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自由会客厅
自由职业陪伴式成长社区,探索新时代的职业自由。我们通过自由职业科普、线上/线下活动、共创学习小组等形式,陪你一起慢成长,开启「只工作,不上班」的生活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前端大全  ·  从 DeepSeek 看25年前端的一个小趋势 ·  昨天  
前端早读课  ·  【第3455期】快手主站前端工程化探索:Gu ... ·  昨天  
歸藏的AI工具箱  ·  终于有给设计师用的 Cursor 了 ·  2 天前  
歸藏的AI工具箱  ·  终于有给设计师用的 Cursor 了 ·  2 天前  
前端早读课  ·  【第3454期】如何用语音学习编程的 ·  2 天前  
前端大全  ·  前端行情变了,差别真的挺大。。。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自由会客厅

人物采访,为什么和你息息相关?丨导师专访

自由会客厅  · 公众号  ·  · 2024-03-25 18:27

正文

「自由会客厅」的「新媒体人物采访变现训练营」第7期来了。


在前6期《人物采访课》中,依澜老师带领近200名学员从0开始系统入门人物采访,支持他们实现变现。


作为采访课的导师,依澜老师为什么能帮助这么多小白学员打通采访、撰稿、变现的通路?


“因为我的故事,也与你有关。”


本期内容,是依澜老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本期作者








依澜

人物采访训练营导师

“大理好在”创办人


三年前,“自由会客厅”的创办人林安和我坐在大理一间社区咖啡馆里,她问我,愿不愿意开一门“新媒体人物采访课”,我略有迟疑。


虽然彼时“大理好在”视频号已经发布了20期人物访谈,但我从没想过,是否“采访”也可以成为一门大众课。

视频号“大理好在”发布的部分人物采访视频

我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杂志编辑,实在讲,在传统媒体时代,人物采访更像是“流水线”——有强大的媒体后台撑腰,有编辑制定选题甚至采访提纲,由记者或作者出面采访,然后由栏目编辑改稿、图片编辑配图,一经发布,满城皆知,毫无悬念。


当然,也有极资深的主持人、大主笔亲自控场,但受访者必定也极为耀眼,或至少是社会新闻的主角。普通人?既没有机会“采访”,也没有机会“被采访”。


但在自媒体时代,我常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因为每一个普通人,每一束微光,都有了可以“被看见”的机会。


或许有人会问,讲“人物采访”,为什么不找一位知名访谈节目主持人?传媒高校的老师?或者流量惊人的访谈频道大V?

我先总结,再讲细节。


1. 采访是我最熟悉的创作方式

20年职业生涯,采访贯穿始终;不但采访过很多人,也被很多人采访过。


2. 我知道如何让小白也学得会

以理工科背景及10余年项目管理经验,用3个月研发课程,从零拆解采访流程、明确标准、设计模板、确保结果达标。


3. 我的经验刚好你用得上

35岁我裸辞创业,7年新媒体运营经验,亲自创作人物采访内容,熟谙各社交媒体运营规则和避坑指南。


因此,我们把这门课定义为《新媒体人物采访训练营》,是一门即使是零基础也可以学习的入门课,也是一门自媒体内容创作者的进阶课。


课程详情👇

邀请50位创作者,5周时间让文字变现丨人物采访变现训练营第7期

关于学习人物采访能给你带来哪些好处,分享一下我的故事。


采访是一个看见与被看见的过程

最初我是媒体流水线上的一员,那时经常去采访一些明星和艺术家。因为资历太浅,人生初尝,我其实问不出什么有“深度”的问题。但好在对方大都久经沙场,他自然知道要跟你说什么。


2005年,我采访当年刚获得超女亚军的周笔畅,开始都是些套话,她嫩我也嫩,都不太知道怎么把采访继续下去。我恰好想起中学时候,曾在一本少年杂志的封面上看到过她,于是提起这段往事,没想到她尴尬得不行,连连摆手。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她——音乐世家、父母倾力培养,一路护送她诸多机会,但她自己内心不自信的部分一直如影相随——她脸红的那一刻,真实的她才开始向我徐徐打开。


自此,我爱上了采访——短短一两个小时,从陌生人到让对方敞开心扉,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沟通体验,是一个“看见”与被“看见”的过程。

人物访谈工作现场

后来我逐渐拥有了一个新的“本事”,就是无论见到谁,即使第一次见,都能很快跟对方建立起一种友好的沟通氛围——这是深入交流的基础。


不过也因此,我决定暂别媒体行业。因为我发现,一个没有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的人,只能在很表层的问题上打转,我不想听那些既定的答案,我要知道那些光鲜背后的故事。


因此我选择转行做制作人,10年间,我们也协助艺术家对接了大量的访谈邀请。你能够清楚地看到,一个专业的采访者是如何在采访尚未开始前,就已经让我们知道这次访谈必然好看了;而也有因为不够专业、不讲沟通礼节,甚至断章取义的采访者,会让一个本该精彩的采访胎死腹中。


35岁,我从北京搬到大理,启动了一个人物采访短视频项目,计划采访100位在大理长住的好玩的人,展现多元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观。正赶上裸辞、旷野、35岁危机、大理福尼亚、数字游民之类的词带来的热度,让这个账号一度火了起来。



我的采访作品也因此被自由会客厅“看见”了——催生了《新媒体人物采访训练营》


采访课要让小白也学得会

我的理工科背景和管理经验,决定了我的系统化思维方式。把一件事结构化、流程化、有标准、有参照地整理清楚,是我擅长的工作。


因此,当我决定去做一门采访课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拆解做采访到底有哪几个步骤。是确定受访者吗?不是。是写提纲吗?更不是。远着呢!

首先,你要思考,你的采访目标是什么?


采访目标不是“我要采访100个xxx的人”。而是当你在邀请别人接受你的访问之前,你要对自己进行一次“访问”——


• 我为什么想做采访?

• 我要采访什么样的人?

• 我的目标受众是谁?

• 我准备在哪个平台发布?

• 我的更新频率如何?

• 我前期需要投入多少成本?

• 我持续下去又需要多少成本?


课程里,我会给大家一个“评估表”,协助你明确采访目标。

写不出提纲?


• 把想到的问题都罗列出来?

• 如何问出有深度的问题?

• 采访提纲拟定的逻辑是什么?

• 是否有可以套用的万用提纲?


有,我给你一个,但或许跟你想象的不太一样……



控场也是重灾区:


• 如何破冰?

• 聊跑题了怎么办?

• 对方跟我的观点很不一致,要不要怼回去?

• 突然冷场了怎么办?

……


不止这些,我罗列了采访现场可能出现的9个bug,给你明确的解决方案。



最难的是把作品做出来吧!


采访一时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课上会教你如何“量体裁衣”,高效完成作品。

这门课像是一张“人物采访”地图——你来到陌生的城市,慌得很,因为你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如何走,还有哪些路可选,如果你有了这样一张地图就好多了。


学习最高效的方式,就是用好势能差

所谓“势能差”,通俗讲,60分的跟80分的学习,比跟100分的学习进步更快。


很多新闻传媒专业出身的人,或是资深人物采访记者,自然有着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对于自媒体创作者来说,很多经验不大适用。

一是社交媒体变化迅速,内容、主题、形式、流量获取、变现闭环等,跟传统媒体截然不同。


二是专业人士,往往对话的也是专业选手,因此金句频出,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殊不知,这并非普通人被采访时的常态。


2021年9月,“大理好在”视频号启动,我计划采访大理100个有趣的人,呈现100种不同的人生故事。我与这些受访者一样,都是普通人。

人物采访拍摄现场

你的采访目标,决定了你选择什么样的受访者;决定了你选择什么样的采访方式,决定了你未来的流量来源,更决定了你的变现效果。


采访视频发布的第17期,第一条爆款出现了,团队都有些惊奇,我告诉他们,这是意料之中的“勤奋奖励”。不久,我迎来了一位投资人,他很喜欢我们拍摄的人物访谈内容,决定支持创作,入股我的小公司。之后,我被林安“看见”,于是就有了这门采访课。



正因为我跟大家一样,35岁裸辞;也曾是全职妈妈寻找价值感;从自媒体小白开始创业掉过不少坑,因此,对于想做人物采访的你来说, 你的痛点我都懂。而我能跑通的模式,相信你也有机会跑通,甚至能够做得更好!

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关于“人物采访如何变现”,可以follow一下我的小红书最新一期: 《人物采访的5种变现方式》
小红书: @依澜Elan姐姐的采访课



跟我一起,开始创作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