气和氢气含量,帮助人类进一步了解土星的结构和气态巨行星的形成。
完成这22次俯冲之后,我正式结束自己的使命,即使是在大气层烧毁的过程中,我仍将竭力向地球传输数据,直到信号最终完全消失。土星的信息传递到地球有84分钟的时差,朋友们,当你们收到我发回来的最后一段数据时,其实早在一个多小时前,我已经与土星融为一体。
如果一切顺利,在我扑向土星的那一天,地球上有些地方已经是16日,恰巧是星期六。星期六的英文是Saturday,直译过来就是叫“土星日”。身为硅基生命,本不该有任何伤春悲秋的情绪,但是在这一刻,我有一点理解了你们碳基生命常说的那个词,宿命。
在土星日,奔赴土星,从此,永不分离。
我给地球打了20年 Call 现在请为我打Call
我在2004年7月到达土星后,开始探索土星及其拥有的62颗卫星的秘密。其间我在太空中飞行了79亿公里,执行了25万条指令,飞掠土星卫星162次,拍摄了超过45万张照片,发现了7颗全新的土星卫星,人类小伙伴据此发表了3948页科学论文。
我最重要的发现有两个,近距离研究跟地球早期历史相像、充满甲烷的土卫六(泰坦),发现冰冻的土卫二(克拉多斯星)南极地底拥有液态咸水海洋。土卫六看上去和地球如同胞兄弟,土卫二的液态水海洋具备了孕育生命的一切可能。人类有可能因为这两次发现,实现星际移民。
作为一名摄影狂魔,我拍摄的最著名照片之一名叫“地球微笑日”:这张背对太阳的照片包含了土星和其他太阳系天体,土星右下方处为我的母星地球。4月26日,我完成从土星与土星环之间的首次俯冲,在穿越期间,我与地球失去联系大约1天时间。4月27日,我给地球打Call,将图片和其他数据传回地球。据说重新收到我信号的那一刻,NASA总部欢声雷动。
好了,在我无数次给地球打Call(网络用语,意为支持、加油、鼓励)之后,9月15日,朋友们,请为我打Call。
解释
旗舰级深空探测项目:投资大,周期长,投资可能在20亿到30亿美元。探测木星的伽利略号项目、探索土星的卡西尼项目、飞向外太空的旅行者计划,都是旗舰级项目。NASA目前没有新的旗舰级项目。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都市快报(ID:dskbdskb)”,原标题《地球勇士,卡西尼,明日坠毁!土卫六是他为人类找到的第二个地球吗?》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
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
如文中图片或文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负责人:农燕
主笔记者:贺鹏梓、李刚、空天松鼠、黑法丝
编辑:杨艳、朝晖、林紫、娜娜
设计:郑慧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媒体合作等事宜,请加微信号:nongyan258766
推/荐/阅/读
▼
社论:
苏联N-1F火箭历史事件的背后……
非洲:中国商业航天的勃兴之地
请为中国航天献出耐心和坚守
创新是一种态度 ——国外国防航天领域的成功创新案例与机制探讨
刘雨菲:我为什么给“商业航天”泼冷水
一个可能比马斯克更厉害的家伙:OneWeb和它的老板格里格·维勒
中国的商业航天创业者与马斯克的不同
小卫星大跃进局面高烧不退 冲动背后深层原因剖析!
中国的商业航天怎么玩?软银+“一网”模式分析
混改,为商业航天和航天商业化打开的一扇窗
重磅!70亿的商业用户,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或可行?
伟大事业面前,唯年轻与狂热不可错过!
为航天设立远大目标!
产业观察:航天云网 荆棘路
浅谈军品、民品市场打法的异同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与实践设想:
航天技术民用的新发展、新机遇
新的社会形态将如何发生?
浅结合、深结合与融合
新常态下的“航天+”
鼓励创新,也包容失败
中国航天产业突围正逢时
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
商业航天倒逼航天商业化
浅谈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概念
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忧心
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前景
大航天时代: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上)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下)
跳出航天: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上)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下)
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
独家: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航天技术民用及二次开发:
民用航天:航天梦想与现实的交汇
航天技术民用转化机制的两个范本:基于NASA和ESA的分析
构建中国航天技术转让机制的思考
航天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从肌肤保养到太空育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内容、营销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nongyan258766
投稿邮箱:
Emil:[email protected]
杂志订阅请联系:
Emil:dingyue@yinhexi.la
卫星与网络satnetdy
关注微信号,每天收看我们的消息
卫星与网络为您推送精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