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EO智库
中国商界第一领袖社群,百万级CEO人脉圈子,商业管理第一号,商业、商学、商道、商圈,尽在CEO智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清华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  招聘 | ... ·  昨天  
中国企业家杂志  ·  海马体的“中年危机” ·  昨天  
清华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  招聘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EO智库

炸了!凤姐都能震惊全国,她的去世却无人问津!

CEO智库  · 公众号  · 职场  · 2017-01-14 21:44

正文

关注后回复 礼包 免费领取【8G总裁班视频+100本经管畅销书】 

智库说


当一个靠着抹黑国家拿到绿卡的人被全社会视为楷模,一举一动都受到人们的关注;还有多少人记得那些真正为中国做过贡献的人吗?李佩先生1月12日去世了,有多少年轻人知道她,了解她。

  • 编辑:智库君

  • 来源:互联网品牌官(szwanba)


就在网友为“网红”不断喝彩时,1月12日,有一位真正值得我们尊敬的榜样,李佩先生去世了。


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而知道她的年轻人寥寥无几,她去世的消息就像一颗落入湖底的石头,毫无波澜。


而此时,一个靠着抹黑国家拿到绿卡的人却被全社会视为楷模,一举一动都受到人们的关注,随便发的一篇文章刷屏了朋友圈。

文章普遍被网友称为“励志帖”,在文章的留言处,满满都是祝福和鼓励。


有一条称凤姐是这个时代的榜样的评论被点赞了299次!



只能说,这个社会太浮躁,视“成功”为榜样!


如果说,当年的征婚卖丑、恶俗炒作还可以被理解,将移民国外当做自己人生奋斗的目标外人也无法指责。


那么,当她到了美国,以“受到无数中国同胞的恶毒攻击”为由申请政治避难拿到了正当的居美权,加入了所谓的反华党派,上街游行,靠着抹黑国家拿到美国绿卡,却被硬生生地包装成一个励志故事,还被全社会视为榜样!!!


一如当初破坏恩人婚姻,借男人不断上位,最终获得名利的邓文迪,如今也被广大女性视为偶像!!


你们说,这样的人叫人生赢家?是励志榜样?我竟无言以对。


“只要你成功了,谁还会管你是怎么成功的。”


整个社会,彻底堕落了!


凤姐参加反华游行


今天,让我们重温李佩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送别李佩先生,也希望此文能让浮躁的人心暂定。


斯人已去,“玫瑰”留香 

湍流卷不走的先生和“特楼”

李佩先生出生于1918年,她的眼睛见过清末民初的辫子、日本人的刀、美国的摩天大楼,以及中国百年的起起伏伏。


这位百岁老人的住所也和她的人一样,有种厚重感。


中关村科源社区的13、14、15号楼被称为“特楼”,那里曾经居住了60多位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


钱学森、钱三强、何泽慧、郭永怀、赵九章、顾准、王淦昌、杨嘉墀、贝时璋等人都曾在这里居住当然也包括大名鼎鼎的郭永怀先生。


这三座楼可称得上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发端所在,是我国尖端高新技术科学的发祥地。


  


如今大师们的背影早已远去,“特楼”也变得破败不堪,“科源社区”牌子,“科”字只剩下了“斗”字,老楼的楼道里贴满了“疏通下水道”的小广告,小院里四处堆放着杂物。


不远处的LED超大屏幕闪烁着最新款的高科技产品广告。


在房价超过10万一平米的中关村,“特楼”就像是一座孤岛。

传奇:最好的大学和最美的机遇

1945年11月,第一届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巴黎召开,86个国家的团体会员应邀出席。


当时李佩在重庆中国劳动协会工作,因为她曾出色地组织了许多重大社会活动,加之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被选为中国妇女代表,并做大会发言。


在这次大会上,李佩得到了当时美国工会在中国教育项目负责人的赏识,因而被推荐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47年2月,李佩开始了她在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的留学生涯。正是在康奈尔大学,李佩遇到了她一生的知己郭永怀。


少女时期的李佩


说起来,郭永怀与李佩还是校友,两人都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又都在抗战开始后转赴西南联大。只不过一直没有交集。


在康奈尔大学时,当时已经有很多西南联大的校友,经常组织聚会。就这样,李佩和郭永怀,这两位在中国最好的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在美国最好的大学相遇相知。


1948年,李佩与郭永怀在美国结婚。


两人结婚照

生命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在康奈尔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们雄心勃勃,一心想着要回国把自己所学贡献给国家。


那时,郭永怀刚刚发表了奇异摄动理论, 一种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难题而开创的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而驰名世界,他显然属于和钱学森一样,是美国人不能轻易放走的尖端科技人才。


直到1956年,郭永怀拒绝了康奈尔大学的百般挽留,当众烧掉了自己的一部未出版的论文手稿,乘船回到祖国。


郭永怀和李佩回国后,就住在13号特楼,一住就是60年。



回国后,郭永怀在力学所担任副所长,李佩在中科院做外事工作。直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第二天,郭永怀和好友一起开心地喝酒,李佩才意识到什么。

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再次来到青海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2月4日,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后,他在当晚急忙到兰州乘飞机回北京。5日凌晨6时左右,飞机在西郊机场降落时失事。


得知噩耗的李佩极其镇静,几乎没说一句话。那个晚上李佩完全醒着。她躺在床上几乎没有任何动作,偶然发出轻轻的叹息,克制到令人心痛。


在郭永怀的追悼会上,被怀疑是特务,受到严重政治审查的李佩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长椅上。在当时的环境里,敢于坐在李佩旁边,说一句安慰的话,都需要莫大的勇气。


在他牺牲后22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



更大的劫难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唯一的女儿郭芹也病逝了。没人看到当时近八旬的李佩先生流过眼泪。老人默默收藏着女儿小时候玩的能眨眼睛的布娃娃。


几天后,她像平常一样,又拎着收录机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语课去了,只是声音沙哑。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李佩先生的一生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1999年9月18日,国家授予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

转折:花甲之年迎来事业第二春

李佩并不是人们传统观念里那种每日在家相夫教子的科学家夫人。李佩一直在为理想而工作,她说这些年她最喜欢的工作是当老师。


郭永怀在回国时,也说过,振兴中华,中国最缺少的是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所以当务之急是培养人才。


作为一名英文教师,李佩最骄傲的是1978年调到刚刚建校的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之后的外语教学工作。她说: 1978年,是我教学生涯的新起点。


那一年,李佩先生60岁。也是在那一年春天,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 在百废待兴的时刻,李佩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大会合影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招生后不久,中国科学院在全国第一个恢复了招收研究生制度。


培养高级科技人才,不学外语显然是不行的。而十年动乱,英语教学人才严重青黄不接。


研究生院筹备之初,严济慈找到李佩,几乎是不容考虑地要她出任外语教研室主任,解决研究生院的英语教学问题。


事实上,她这个外语教研室主任与光杆司令差不了多少,招募外语教师成了李佩的头等大事。


有意思的是,在找教师的过程中,许多右派被她找出来了。他们原来是北京大学或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被划为右派后或被关进监狱,或被发配到边远地区。


许孟雄就是被李佩先生挖来的邓小平1979年1月出访美国的英文文件,最后是请许孟雄把关的。

创新:研究生英语的变革

作为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主任,李佩的工作并不仅仅招聘师资,她还要投入到研究生院外语教学工作,引导研究生外语教学的方向。


她说,研究生的外语教学决不能搞成哑巴英语 、聋子英语,必须同时重视 听、说、读、写 ,而她又尤其重视学生 听、说 的能力培养。


那时,英语教学每周16学时,她要求听、说、读、写各4学时。听、说主要由外籍教师任教,读、写主要是本国老师负责。



在研究生院,英语课程结业有一个口试环节,要求考生用英语报告他的专业内容、能解决什么科学和社会问题。


李佩常对学生说,希望让科学院的学生养成流利地发表意见的习惯。进行这样的口试,等于为你们将来出席国际会议做准备,是很好的预习。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马石庄是李佩博士英语班上的学生。他说,他一生中遇到过很多好老师,但“我见过的最伟大的老师是李先生”。李先生传授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人学”,人格的完善。


马石庄与李佩先生


后来,教育部编写大学英文教材时,需要一个搞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教授,以便让大学英语教材与研究生英语接轨,于是把李佩请了去。


于是我们看到,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的《大学英语》教材,英语精读编委第一位就是李佩。


李佩先生一直在中国科学院讲课讲到80岁,学生回忆说,李先生70多岁在讲台上给博士生讲几个小时的课,从来没有坐过,连靠着讲台站的姿势都没有。

金钱和年龄对她而言,只是一个数字

她一生都是时间的敌人。70多岁学电脑,近80岁还在给博士生上课。


1999年,80岁的李佩正式离开教学岗位。离休后,李佩依然保持着做事的习惯。


用10多年,开设了600多场比央视“百家讲坛”还早、还高规格的“中关村大讲坛”黄祖洽、杨乐、资中筠、厉以宁、饶毅等名家,都登过这个大讲坛。


大讲坛的内容也五花八门:农村问题、中国古代文学史、天体演化、昆虫、爱斯基摩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美国总统大选、天津大鼓等等。


 请来这些大人物讲课,全都是免费的。有一次,她邀请甘子钊院士,“老甘啊,我可没有讲课费给你,最多给你一束鲜花”。甘院士说:“你们的活动经费有限,鲜花也免了吧。”后来,花也是李佩先生自己买的。



等到94岁那年,李佩先生实在“忙不动”了,才关闭了大型论坛。


在力学所的一间办公室,她和一群平均年龄超过80岁的老学生,每周三开小型研讨会,“除了寒暑假,平时都风雨无阻”。这样的讲坛延续到她去世。



没人数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学家,有多少是她的学生。甚至在学术圈里,从香港给她带东西,只用提“中关村的李佩先生”,她就能收到了。她的“邮差”之多,级别之高,令人惊叹。


在钱学森的追悼会上,有一条专门铺设的院士通道,裹着长长的白围巾的李佩被“理所当然”、“舍我其谁”地请在这条道上,有人评价这个只有几十斤重的瘦小老太太“比院士还院士”。


她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


 “100年里,我们所见的书本上的大人物,李佩先生不但见过,而且一起生活过、共事过,她见过太多的是是非非、潮起潮落。钱、年龄对她而言,都只是一个数字。


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电话:18664516686,商务合作请加QQ:453658296

“今日头报 ”必备微信号 

营销头版

微信号:

mkt2000



推荐理由:全国运营最早的营销媒体,领先的互联网数字营销交流平台,专注于互联网、电商、零售等行业的创新创业、品牌案例、营销创意、广告传播研究,每日提供最权威的营销头条资讯!


▼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