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旅行
不一样的梦想,不一样的旅行,不一样的人生。 我们梦想中的旅行或许不一样,但是我们都热爱生活。(每天为大家奉献旅游指南、世界风光、旅游见闻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偶俚张家港  ·  提醒!别跑错 ·  6 小时前  
警民直通车上海  ·  上海公安在热门景区景点开展大客流疏导 ·  昨天  
甘肃经济日报  ·  人人人人人人你人人人人人人 ·  昨天  
甘肃经济日报  ·  人人人人人人你人人人人人人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旅行

他被称作"厦门赵又廷",19岁皈依,专心为佛造像

环球旅行  · 公众号  · 旅游  · 2017-01-19 21:28

正文

中国第一旅行微刊  专注旅行攻略故事分享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环球旅行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一条(ID:yitiaotv)

以及@蒋晟 微博


蒋晟,一位虔诚的90后佛教徒

高大阳光帅气,因为长得挺有明星相

被网友们称为“厦门赵又廷”



但是网友们被蒋晟吸引

并不是因为他帅气的外表

而是他为佛造像的故事



19岁皈依

让佛法与雕塑结缘


你19岁的时候在干什么?

估计,不是忙着在学校里读书考试

就是在撩妹谈恋爱、宿舍打游戏吧

可是蒋晟19岁的时候

已经选择了皈依佛门、为佛造像




或许我们从小也会念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学着电视里高深莫测的大和尚们阿弥陀佛

但是对佛教和信仰,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认知

可蒋晟从小就收母亲的影响

对佛怀有深深的敬意



蒋晟的母亲是一名皈依的居士

所以,平时耳濡目染的学习了一些佛法

在蒋晟初中的时候,母亲送了他一本

《金刚经说什么》

现在,书已被他翻烂了,可还在珍藏



如果说是母亲让蒋晟与佛结缘

那么父亲,则是他

为佛造像这条道路上的引路人



蒋晟的父亲是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

专业就是雕塑

“读大学之前,他只是教我画画,

但没有很主动得让我学雕塑”。

但是从小就在父亲工作台上长大的孩子

潜移默化的受了太多影响

雕塑这件事,早已在他心底深处扎了根

最终,他还是走上了这条道路



只是雕塑作为一门艺术

要做出自己的见解和风格才好

年少的蒋晟还处在迷茫之中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佛像修复工作

在永福寺住了一周,与僧人同吃同住

让他对未来的道路,豁然有了清晰的认识



他在寺庙的工作特别简单

初出茅庐的学生,做不了大的工程

只用修复一只断了的佛手即可

但是与僧人们的一言一行

却让他对佛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也让他的心灵找到了方向


永福寺环境清幽

古树参天,竹林掩映

晨钟暮鼓,很有修行的氛围



蒋晟在寺院里每天早睡早起

与僧人一同吃着素斋饭

晚上还会跟师傅们一起打打太极

聊聊佛法、修身养性



而僧人的悲悯与善良

更是让他十分触动

一位小和尚从后院走过的时候

不小心踩死了一只蚂蚁

就立刻惶恐地向蚂蚁道歉

道歉完,师父就表扬他说

你这样是对的



这样的情形震撼了蒋晟的心

这是怎样一种单纯和善良

怎样的一种真诚和悲悯啊

他喜欢上了寺庙的生活

喜欢上了佛法感召下简单却有血有肉的心灵



于是,当时才19岁的他,选择了皈依佛门

他说:皈依就像一个入学仪式

皈依后,他就开始系统的学习佛法知识

同时,开始把手里的刻刀专心用在佛像之上

希望用自己的雕塑作品

让更多人感受到信仰和心灵的力量



为流浪的神明

寻找一个人间的寄托


刚开始做佛像题材的创作时

蒋晟采用的是用临摹的方式

临摹完给父亲看,他就说

“你再这样做下去是永远比不过以前的工匠

因为以前的工匠一辈子都在做这个流水线的作业

你肯定做不过他们。”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佛像雕塑

他开始跟随恩师许健实地走访很多寺庙和石窟

去看一尊一尊的真实的佛像

这些佛像跳出了单薄的纸张

摆在一个什么样的空间

就会有着什么样的肃穆感

有自己的神态和光彩,有自己的故事




大量的接触佛像,和不断摸索

让他很快对佛像有了自己的理解

他甚至还建了一个资料库,搜集所有的佛像知识

详细到释迦牟尼佛,最早在哪个寺庙里出现过



2012年,他在厦门南普陀寺的后山

看到了成百上千尊已经闲置多年的神像

除了佛像,还有土地爷、财神爷之类

它们曾经被生产、被供养

主人们在还愿之后,把它们安置在寺庙里



于是,他把这些佛像一尊一尊的请出来

为他们拍照、记录



拍着拍着,蒋晟觉得有些伤感

以前人们有求于它们,所以供养了它们

当它们的作用被用尽的时候

人们的感情也不在了

这些神明们仿佛是在流浪



它们一会儿流浪到工匠手里

一会儿流浪到信徒手中

最后寺庙成了它们最理想的“托管所”



于是,他用了两年时间

为这些佛像一一拍照存档

共拍摄了1000多张照片

并集结成书,取名《流浪的神明》

他希望唤起人们对佛像的真心和珍惜




同时,这些佛像

也成为了他日后创作的灵感来源

他希望自己的创作

也能为这些神明找到一些寄托


你以为他只是埋头雕刻?

他还把佛像带到了米兰时装周!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蒋晟

就此走上了传统工匠的道路

每天埋首雕刻不问世事?



不!艺术从来不止是继承

还有更重要的是与时俱进的发展

和合理的开拓创新!

蒋晟虽然只是个年轻的90后

可是思想已经相当的成熟和睿智



他不排斥商业化的模式

工匠再厉害,也还是要吃饭的

更何况,如果有更多的人了解他

了解他的作品,了解佛像雕塑这一行业

并不是什么坏事

他坚持该坚持的,也接纳新鲜的



在佛像的创作上

他喜欢传统的手工手法和表现力

也希望结合传统做当代的佛像



现代很多佛像是用机器加工、批量生产的

这样节约了很多很多时间

但是

每一尊有着相同的体态和神情

艺术感上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蒋晟在这一点上是从不妥协的

坚持自己设计、手工制作

即使花费再多时间

也从不降低标准



不仅这样

他还经常去寺庙

观察僧人们的一举一动、神态面貌

融入创作之中



他也会经常带着自己的团队

去到寺庙进行短时间的修行

对于在城市生活了这么久的人来说

远离城市喧嚣复杂

把内心修炼的更加简单纯粹

才能有好的作品做出来



所以,蒋晟手里做出来的佛像

不仅有行云流水、飘逸多样的线条之美

也会有使人心静的力量

看到佛像之时,便觉得超脱世俗

慈悲悯人,虔诚无比




这样的飘逸安静之美

也别设计师们所推崇

甚至用在了上海、米兰时装周之上




这样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正是这个90后的探索之路

他希望更多真心向佛的人能够得到传统佛像的魅力

又希望更多大众能够慢慢接受这种现代化的造像文化

这必定是条不好走的道路

会有质疑、会有非议、会有困难

但蒋晟说:总要有人来做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从蒋晟身上

小编看到了新一代90后身上的匠心精神

对传统的热爱和继承

又有十足个性的自我认知和想法

对自己的创做有想法、有坚持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

握紧手里的刻刀

希望能为这一行业留下一点痕迹



一个人做一件事并不难

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做一件事

都说有自己热爱并为愿意之坚持的事情

是幸福的

因为无论前方几多风雨

为梦想披荆斩棘的热情从不止息

总有同一天,这会成为你为之骄傲的资本

推荐文章
偶俚张家港  ·  提醒!别跑错
6 小时前
警民直通车上海  ·  上海公安在热门景区景点开展大客流疏导
昨天
甘肃经济日报  ·  人人人人人人你人人人人人人
昨天
甘肃经济日报  ·  人人人人人人你人人人人人人
昨天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  微信产品经理眼中的微信价值观
8 年前
ZOL中关村在线  ·  动态范围大作战 三款HDR软件效果对比
8 年前
微设计  ·  有了院子,一定造个池塘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