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手艺门
中国手艺文化传播平台,致力于中国手工艺的传承与产业化探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手艺门

针尖上的舞者,苏绣里的中国传世名画(二)

手艺门  · 公众号  · 手工艺  · 2016-12-11 20:0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每个人

都具有创造的潜能

再小的手艺,也有自己的价值

让世界看见你

无限可能

创作者 古绣斋

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 仅限交流学习

以下为图文



手艺门 & google谷歌文化学院

第一批入驻作品线上展



古绣斋,针尖上的舞者

苏绣,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属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古绣斋创始人王勤,一位传奇的姑苏女子,她痴迷各种民间工艺,尤其是苏州的手工刺绣。拜访各地艺术名家及苏绣工艺大师,怀着对苏绣艺术的敬畏之心,王勤筹建了古绣斋艺术工作室。

苏绣艺术要有创造力,更要有耐心。想要成就这门艺术,刺绣艺人的心必须是安静的,每一位真正优秀的绣娘,只要坐到绣绷前,便会习惯性的禁语,专注于一针一线之间,以最纯粹的心,尽善尽美地完成作品。


当然除了心态,绣娘的技艺也是极为重要的,苏绣精湛技艺的磨练没有捷径,需长时间的实践积累练就。用苏绣这种“以针为笔,走线为墨”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古画,首要的是尊重原作,却不是照搬原作,必须对原作品进行再创作。绣娘需在生活中观察花鸟、动植物的姿态,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心有所悟,再将之蕴含于针脚,绣品便会多一丝灵动气息,多一份文人韵味。


苏绣是手工的,更是心灵的。苏绣艺术者可以说是“针尖上的舞者”,将对每一针的理解与感悟自如地表达,这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与观者心灵相同。苏绣艺术的探寻永无止境,古绣斋秉承传统的精妙,在传承与发展的路上殚精竭虑,且思且行。愿这门古老的东方艺术得以更久远的传播,愿更多的人们成为美的发现与追随者。


作品名称:《唐人宫乐图》

作品类别:手工刺绣

作品尺寸:48.5 cm * 70 cm

创作人:古绣斋艺术工作室

创作时间:2014年

创作地点:中国苏州


作品简介

唐 佚名 原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中后宫嫔妃女眷环案适坐,侍女侍立一边,团扇轻摇,品茗听乐,意态悠然。她们或品茗,或行酒令;中四人,并吹乐助兴,所持用的乐器,自右而左,分别为筚篥、琶琶、古筝与笙。侍立的二人中,复有一女击打拍板,以为节奏。方桌中央放置一只很大的茶釜(即茶锅),画幅右侧中间一名女子手执长柄茶杓,正在将茶汤分入茶盏里。她身旁的那名宫女手持茶盏,似乎听乐曲入了神,暂时忘记了饮茶。对面的一名宫女则正在细啜茶汤,侍女在她身后轻轻扶着,似乎害怕她醉茶的样子。


全幅作品人物形象鲜明,神态各异,色泽柔丽,诸如女子脸上的胭脂,身上所着的猩红衫裙、帔子等,都是多层铺色,精工细作,连衣裳上花纹的细腻变化都是清晰可见,丰腴艳冶的华贵形像 栩栩如生,让人沉醉。


局部欣赏



作品名称:《听琴图》

作品类别:手工刺绣

作品尺寸:147.2 cm* 51.3 cm

创作人:古绣斋艺术工作室

创作时间:2007年

创作地点:中国苏州


作品简介

宋 赵佶,原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手法纤细,色彩迷人,风格工整清丽,神妙无加。人物表情以及画面气氛引人入胜。画中主人公黄冠缁服,居中危坐石墩,凝神抚琴。听者三人,右一人纱帽红袍,俯首侧坐,一手反支石墩,一手持扇按膝,陶醉在这动人的曲调之中;左一人纱帽绿袍,拱手端坐,抬头仰望,似视非视,被这美妙的琴声挑动,正神思遐想;在他旁边,站立着一个蓬头童子,双手交叉抱胸,远远地注视着主人公,用心细听。三个听众,三种不同的神态,都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主人公背后,松树一株,女萝攀附,枝叶扶疏,亭亭如盖。松下竹枝苍翠欲滴,摇曳多姿。除琴案外,仅一几,几上置薰炉,香烟袅袅。主人公对面,设小巧玲珑山石一块,上有一小古鼎,中插花枝一束,除以上这些外,别无它物,宋代的简洁之美跃然卷上。


整个画面的气氛,仿佛使人觉得,在这静谧之中,有一阵阵的琴声,混合着微风吹动松枝竹叶之声,从画中传出,真乃“无声胜有声”之意境。画面上方,有蔡京所题的七言绝句一首,“吟征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表达出原作者对“清、静、和、远”理想境界的向往。


局部欣赏



作品名称:《瑞鹤图》

作品类别:手工刺绣

作品尺寸:51 cm*138.2cm

创作人:古绣斋艺术工作室

创作时间:2010年

创作地点:中国苏州


作品简介

宋 赵佶 原作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作品描绘的是壮严耸立的汴梁宣德门,上方彩云缭绕,十八只神态各的丹顶鹤翱翔盘旋在上空,另两个站立在殿脊的鸱吻之上,空中彷佛回荡着悦耳动听仙鹤齐呜的声音。


原作品一改常规花鸟画构图的传统方法,画面仅见宫门脊梁部分,将飞鹤布满天空,庄严肃穆中透出神秘吉祥之气氛。此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画后有赵佶瘦金书叙述一段。该苏绣艺术品技法尤为精妙,每一只仙鹤羽毛层层铺设,逐层细分丝出,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无有同者,尤为精彩。青蓝色的天空,薄晕霞光,色泽鲜明。


鹤墨线勾身白线丝羽,天然丝线的光泽为天空、霞光、白羽、鹤睛增添了灵动光彩,我们仿佛看到了群鹤振动的羽翼,和它们飞翔时身边流动的风,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局部欣赏



作品名称:《群仙祝寿图》

作品类别:手工刺绣

作品尺寸:64cm*210cm

创作人:夏水金(民间文艺山花奖得主- 古绣斋工作室指导老师)

创作时间:1991年

创作地点:中国苏州



作品简介

清代 任伯年 原作现藏于上海美术家协会

作品主题是农历三月初三,恰逢西王母寿辰,天宫设蟠桃会,各路神仙前往瑶台祝寿赴宴。作品通过描绘空中、海上、陆地三路神仙赴宴时的情景,表现了王母盛筵的巨大场面。作品人物众多,但被分成几个大组,用疏密对比、错落有致的手法,把单调的人物活动相互联系起来,顾盼照应,构成一幅规模宏大的“祝寿图”。


画中人物比肩、屋宇林立、草木茂盛、云水流畅,刻意描绘,一笔不苟,丝绸的亮丽光彩则为景、物及群仙增添了灵性,让作品中仙气流动。通幅作品构思精密,绣法精练,设色鲜艳,充分渲染了华丽富贵、群仙毕至的祝寿场面。画面场景幽深、风光旖旎。与其说是一个自由逍遥享乐的神仙世界,不如说是人们所渴望追求的幸福生活和理想境界。



局部欣赏



作品名称:《浔阳琵琶图》

作品类别:手工刺绣

作品尺寸:41.4cm*38cm

创作人:夏水金(民间文艺山花奖得主-古绣斋工作室指导老师)

创作时间:2012年

创作地点:中国苏州



作品简介

明代 仇英 原作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取材自唐白居易《琵琶行》诗意。浔阳江头,琵琶声声,感慨于人生不得志,也许又带有一些仇英自身的写照。岸旁老树前,二仆掌灯、牵骑,正待主人送客归去。左岩树丛后二舟并列,一舟华丽宽敞,为青州司马白居易送客之行舟。另一舟微露船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商人妇的乘船。大船船夫撑篙,童子整理物,桌边数人围坐交谈。船后山岩复起,起伏婉蜒。萋萋苇草,起自水际,三五归舟夜泊岸旁,一片朦胧,直达天际。水面景物设色清雅,远山、水天交融的处理我们将绣丝‘劈’得极细,几乎能漂浮在空气中,力求达到云气氤氲灵动、缥缈之感。


人物情态描绘得细腻精微,建筑器皿工整精细,山石树木形态各具。绣法细腻而不板滞,流畅自然,刚柔相济。了解白氏的原作《琵琶行》,观者仿佛听到了琵琶声的叹息,听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喟叹,令人歔欷感怀,这都是优秀的作品体现出来的意境



局部欣赏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在这里看见好手艺



手艺门在 致力于中国手工艺的传承与产业化探索的同时

正积极努力的把中国传统手工艺向世界传播

https://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beta/partner/soyim



手艺门掌门人私人微信

长按二维码勾搭勾搭


- END -


手艺门

google谷歌文化学院中国合作伙伴




2017鸡年 春节新年礼包 带“好”回家

妙手回春台历+对联+门神+卡通红包+十三姨红包


长按二维码, 立即购买

点这儿,来手艺门造物馆 逛逛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