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退休后,柳协春将书法作为日常休闲之一,每天都要在书房里练上好一阵。家人、朋友看他如此酷爱写字,便劝他:“你整天这样写,何不写成一本书呢?”
“我想也是,所以慢慢就开始有章有节地书写东西了。”柳协春回忆,“没有草稿,全是原来的笔记。”于是,柳协春的第一套书《闲情抒语》书法作品集就这样诞生了,共16册,30余万字。
有了第一次出书经历,柳协春一发不可收拾。正巧赶上2012年长沙办筹建办史陈列室,希望老同志们提供历史照片、会议记录、日记等资料。“我就翻日记本,几十本,这个日记本放陈列馆有什么意义呢,密密麻麻的,看都看不懂。”柳协春想,“既然要,那我就给你(手)写吧。”
从此,柳老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到书桌前用毛笔将日记誊抄上两三页,然后再洗漱吃饭,饭后又接着写,这样早晨、上午、下午,“每天最多写千余字,最少也有百余字,都是日常的积累,几十万字就是这么积出来的”。
2013年初,办史陈列室如期收到了柳协春手抄的《特派员日记》。正如其序言里介绍的那样:“叙说特办产出,人才成果经验,特派员制度始建,上下同心承担,开张审计创业,诸多事项领先,历史车轮向前,往事已过云烟”。这套书详细记录了柳协春和他带领的长沙办审计人员从组建特派办到“开张”审计,再到一步步开展企业审计、财政审计、金融审计和投资审计的探索经历。
翻开《特派员日记》,最开头记录的是长沙办组建工作。1988年4月8日,国务院发文,批准审计署增设八个特派员办事处,长沙办是其中之一。
当年7月中旬,湖南省委组织部找到柳协春,了解他对工作调动的态度。在企业干了三十多年的柳协春并不太想去,只说:“调动工作是组织上的事,我听组织安排。”省委办公厅的主任知道后打电话给他,一上来就说:“你怎么搞的,五十多岁了还待在下面不想动呀!你还是出来走动一下的好……”柳协春被说动了,决定试试看。
经过考察,柳协春从6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任命为长沙办副特派员。
1989年1月10日,柳协春到审计署报到。时任审计长吕培俭接见了他:“你的任务是负责执行湖南、江西两省的中央审计监督。先把机构建起来,先把湖南审计搞起来,然后再去江西审计。”之后递给他一个公文包,里面两枚印章,就算是走马上任了。
之后,他被带着到各个业务司局走了一趟,参加了特派员会议和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参加第一次(特派员)会议就感觉到我们国家审计的清贫、朴素、勤奋。”柳协春印象深刻。
回到长沙,摆在柳协春面前的是“没人、没房、没车”的困境。情急之下,柳协春利用自己曾任国企党委书记、厂长的关系,从原单位“挖”来了四个人,借了一辆车,便是开端了。
然后,他又奔走于省里各个单位,协商调人事宜。最终从省审计局中央企业审计处和中央事业单位审计处抽调了部分同志,“愿意过来的人特别多”,柳协春依然记得同志们当时的热情,“很多人都愿意到这边来过一段苦日子,把特派办建起来。”
另一个难题是没房。长沙办的同志们一方面积极协商征地建房事宜,一方面选择先租房办公。柳协春和同志们经过比较,最终选定了“既安全又便宜”的海军接待站。经过一段时间的组建操办,1989年3月17日,所有人员欢欢喜喜地搬进了办公新址。柳协春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这几天,调集了富有生气的基本骨干队伍,又有了落脚的地方。心里踏实了。”
1989年3月25日,长沙办召开成立大会,正式挂牌办公。
在柳协春的记忆中,长沙办“开张”审计的第一年做了三件影响力较大的事。第一件就是长沙办的第一个审计项目——对兵器工业部直属白云家用电器总厂的审计。
白云家用电器总厂坐落于湖南省辰溪县孝坪镇的一个山洞里,是抗战时期从汉阳兵工厂迁来的,当时已经开始生产民用产品,其引进设备生产的白云电冰箱十分紧俏。
1989年3月30日签发审计通知书,4月10日派出审计组进驻白云家用电器总厂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当时正值审计署贯彻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清理整顿公司的决定,开展“五大公司”审计。当时,柳协春受命清查一家公司倒卖白云电冰箱一事。
柳协春特将此事交代给主审颜志贤,并嘱咐:“这是我办起步的第一个项目,一定要做细,做出成绩,取得经验。”
经过一个多月的审计核查,弄清了“倒卖”一事。原来,这家公司下属一公司确实采购了几百台白云电冰箱,但是双方有一个联营合同,基本事实也没有很大问题,柳协春于是汇报:确有其事,但不能立案,是分利,不能算倒卖。
“审计带有独立性,必须实事求是,定不了案的不能定案,不能搞人云亦云,否则就是对党和人民的不负责。”柳协春内心坚定。
第二件大事是对粮食收购贷款问题的审计调查。此次调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一份情况反映:粮食收购贷款挪用严重,湖南等3省问题突出。审计署受命组织调查,人民银行监察部配合。
1989年9月,审计署派出3个调查组在湖南等3省进行调查,湖南的调查任务就落到了柳协春头上。
有人说粮食补贴的财务是“内行说不清,外行听不懂”,但柳协春却说:“我不怕,因为审计署和人民银行都派了人协助我,还有审计局的,我让粮食局长、总会计师坐到这里跟我讲,讲了3天,搞清了。”
柳协春组织核查组成员前往湖南的各地市,湘潭、岳阳、衡阳……查每个粮库、粮站,不但查出了典型问题,而且最重要的是“把湖南省所有粮食贷款的这本账理清了”。
第三件大事就是对东江水电站的基建项目审计。柳协春回忆,当时国务院决定要试点审计基本建设项目,确定由审计署和当时的国家计委(即国家发改委)共同组成基本建设审计领导小组,全国确定了8个试点项目,东江水电站的审计为第一个项目。
基建审计到底审什么?怎么审?没有任何经验,同志们只能自己摸索。
此前负责带队的同志采用的是财务审计的方法,柳协春一看,这不行,于是改变做法开始审。“我说不要总会计师汇报,把总经理和总工程师请来,先到现场看一遍,我要问基建过程”,这一问,柳协春搞明白了,然后赶紧让审计组调整任务。直接拎出了基本建设的三大问题——工程质量、投资概算与成本、工期,将审计组分成3个小组围绕这三大问题进行审计。
最后审计组不仅审出了成效,还总结出了基建项目投资审计的经验,其撰写的《开展基建项目审计、摸索基建审计经验》经验总结材料,被审计署印发,在1990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交流。“那时候正是同志们自由发挥、探索改革的时候,审计法都没出来,那就是个开创的时代。”柳协春感慨。
退休后,柳协春最大的爱好就是练字、写书。正如他在《闲情抒语》的序言里所说:“余过古稀之年,闲情习字。……意在练字养性,伴以墨稿留后。挥毫随意,写作自由。”
最近几年,柳协春陆续读了《道德经》《庄子》等,写出了两本道德经的感悟和6卷《庄子选读》。因为做了十多年的国企领导,他又整理这期间的日记,写出了11卷的《企业领导日记》。
现在柳协春正计划写小说,以60年的时代变迁为主线,“就是想写我们这代人的故事,从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始,史实一定是真实的,有我自己的经历,也有别人的所见所闻,是叙述型的小说。”柳协春很期待。
虽然现在柳协春的生活好像离审计很远,但在采访中,他却表示自己一直都没有停止对审计的关注:“这是我人生工作最后的句号,我是在这个机关退休的。搞审计各行各业都要接触,都要去弄懂,特别是对国家宏观经济了解很多,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在柳协春看来,审计是“翻箱倒柜”,里面有很多学问。做审计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经济专家,但同时又要站在高处看问题,不能被财经法规套住。
谈到对现在年轻审计人员的嘱托,柳协春停下来,想了一会,语重心长地说:“审计是门艺术,同时里面有政治,要看到世界各国和我们中国的大局是什么,审计要服务大局,最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和依法审计的原则。只有做到这八个字,事情才能办好。” (记者:黄雯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