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曹将
《PPT炼成记》作者,关注职场成长和知识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跟我学个P  ·  超多图片塞进一页PPT,怎么排版才高级? ·  3 天前  
曹将  ·  2025年每日计划模板,开工就用上! ·  3 天前  
秋叶PPT  ·  10句大白话告诉你,DeepSeek到底牛在哪!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曹将

舍不得分享的16个信息收集渠道(内含年度福利)

曹将  · 公众号  · PPT  · 2020-10-29 20:04

正文


为了感谢大家长久以来的支持,在双十一前夕,曹将特意给大家安排了一波年度福利,感兴趣的朋友请留意文末评论区。


这么大力度的福利,今年只有这一次哦:)


-我是正文-


最近我重新梳理了自己的信息收集渠道。


为什么?


因为渠道重精不在多,好的渠道可以帮助自己更快地找到精华内容,减少搜索成本。


而在选择上,我重点关注三个维度:


第一,需求。 也就是它的匹配度,与当前自己的需要相符合。


第二,品牌。 也就是它的权威性,观点的可信度。


第三,干货。 也就是信息的浓度,保证以最快的时间获得更多的内容。


基于此,我整理了以下 16 个信息搜索渠道,分享给大家。



01 少数派


渠道: 网站、公众号、App

频率: 每天

主题: 效率提升



少数派的定位是 “高效工作、品质生活” ,里面有很多提升效率的方法论和工具分享。

而自己想再给它增加一个标签: 精品。 这体现在:

1.文章不多,每篇都是精品。 打开任意一篇,无论是封面图的设计,还是内容的丰富度,以及评论里的延伸,都对得起“精品”两个字。

2.小众内容,只有这里才有。 有一些主题,比如“Work Flow”的用法,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最全面的讲解。说实话,小众主题其实是大多数媒体刻意规避的,因为投入时间长,获得的阅读量少,没有性价比。而做了,更显得难能可贵。

↑ Workflow系列文章

↑ NOMO相机陈列馆

↑ Shortcuts(捷径) Gallery

所以,我会每天去“少数派”网站上看看,了解各种提升效率的方法。

02 新闻周刊


渠道: App(央视影音)
频率: 每周
主题: 过去一周国内重点新闻


从高中开始,每周六都会守在电视机前,观看这档新闻栏目(以前叫《中国周刊》)。

每期时长 45 分钟左右,包括本周视点、人物回顾、本周特写等栏目,基本涵盖了七天里大家关注的国内大事。

个人很喜欢白岩松的点评,很稳,很理性。

现在很少看直播,而是在「央视影音」App 里看回放。

03 老笔头


渠道: 公众号
频率: 每天
主题: 公文写作

因为工作的原因,会经常写公文。文字这东西,要提升,一靠积累,二靠训练。其中,积累就需要有活水。而这个公众号,每天都会分享精品案例,更重要的是,里面还有点评,方便把握学习重点。


在阅读的过程中,个人特别关注:

1.如何组织逻辑。
2.可参考的表达。

基于此,可以极大的扩充公文写作资料库。

↑ 我的写作资料库之标题篇

04 得到


渠道: App
频率: 每天
主题: 知识学习


个人觉得,这应该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知识学习 App 。特别是在读了《得到品控手册》以后,再看上面的一个个课程,真心佩服他们能够将标准化和差异化做到这种程度:

· 标准化: 保证产品输出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
· 差异化: 基于老师的特点和内容特点打造日久弥新的内容产品。

很多人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多年前的模样,比如贩卖焦虑,都是一些用不上的“如何提升认知能力”一类的知识。

但如果现在打开,你会明显发现,认知的依然有,也有很多拿来即用的“快知识”,比如“知识锦囊”、时间管理、领导力。

所以,当自己对某个领域想尝试了解时,第一反应是来这里看看有没有课,快速入门。如果还想深入,再买书。

05 微信读书


渠道: 网站、App
频率: 每天
主题: 读书、搜索知识


微信读书之于自己,有两个作用:

第一,是用它来看电子书。

上面的电子书确实丰富,而且经常会有免费卡,读书成本低。更重要的是,可以随时随地看,比如排队时、上厕所时。

第二,搜索某些知识点。

这个超赞。有时候遇到一些专有名词,网上各种解释,五花八门。我更倾向于再在这里看看,基本可以得到相对权威的解释。毕竟,出版物对于内容的把控还是会更严格。

06 章法森言


渠道 公众号
频率: 不定时
主题: 培训经验



某次跟一位培训机构销售顾问聊,他一直向我推荐这位老师,说很多做培训从业者都是他的粉丝。我当时有点纳闷,于是也关注了。

后来认真拜读,发现里面简直就是宝藏。他把培训相关的内容进行了理论化的解构,并结合自己的实操案例进行丰满。

每篇必读!

07 咚漫漫画


渠道: App
频率 每周
主题: 看漫画


看多了干货,人会累。每周我都会在这里追两部漫画:

· 《奇奇怪怪》: 作者为吴成岱,里面是他的短篇漫画合辑,每篇脑洞都异常之大。如果你不相信,强烈推荐其中一个故事《整容液》,绝对让你欲罢不能。

· 《第二次生日》: 这是一个关于整容的故事,小姑娘整容后开启了新的人生,但是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妹妹突然出现,于是人生发生了新的改变……每周都看得咬牙切齿。

看漫画一直以来都是每周的小期待,以前是《火影忍者》,完结那天郁闷了好久。

08 广告文案


渠道: 公众号
频率: 每天
主题: 学习优质广告文案


我有收藏广告文案的习惯。

写多了说明文,看多了公文,人会麻木。

而好的广告文案,则让人如沐春风。

这个公众号会定期过来看看,好的就记下,算是调剂,也是为自己的文字素材库多准备一个类型的内容。


09 木鱼水心


渠道: B站
频率: 不定时
主题: 电影解说

B站的 Up 主,定位是电影/电视剧解说,一般逻辑是先回顾内容,然后再表达观感看法。

他的视频少有鬼畜、搞笑,而是娓娓道来,声音温柔,词句雕琢,我甚至还会把其中的部分内容摘抄下来。


很多时候,看他的视频,真的容易安静下来。

10&11 知乎热榜和微博热榜


渠道: App
频率: 每天
主题: 看热点


每天会看看大家在关注什么。

知乎会多元一点,微博则更聚焦在时事热点和明星八卦。

这些基本上是每天的谈资。

12 第一财经周刊


渠道: 网站、公众号、App
频率: 每月
主题: 财经新闻

大学期间开始,每个月都会买一两本,了解商业世界的运作模式。它的文风没有太多深奥的名词,而是用能触摸到温度的故事、案例、数据,把商业模式说清晰,把大事说清楚。

除了内容之外,自己还会特别关注他们设计的图表。每一张图表的配色和构图都非常经典,特别适合借鉴到工作类 PPT 中。

↑ 来自《第一财经周刊》

现在周刊改成了月刊,信息浓度确实更高,但偶尔会忘了阅读。

13 曹将


渠道: 公众号
频率: 每周三篇
主题: 职场效率提升

是不是感觉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哈哈,借着这篇文章,也给自己打一个广告。

在这个公众号里,你会得到一系列专题性的职场提升锦囊,比如“向上管理”“时间管理”“结构化思维”“效率提升”。内容都来自于自己的实操,有案例,有方法,保证拿来就能用。

因为对质量有要求,所以更新不会太频繁,但请相信,慢工出细活。

↑ 某篇文章的总结图

14.Simon阿文


渠道: 微博
频率: 每天
主题: 设计神器


阿文的微博一直在“特别关注”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