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十一诊室  ·  这种半永久文秀,千万别试!风险真的大 ·  2 天前  
新机器视觉  ·  显微镜分辨率与相机分辨率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NCF2017|韩雅玲院士:促进学科全面发展,强化“大健康”概念——2017东北心血管病论坛主席专访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6-08 18:00

正文

2017东北心血管病论坛、辽宁心血管内科分会学术会议、辽宁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学术会议、辽宁省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学术会议将于2017年6月8日~11日在辽宁沈阳召开。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东北心血管病论坛(NCF)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国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心血管领域学术会议。在二十多年的历程中,NCF积极与国内外学会合作、交流,引进前沿技术,并致力于将技术传播至基层,为国内尤其是东北地区的心血管诊疗技术提升作出了很大贡献。NCF2017召开之际,《门诊》杂志特别采访大会主席韩雅玲院士,请她介绍本次会议的亮点内容,并展望中国心血管学科的发展方向。

大 会 主 席 专 访

INTERVIEW

《门诊》

NCF创办至今已二十一年,每年在会议内容以及举办形式上有所创新。今年的NCF在会议设计上有何亮点?有哪些会议内容值得关注?


韩雅玲院士

NCF的会议形式多样,亮点鲜明。例如在2016年,NCF与CCCP年会和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联合举办了“医学科学前沿论坛”,突出了“整合医学”的先进理念,全方位地覆盖了心血管病防治领域中几乎所有的亚专业内容,邀请几十位国外知名专家及两院院士与参会,使广大医师得到与医学大师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搭建了良好的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今年NCF将继续与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与学会合作,邀请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提供丰富的会议内容,开展特色专场,并举行手术转播和病例演示。本次会议将结合行业热点设定冠心病诊治、心律失常诊治、结构性心脏病诊治、血栓防治、心力衰竭和高血压诊治、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流行病学/预防/康复、超声影像研究、心血管护理等52个论坛。会议内容方面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在继续开展以往NCF许多特色专场的基础上,特别设立了全球热点论坛,包括Circulation@NCF、JACC@NCF和ACC@NCF,该论坛特邀全球顶级心血管病杂志美国Circulation杂志主编及副主编、JACC杂志执行主编及副主编、ACC(美国心脏病学会)委员及中国区专家会员参加会议并授课;ACC还将以会前会的形式举办半天的网络会议。组织这些高端学术论坛的目的,是帮助大家及时了解ACC、Circulation杂志和JACC杂志所关注的最新学术前沿和学术动向,一方面为参会者提供很好的学习及交流契机,另一方面也为大家向全球顶级心血管病杂志投稿提供实用的信息和可以借鉴的经验,相信大家会从中得到更多启发和灵感。(2)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的部分学组充分合作,分别与CSC介入学组、代谢学组、康复学组和急重症学组联合冠名举办冠心病论坛、高血压/血脂/糖尿病论坛、冠心病康复与预防论坛和东北危重心血管病论坛,以便充分发挥CSC的学术引领作用,使某一专科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水平真正得到全面的进一步提高。(3)还将举办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指南宣贯项目2017,对《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合理用药指南》和《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进行全面解读和宣教,并且通过经典病例分享的方式弥补指南和实践之间的差距,让实践更向指南靠近,让指南落地开花。



《门诊》

能够解决临床问题的疗法与技术总是被大家关注,生物可吸收支架(BRS)是当前冠脉介入领域的一大热点。由您牵头的NeoVAS支架临床试验已经完成了1年随访,请介绍一下NeoVAS支架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


韩雅玲院士

NeoVas BRS支架此前已经完成First in man的研究,在两个中心(沈阳军区总医院和杭州邵逸夫医院)入选了31例原位血管的单支病变和De novo病变,结果显示6个月的TLF发生率为3.2%且无支架内血栓发生,6个月的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为0.25±0.32 mm,支架小梁内膜覆盖率为95.7%(EuroIntervention 2016)。在此基础上,在全国32家医院开展了前瞻性、多中心的单盲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评价NeoVas BRS支架在临床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次研究共纳入560例患者,随机分为NeoVas BRS治疗组和CoCr-EES对照组。主要终点为1年的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还包含了TLF、PoCE、支架血栓等多个次要终点。1年随访结果显示,在1年的血管造影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的主要终点发生方面,NeoVas BRS支架并不劣于CoCr-EES支架(0.14±0.36 mm vs. 0.11±0.34 mm,非劣性P<0.0001)(图1)。 


图1. 主要终点


两种支架在1年的各种临床事件,例如TLF、全因死亡、TV-MI、ID-TLR以及支架血栓的发生率均相似且都较低(表1、2)。


表1. 1年临床事件结果1


表2. 1年临床事件结果2


在支架小梁内膜覆盖率(NeoVas BRS vs. CoCr-EES:98.7% vs. 96.2%,P<0.001)和血管修复评分(NeoVas BRS vs. CoCr-EES:2.79±5.71 vs.7.91±10.60,P<0.001)上,1年的OCT结果表明NeoVasBRS支架优于CoCr-EES支架(表3)。手术后的1年FFR随访结果在两组患者中相似(表4)。


表3. 1年OCT结果


表4. FFR结果


此外,1年内的心绞痛和运动耐力表现也无统计学差别。从1年随访结果来看,NeoVas BRS是有效、安全的,我们也将继续完成长期随访(长达5年),进一步评估NeoVas BRS支架的安全性与疗效。在本研究完成过程中,得到了研究指导委员会傅国胜教授、徐波教授、王效增教授等以及32家参加研究中心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门诊》

各类最新临床试验、理论研究结果需要媒介让更多人了解,一本高质量的专业期刊会极大促进学科内知识与成果的交流和传播。《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是我国心血管领域影响最大的专业期刊,您作为《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的新任总编辑,能否分享一下其未来的办刊重点?


韩雅玲院士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是我国心血管病学领域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读者面最广、许多心血管专科医师心目中最有感情的医学科技期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办刊44年来,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的办刊方针,大力报道了我国心血管病领域先进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充分反映出我国心血管病研究的学术水平和心血管病防、诊、治、康的先进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心血管病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为我国心血管医学科技工作者发表研究成果、更新知识、开展学术交流和人才成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术平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的栏目包括指南与共识、专题评论、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流行学与人群防治、国内外学术动态、临床病例讨论、病例报告、讲座和综述等,涉及的内容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高血压、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流行病学、心脏康复、影像学研究等,可以说涵盖了心血管学科的方方面面。


对一个国家而言,不同阶段不同疾病的发病率存在差异,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在各个时期也不尽相同。过去在我国卫生工作起步阶段,需要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而在当时经济、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乡村医生”为我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随着我国经济、医疗水平提升,PCI、TAVR、ICD等介入技术成为热门,尤其是近10余年的充分发展下,这些技术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而在未来,要重点贯彻执行政府“大健康、大卫生”的方针,在侧重预防、康复、下沉基层、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将有更多的新技术、新理念需要我们去交流、传播。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以促进学科发展为目的,我们将继续秉承全面发展的理念,既注重当前的热点话题,也积极提升其余领域的水平;既发展优势专业,同时要避免“短板”的产生,如此才能满足不同亚专科医师的学习需求,紧跟国家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脚步。我们要充分发扬前几届编委会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内外其他优秀刊物的优点和经验,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注重期刊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学术性和导向性,时刻保持精品杂志的权威性及创新能力,努力将本刊打造成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精品期刊。我们还要关注心血管领域热点时事和重大学术动向,充分展示我国和全球心血管专家的学术前沿,做好科普和大健康宣教传播工作。在杂志的内容方面,注重对国际国内重要临床研究进行及时、客观、公正的报道和评论,以便发挥杂志的学术引导作用。在提高杂志知名度和办刊质量方面,我们将注重运用以下方法:(1)选择与国内举办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合作,当重要研究首次发布时,以新闻和述评、亮点介绍等形式,简要描述国内重要研究,尽快让国内读者了解信息;(2)重视心血管交叉学科、新兴亚专业和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如肿瘤心脏病学、心血管影像学技术、心血管预防和康复等,以便开阔大家的思路;(3)加强对评论性和争鸣性文章的组织和发表,对那些有一定创新性、前瞻性和实用性、但可能不够完美的研究,要积极开展评论和争鸣,在争议中促进我国心血管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4)我们正在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合作,积极策划“中国心血管40周年”等专题活动,使广大心血管同道更好地回顾历史、温故知新和展望未来;(5)结合我国循证医学证据,做好指南、共识、专家建议制定和修改的发表并邀请专家撰写述评或指南解读,组织指南撰写专家进行全国巡讲。自2014年始,在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年会上还设置了“指南与热点争鸣论坛”,介绍新近发表的重要指南或共识的主要亮点、并邀请知名专家进行点评与争鸣,将指南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临床实践中;(6)加强对临床经典病例的讨论和点评,便于临床医师从实战中获取经验和教训,促进广大心血管医师临床技术水平的提高。



《门诊》

如果说知识和技术是学科发展的核心,那么将知识和技术转化为临床效果的医师则是学科发展的枢纽。保障医师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促进行业水平提升是医师协会的宗旨,您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CCCP)会长,未来要完成哪些工作来促进学科发展?


韩雅玲院士

中国医师协会一直以“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为宗旨,维护医师合法权益,加强医学人才培训,保证医师队伍的健康发展,CCCP同样以此作为努力的方向。在CCCP第四届委员会成立时,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对我们的工作给出了几点重要建议:1. 围绕“健康中国建设工程”这一国家大事去计划分会今后的工作;2. 把握行业的规范标准和制度建设,加强培训和教育工作;3. 加强学术交流,加强队伍建设。


因此,本届分会将以“努力做到全方位、全周期地保持人民心血管健康”作为贯彻始终的主要工作。要做到“全方位、全周期”,需要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程入手,加强疾病的长期管理,把“全民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康复”、“强基层”、“健康大数据”、“科普”、“移动医疗”等作为“关键词”融入到CCCP及各工作/专业委员会会议内容的设计中,强化心血管医师“大健康”的概念,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CCCP是行业组织,并非直接的医疗机构,因此我们要通过培训教育提升行业的整体服务能力和规范化水平,再通过高素质的医师达到为人民健康保健护航的目的。


基于以上目标,本届分会主要将完成以下两项工作:第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血管医师队伍;第二,倡导团结、和谐、合作、包容的精神,加强与其他学术组织的联系和协作,共同完善指南与共识的制订,出版科普和专业书籍、举办学术活动和公益活动,以促进心血管医师整体临床规范性的提高。



《门诊》

学科的发展目的最终是要回归临床,切实解决患者病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战略主题,在这个背景下,心血管学科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韩雅玲院士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取得了显著成就。疾病防控理念的更新为进一步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引进和迅速推广,显著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我国政府对于以心血管疾病为主的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为有效应对疾病流行新趋势提供了重要保障。可喜的是,国内部分地区的年龄校正心血管病患病率、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这是技术改良、预防策略、健康促进等的综合成果。


世界银行发布的《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病流行》报告提出,2010~2020年是中国慢病防控的关键期。面对中国心血管病流行态势愈演愈烈的局面,如何确实推进中国的心血管健康事业,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我们并非毫无应对良策。实现下面这四个转变应当作为中国心血管行业今后工作的重点:(1)应从针对疾病终末期的治疗转向对疾病的预防。临床心血管医师需要转变观念,不仅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还应将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从“治疗疾病”过渡到“防治并举,以防为主”,落实以社区为基础的人群综合干预措施,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大力向公众宣传预防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这样才能确实有效地防控心血管病。(2)从西医或中医单独作为向心血管病作战的武器,转向中西医结合、并肩作战的模式。既要学习、引进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技术,也要注重发扬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学宝贵经验,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3)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社会-心理-生物全方位对患者关爱和服务的模式,建设健全“预防-规范化诊疗-康复”的生命全程关爱体系,强化心血管医师的“大健康”观念,关注患者的全面身心健康。(4)从经验医学模式转向循证医学模式,临床研究对医学发展和慢病防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医学科技创新已被列入到中国政府“健康中国”建设、“制造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多个宏观战略规划中,将会给广大医学科研人员(包括心血管专业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与条件保障。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度早日实现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的“拐点”是一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我衷心希望并相信中国的心血管医师以及专业协会、学会,将会团结奋斗、砥砺前行,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作出时代的贡献。



医师简介


韩雅玲
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阳军区总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现任沈阳军区总医院终身荣誉院长。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总编辑、全军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ESC)、美国JACC杂志国际咨询顾问、美国Circulation杂志编委及英国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杂志副主编。曾主持BRIGHT、TRACK-D、I Love It 2、CREATE等多中心、大规模临床研究,并应邀在ACC、ESC、TCT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研究结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及省部级一等奖5 项,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文章150余篇,包括国际著名期刊JAMAJACC等。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