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700-日本关西行后记
文字:杔格
制图:凯尔希 / 编辑:卡尔希
今年10月底,全世界的文博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重大盛事,这就是
奈良国立博物馆举办的第76回正仓院展!
经过近两个月时间的紧张准备工作,
“地球知识局·2024正仓院特展”考察团
,也顺利在11月4日正式发团,我们与
潜心十多年研究正仓院的龚婷博士
会合,开启了一年一度的正仓院特展之行。
考察团在日本期间,前往了
神户、奈良、京都
等多个地点。
日本特殊的国情、民情
,还是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有触动的体验。
有意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
(左滑图片查看更多)
▼
在旅游层面,对中国人而言,日本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长期被关注的国家。稍微对日本旅行有过了解的人,肯定听说过这句话——
日本,一个不适合“P人”旅行的国家
!
所谓“P人J人”,其实来源于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
虽然有很多人认为这种分类方式不一定准确
但由于流传甚广,“?人”已经成为某一类人的代名词▼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在日本旅游,一些知名的景点、饭店、展览、体验活动,甚至于各种酒店,
往往需要提前预约
,甚至还要动用人脉关系,因为有的旅行服务不是想买就能买的。如果没有提前预约,则你之前所有做的工作往往就白搭了。
比如我们在慈光院体验的茶席
就要通过熟人预约,很难预约上
(左滑图片查看更多)
▼
也正是如此,人们才说日本旅行不适合“游牧型”的旅行者(P人)体验,
更适合之前做过规划的J人
。回想国内,大概只有北京的景点游览模式,类似于日本吧。
同样尺度的卫星图,左边北京,右边京阪良
北京这城市尺度放到日本其实非常大▼
我们这个考察团中的成员,基本上都是P人。这种J人旅行模式,说实话还是给我们带来了一点深深的震撼!在此,要特别感谢
在日本深耕旅游行业多年的龚老师
。
如果不是龚老师的提前联络安排,我们这一行程的
各种展览、怀石料理、深夜烤肉、茶道和香道的各种体验
等等,或许大概率就无法成行,那么我们的体验效果,就会与各种自由行或是其他普通报团行的行程,大量同质化了。
怀石料理+深夜烤肉+慈光院茶道
(左滑图片查看更多)
▼
例如我们这趟行程中,最核心的参观点位——奈良国立博物馆第76回正仓院展,便需要
提前预约
,而且还
过时不候
。
我们在参观第76回正仓院展的过程中,龚婷博士从正仓院历史的来龙去脉,还有各种展品的细节,全程都在给我们
深度讲解
。
龚婷博士毕竟是
进过正仓院的学者
,对于考察团成员中提出的各种疑问,无论是展品本身的内涵和外延,还是正仓院管理的制度本身,还有相关的民俗等等,她都能深入解答。
一般的正仓院特展讲解者,往往只会照本宣科,资料中有什么,翻译成汉语后,就讲什么。但
龚婷博士的讲解,则是独具特色
,她会把正仓院展品中的一件器物,与中国同期前后以及日本同期前后的相关器物,进行
纵向横向解读
。
展览中的一件器物,在普通人的眼中,或许只是一件器物。但经过龚婷博士的讲解,这件器物的
相关完整体系
,就会生动地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比如日本勾玉和中国玉器的比较、琉璃鱼摆件的各种技艺等等,甚至于作为今年正仓院展封面的“黄金琉璃钿背十二棱镜”,龚婷博士也从自己对文物的了解和角度,给我们了一个可以对文物具体断代和期待未来研究进展的新思路。
龚婷博士在日本文物系统求学工作多年
(左滑图片查看更多)
▼
我们在正仓院展参观的过程中,还碰到了一个小彩蛋,意外遇到了
彬子女王
,这可能是我们这个考察团中的所有人,
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了日本的皇室成员
。
女王是日本皇室女性的封号,现行的《皇室典范》规定,
日本天皇直系三代以外的女性皇嗣称女王
,地位比内亲王低。
彬子女王是大正天皇的皇曾孙,她毕业于牛津大学墨顿学院,专攻
日本美术史
,所以必然会对一年一度的正仓院特展充满兴趣。
毕竟是皇室成员出行,
彬子女王的排场非常大
,奈良国立博物馆的
现任馆长亲自为其讲解
,宫内厅出动了
近20人为其做安保服务
。她在进入展厅的一瞬间,整个博物馆给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安保瞬间变得太多了。
日本博物馆游览,还是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在这里,说话不能大声,想用手机发语言、打电话,即使压低声音也是不允许的。总而言之,就是一个
纯粹的游览体验
。
不能拍,但是可以买专门的画册
每年
正仓院展
都会出一本,不贵,值得入手
(左滑图片查看更多)
▼
日本博物馆的
文创产品
,也独具各种创意和新意。
就以正仓院展的各类文创产品来说,虽然生产方大部分都来自中国,但在中国肯定是买不到的(版权问题),但
这里的产品极为丰富
。甚至
体验感还拉满
,正仓院展文创店甚至还有个盲盒一类的扭蛋机,供游客体验。
除了正仓院特展,我们在京都还去了京都国立博物馆
『法然&极乐净土』特别展
。按日本方面的口径,今年是
日本净土宗开宗850周年
,所以日本的净土宗寺院方面,专程为此特设了一个展。
日本的一些特展,展出时间都很短
(左滑图片查看更多)
▼
毕竟是佛教相关的展览,入门的门槛较大。在这个展览中,龚婷博士继续使用比较法,尽量用大众可以听得懂的语言,
为我们详细解释了此展览中各种晦涩、难懂的细节知识
。好在考察团成员或多或少都具备一些佛教知识,基本上都能理解。
日本的博物馆展览,往往不允许拍照(原因后面详细说)。但在『法然&极乐净土』特别展上,专门有一组江户时代的木制佛涅槃群像,
专门特别允许游客拍摄
。这一操作,我个人觉得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但也实打实地让游客有了游览的影响记忆。
江户时代的木制佛涅槃群像
(左滑图片查看更多)
▼
在日本,每一个特展基本都对应着相应的文创产品销售,『法然&极乐净土』特别展也不例外,这里的
文创产品同样琳琅满目
。
同样不能拍,但是可以买专门的画册
(左滑图片查看更多)
▼
日本是一个佛教大国
,佛教在日本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广泛的影响。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木质建筑——法隆寺,就位于日本,也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
说实话,法隆寺虽然有名气,
但也仅局限于古建圈
很多来日游客,甚至觉得去过法隆寺就算深度游了
(左滑图片查看更多)
▼
日本的
佛教流派也极为复杂
,除了华严宗、法相宗、律宗、日莲宗、净土宗等等令人眼花缭乱,其中不乏净土真宗、时宗等日本独有宗派。
佛教在日本有多么广泛的影响力呢?可能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
总之一个人来到世间的所有,都要和寺庙产生联系
。比如我们参观的当麻寺,这座寺庙在当地,乃至
全日本都有着极高的威望
,周边人士的各种人生大事,往往都与这座寺庙结缘,也是寺庙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人的身后事——墓地,就是日本寺庙营收的一大重要来源。日本的众多寺庙墓地,也允许外国人来此“入住”。当然,
墓地售卖
只是寺庙收入的初级阶段,在“入住”墓地之后,每年的各种
祭祀活动
,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日本,可以说
是
亚洲的现代营销鼻祖
,这点从门票设计上就可
窥一斑。
京都著名的金阁寺,门票其实是一张平安符
,在日本人的介绍中,这个平安符是要一年一换的。由于这张平安符设计极有特色,去过金阁寺的人,甚至专门会去买一个画框,把这枚符安放在里面,放置于家中作为装饰品。
去日本旅游的游客,
或多或少都要和日本的佛教寺庙打交道
。这些寺庙,有例如清水寺等网红景点的人头攒动,也有游人适中的法隆寺、唐招提寺等等。
清水寺的非东亚面孔太多了...
(左滑图片查看更多)
▼
但无一例外的是,日本的许多佛教寺庙,尤其是建筑物内部空间,
基本不允许拍照
。对于广大旅日游人而言,这个现象应该是深有体会的。
为什么日本寺庙建筑物内部空间禁止拍照?答案非常简单,这就是
版权
原因
。
日本是一个私有化为主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一切基本都是私有的,包括寺庙以及各种国宝文物。简而言之,
参观的一切规矩,都是私人定的
。如果不想遵守,就可以离开,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没有强迫。
日本的寺庙,
往往外景允许拍照
。外景拍照,给游客留作打卡纪念,另一方面则是外景拍摄有的时候根本拦不住,所以索性就放开了。
至于内景不允许拍摄,则
完全出自寺庙方的利益考虑
。如果内景允许游客拍摄,则意味着基于寺院内景所创作的一切作品,制作方则不止该寺院的所有者及被授权人。
寺院制作的相关画册以及文创产品,还有寺院方拍摄的照片,
稀有属性度将大大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