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亿元,大约是阿里系
2018
年以来最大手笔的投入,而以此代价成为分众传媒的阿里系被认为是精明抄底。然而,这一入股举动对江南春来说或许更是一种“解脱”,既稳住了分众传媒的股价,更为自己找好了“退出通道”。
7月
18
日,分众传媒公告称,阿里系投入约
150
亿元总价,战略入股分众传媒。
这150亿元分成了三部分,交付给分众传媒的五个股东。
第一部分,以协议转让的方式,阿里系以
9.9167
元
/
股的价格,斥资共
76.8
亿元,拿下了
中信资本旗下的
Power Star
(
HK
)
与
复星国际旗下的
Glossy City
(
HK
)
持有的
7.744
亿股,得到分众传媒
5.28%
的股权。
第二部分,阿里系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斥资
5.94
亿美元(约
39.9
亿元)取得
凯雷集团旗下
Giovanna
与
方源资本旗下
Gio2
持有的
2.71%
股权。
第三部分,阿里系以
5.11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34.2
亿元)的代价,认购
江南春间接控股公司
Media Management Holding Limited
(以下简称“
MMHL
”)
的新增股份,间接持有分众传媒约
2.33%
股权。
交割完成后,
阿里系将持有分众传媒共计10.32%的股份,成为仅次于江南春的第二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
阿里表示,未来12个月内,阿里还将视情况以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分众传媒不多于
5%
的股份。
这一利好消息直接将分众传媒送上了涨停板,但盘后龙虎榜却传达了不同的意见。
7月
19
日,分众传媒的卖出榜前五位均为机构专用席位,卖出总计
7387.64
万元,卖出总计占比达
36.72%
。
而买入席位前五位共计买入金额为
6223
万元,低于前五位卖出席位的金额。
7月
20
日,分众传媒的涨势便迅速被打破,盘中最大跌幅达到
1.68%
,最终以
0.37%
的微弱涨幅收盘。
明明150亿入股是个好消息,为什么投资者如此不给力呢?
A股“减持王”
事实上,除了江南春之外,将股权转让给阿里系的4位股东是分众传媒
2014
年时的私有化股东,并且一直以来都有抛售分众传媒的“习惯”,而当时的分众传媒在二级市场上可以说是受尽了苦头。
2016年
12
月
29
日,参与分众传媒私有化的财团所持公司股份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于是各大股东便开始了减持套现。
2017年
6
月,分众传媒的时任第二大股东
Power Star
(
HK
)与时任第五大股东
Gio 2
(
HK
)分别发布“清仓式减持”计划:拟在
6
个月内减持所持有的分众传媒
6.48
亿股、
5.91
亿股,分别占总股本的
7.41%
、
6.77%
。彼时,其减持规模约为
160
亿元。
这一消息致使分众传媒在减持计划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开盘即被砸至跌停,当日收盘跌幅为9.81%,公司市值一天之内蒸发
124
亿元。
据东财
Choice
数据显示,
Giovanna
、
Power Star
(
HK
)、
Glossy City
(
HK
)、
Gio2
四位股东累计减持多达
47
次,使得分众传媒成为
2017
年的“减持王”。
如今阿里系斥巨资将四大股东手中的股权悉数收入囊中,也相应减少了四家投资机构大手笔坚持,对分众传媒股价造成的巨大压力。
据悉,阿里系加入后,四大股东便如愿退出了分众传媒主要股东的行列,也最大程度地优化了分众传媒的股权结构。
江南春又想“退休”了?
除了拿下分众传媒各老股东的股权之外,阿里巴巴还从江南春手中买走了分众传媒的股权。而这或许是机构选择出逃的原因。
7
月
17
日,江南春、江南春间接控股公司
MMHL
与
Alibaba Investment
签署了《股权认购协议》,
Alibaba Investment
认购
MMHL
新增股份。此次增资交割后,
Alibaba Investment Limited
持有
MMHL 10%
的股权;
江南春间接持有
MMHL 90%
的股权。
本次增资将在
2018
年
12
月
31
日或之后进行交割
。
于是,
阿里系间接持有分众传媒
2.33%
的股权。再加上从各位老股东手中,阿里系的总持股份额变为
10.32%
。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分众传媒来说,若是阿里支持其发展,定增或许是更加有优势的方式,除了对江南春本身股权稀释程度较低之外,分众传媒更可获得更多新的资金注入,为自身的发展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