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早就说过
杨早相关的一切文字,介读观影论世衡文,总括一句“有思想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新的一年,更爱自己一点 ·  3 天前  
新周刊  ·  2024年,她挨了人生中最多的巴掌 ·  4 天前  
新周刊  ·  DeepSeek新模型大揭秘,为何它能震动全 ... ·  4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开年最强雨雪寒潮来袭,将会怎样影响超20个省?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早就说过

被《奇葩说》马薇薇“戳心”的人,你们才是最大的不孝吧

早就说过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5-01 19:13

正文

自从《三枪拍案惊奇》之后,早叔已经很久没有看个什么东西,在心里树中指的冲动了。

这个五一假期,早叔把这个荣誉给了最近一期《奇葩说》。

这期《奇葩说》的辩题是“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养老,我该支持还是反对呢?”

反方选手马薇薇发表了一段演说,被称为“《奇葩说》史上最戳心的一段”。

在场评委纷纷泪奔


网友们把眼睛都哭肿了


但是,早叔看完这期节目,立刻在心里树起了中指

(敲黑板,树中指不文明,所以只能在心里)

马薇薇的这段话,真是槽点满满

下面早叔借用称这段话“最戳心”的观察者网公号高雪滢文截图,来分析一下

(感谢观察者网,欲读原文请戳“阅读原文”)


一开始,马薇薇就在使用集体名词“老人”,一连串贬低性的词汇,

她在干什么?

她在精准地抓取倾诉对象。

如果父母不是这样的,会一笑而过;

如果有这种痛点,比如总觉得“跟老人说理说不通”的子女,

就会轻易地认同这种视角,给老人贴上“不萌还作的小孩”这张标签,

这是一种“欲扬先抑法”,为后面的结论做准备。

然后马薇薇抛出一个反问句,

逼你在“和幼儿园老师,还是和爸妈过一辈子”里做选择,

不走脑子的人就会“当然是跟父母啊”

其实正确答案是“你会跟自己的配偶过一辈子”,既不是爸妈,也不是子女,更不是幼儿园教师。

难道不是吗?

所以这又是一种话术,拿一个双错答案给你选。

一个答案是错的,另一个更错。

你选择了那个看上去更有道理的,思路就被她捆住了

这是从“可行性”方面进行封堵

“老人需要爱”“好的养老院你住不起”

注意,这两句都是“观点”,没有论证

马薇薇代替所有老人,在“专业护理”与“子女陪护”之间选择了后者

完全不管有多少老人既没有专业护理,也没有“有爱”的子女陪护

古话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因为再孝的子,也做不到24小时贴身护理

所以又有句原心谅迹的古话叫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若论事,天下无孝子”

但是,专业护理是可以做到24小时不间断的

而且,专业护理之外,子女就没有途径表达爱了吗?

至于住不住得起,每个家庭,每位子女自有考量

社会还在发展,重要的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是拒绝养老院回归家庭养老,还是尽量让好的养老院让普通人住得起?

马薇薇这又是给出了一个假的选择题

人为地将“专业护理”与“子女的爱”对立了起来

你不思考,就继续被往沟里带


被她前面这么一搅和,你是不是感觉:

“唉呀,没路可走了呢……”

这时马薇薇又用上了“欲扬先抑大法”,

很有同理心地帮你分析“与老人同住”的困难:

承担生活琐事的磨难,甚至“如对仇寇”

看上去简直像在帮正方说话

但其实重点在“父母就是这么过来的”

父母还是从三年大饥荒,十年浩劫过来的呢

这并不难面对,我们也来经历一次呗?


通过情境描述来加强“对立选择”的必要性。

原谅早叔,实在想不通“吵吵闹闹过一辈子”怎么就成了“你们对得起我,我们也对得起你”

你真的确定所有父母都愿意过这样的生活?

你真的确定他们宁愿在家跟你吵闹,也不愿“跟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

正反双方一直没有讨论“老伙伴”这个问题

照早叔看,这才是辩题的关键

父母子女,都不是自己选的,粤语说“前世搅乱骨头”

住在一起吵闹,也没办法

但是配偶是自己选的,伙伴也是自己选的,不合适就不必在一起

放着自己选的伴侣愉快和谐地生活

非要跟整天吵闹的子女一起生活

是不是有点受虐狂?这才叫“对得起彼此”?

早叔心里万马奔腾,那根中指怎么都弯不下来


金句出来了

论述至此,不想听的人可能已经走开了

还有认真倾听的人,多半已经被马薇薇洗脑成功

失去了才觉得珍贵,这是人之常情

对至亲的人有补偿心理,也是人之常情

但前提是:“你觉得你对不起父母”

你觉得你让他们(不是把他们送)去养老院是“对不起父母”

但是,如果他们去养老院是完全自愿的选择

而且在养老院过得更快乐

又有什么对不起的呢?

辩题里本来就是说的是“父母提出”,

而马薇薇是怎么说的?

“选择把父母送到养老院”

这是典型的歪曲辩题

这一点也被正方抓住了

但是,现场的情绪已经被马薇薇煽乎起来了

“歪曲辩题”这种理性的指控显得无力

但是这个漏洞马薇薇还是要补的

她是怎么说的?

此言一出,天下父母真是百口莫辨

你们就是想跟子女住一起是不是?

也不是……

憋说了,你们真懂事儿,知道不要打扰孩子们的生活!

其实……

别其实了,老人这么懂事儿,孩子们怎么就不懂得将心比心呢?

也不能这么说……

我有啥不懂的?你们就是太爱孩子,怕给他们添麻烦!孩子们,父母这么懂事,你们能不能也懂点事儿,别让他们去养老院?

妥妥的居委会大妈范儿。她帮你把清官难断的家务事,一句话就给断了。


拿自己的经历来佐证观点,对于已经被情绪淹没的受众,特别好使。

爱不是无私的,爱不是让TA自由,爱是你懂事儿我比你更懂事儿。

留下来,跟我吵吵闹闹过一辈子,如对仇寇,

也比跟老伙伴去养老院强太多啊

不用说了,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你们说的肯定确定以及一定是假话

我知道你们都是为我好

我也是为你们好

所以,听我的!

后面还有一段,正方陈铭问马薇薇:

难道就没有不那么喜欢跟子女住一起的父母?哪怕1%呢?


马薇薇答:

我们现在是在面对大众,

你说的那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

而我们的父母那一代,他们习惯了集体主义,

他们一辈子没有自我

现在他们的子女突然有自我了

你让他们怎么过?


所以马薇薇的意思是:

首先,上一代人没自我(有自我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请画个圈圈诅咒伊)

为了适应他们,我们这一代人虽然有自我,

跟他们在一起也要没自我

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可以……有自我?

(评论不下去了,你们自己看视频自己想)


纵观马薇薇这段“最戳心”的辩词,可称得上凶、险、狠、厉,四字俱全

——就是没道理

这一点,仔细想想就能明白


连父母辈都看不下去。我一位叔叔就说:


这段发言既自私又自大,而她居然还胜利了!

节目一开始,支持父母去养老院的有74%,反对的有26%。

马薇薇发言完,反方的支持率上升到66%;最后,反方以60%的支持率获胜。


早叔是比马薇薇早一两代的中山大学辩手,

当然知道辩论是为了胜利而非为了真理

但是,你知道如果马薇薇这番“戳心”的道理如果成了社会共识,

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吗?


子女决不能让父母去养老院,

否则就是不孝;

父母也决不敢自己提出去养老院,

否则就是陷子女于不孝。

一家人打出狗脑子来,也不能分居

不然就是彼此对不起对方


这就是《弟子规》《常回家看看》《时间都去哪儿了》等等

传播的腐败的家庭观

歌颂无条件的忍让与牺牲

完全不去考虑人性的解放

让每个人都对自己负责,也守住私域的人我界线

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世同居,

北齐时东安王高永乐诣宅慰抚旌表焉。

隋开皇中大使邵阳公梁子恭亦亲慰抚,重表其门。

贞观中特勒吏加旌表。

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

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

高宗为之流涕。

忍,就是心字上一把刀,

但是没有关系啊,祖先就是这样过来,父母就是这样过来的

有没有人问一句:

可不可以不忍?有没有办法不忍?忍下去之目的究竟是什么?

100年前,有一批青年人质疑过,爆发过,试验过

100年后,马薇薇给出的回答是:

我们后悔了,我们不要”人的解放”,我们要孝顺!


我就想问问那些被戳心的,泪奔的,改主意的人

包括在场跟着走气氛的评委们

父母的金钱、时间与精力,

加上社会的资源,

抚养你成人,让你受教育,

现在有人拿一根漏洞百出的杆子一戳,

你就泪腺迸发,用眼泪代替了独立思考,

这么些年的理性教育完全是白费了啊

你们才是最大的不孝吧?




论世


杨早



苹果用户专用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