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效曾同志1949年3月参加革命,同年毕业于华北大学。1949年至1951年在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工作;1952年至1955年在中央歌舞团工作,曾任秘书科科长及演出科科长;1956年至离休前,在中国交响乐团(原中央乐团)工作;曾任演出科科长,中央乐团社会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等职务;1982年被聘任为文化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专家会员。
自五十年代,在负责中央乐团演出部领导工作的同时,还主动承担了中央乐团演出的音响扩声工作。在缺乏专业设备的条件下,自己动手改造设备,为中央乐团下基层,到校园、农村、工厂演出,保障了演出效果。宋效曾同志于1978年随中国西藏歌舞团出访北欧五国,为传播中国的民族文化贡献了一份力量;1979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过程中,宋效曾同志参加了中央慰问团艺术团赴云南前线慰问演出,克服了演出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1990年宋效曾同志担任第十一届亚运会大型文艺演出音响顾问,为音响组圆满完成这一重大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4年文化部和电子部联合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套专业舞台扩声设备,宋效曾同志作为文化部的专业负责人,与电子部的专家们通力合作,展现了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多年扩声经验的专长,为确立满足专业演出需求的研制方向发挥了重要作用。1994年宋效曾同志为解决戏剧演出影响画面的舞台前区“三炷香”(三个话筒)的问题,凭借多年的经验发明了新型结构原理的平面话筒,获得了文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进步奖。
1991年宋效曾同志领导音响界同行共同努力,在民政部注册成立了《中国舞台美术学会音响专业委员会》,并担任专业委员会主任;实现了音响界老前辈和同行多年的夙愿。三十多年来,宋效曾同志一直参与我国音响专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还曾担任《音响专业术语》标准的编制组组长。宋效曾同志经常在专业杂志上发表指导性文章,为我国音响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7年文化部第一次评职称时,职称评定条例之中音响、灯光等专业没有正高级职称,宋效曾同志凭借业务实力和在行业内的威望,被“破格”评为我国第一个正高级别的音响师;为我国音响专业可以评为正高级职称奠定了基础。
1977年宋效曾同志担任我国第一个新建音乐厅——北京音乐厅的领导工作;当时经费紧张、困难重重宋效曾同志为此呕心沥血,与同志们经过了七年艰苦努力,1984年北京音乐厅终于竣工开业;而宋效曾同志却积劳成疾,病倒了。北京音乐厅人一直时时挂念着老经理宋效曾同志。
宋效曾同志还担任了世纪剧院、国际剧院(现保利剧院)、中山音乐堂等剧场的建设顾问,参加了国家大剧院可行性报告专家组的工作,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都认真负责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此后担任国内多个大剧院的建设咨询,为我国剧场建设少走弯路,节约资金做出了努力。
1989年宋效曾同志在中国交响乐团(原中央乐团)社会音乐学院担任党委书记工作,受文化部艺术司委托,负责筹办了音乐音响大专证书班。大专班聘请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乐团等单位的权威教授专家授课;经过十四个月的全日制学习和两个月承接亚运会音响任务实习,把该班毕业生培养成为在京各演出单位的业务骨干。此后,宋效曾同志为在我国大学里设立音响本科也付出了心血。
和宋效曾同志接触过的人,一致认为:宋效曾同志正直、无私、敬业、好学;不但是专家,还是做人的楷模和良师益友。1995年宋效曾同志获得国务院颁发给有特殊贡献专家的特殊政府津贴,这是党和国家对宋效曾同志的又一次肯定。
宋效曾同志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他的人生诺言:“要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音响事业。”
宋效曾同志为我国音响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成绩和贡献,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