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FAKESHION
Fashion Blogger. Email: [email protected]
51好读  ›  专栏  ›  FAKESHION

来自“街头”的野心,拥有一副好看的皮囊

FAKESHION  · 公众号  · 时尚  · 2018-04-14 22:00

正文



“We Make Noise, Not Clothes.”



从街头品牌被讽“趋炎附势”,到大牌时装屋逐一对街头风格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接纳, 街头势力对体制的进攻已经成为去年整个时尚圈走向的要旨。 本以为已经达到峰值,但今年仍不断有新事件在持续发酵。


日前Gosha Rubchinskiy在Instagram上发布了不再推出新季度系列的声明,这位在近年来备受瞩目的“苏维埃式设计师”再一次被推至舆论中心。再联系前段时间被刷屏的Virgil Abloh入主Louis Vuitton任男装艺术总监事件,即使是仍在坚守阵营的保守派也不得不承认,来自街头的关键人物们轻易就能带起一轮又一轮的大事件,早已占据了半壁江山。


Gosha Rubchinskiy于Instagram上发布的声明


“街头”占领行业,而他们在主导“街头”。以下几位人物的步步为营,以及在近期关联的种种迹象,足以窥见当下时尚产业的新规则,在诸位看客愈发司空见惯的目光中,被逐渐默许成为常态。



Gosha Rubchinskiy 东欧文化课喊停


由事件距离最近的Gosha Rubchinskiy说起。


Gosha的名字已几近与苏联文化划上等号,证明这位设计师将自己的故事说得足够好,并且足以打动人。在目睹过苏联解体,经历了社会意识形态交替的动荡后,Gosha的设计风格成为他叙事的外在呈现。也许正是因为政治、文化议题是敏感而又微妙的,对于致力于强调“叛逆”的年青一代来说,Gosha无疑变成了某种表现诉求的象征。


Gosha Rubchinskiy


一周前,Gosha Rubchinskiy在他的Instagram账户宣布,停止品牌Gosha Rubchinskiy的季度性发布, “no more” ——他用到了如此笃定的词语。同时也提到一些新的东西正在计划中,但没有进一步说明。


在仍然还在往上走的趋势中突然喊停,让太多人感到意外。Gosha在如今的青年文化浪潮中也算独成一派,这件事干脆利落地发生,与时尚圈兜兜转转的套路实在相违。



但其实,Gosha正因为体制之外的姿态而吸引大批拥趸,厌倦心与离经叛道也与他作为一位“不正经设计师”的风格相符。虽然故事还没讲完,虽然关于他今后的举动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Gosha Rubchinskiy 18 FW



Demna Gvasalia 意料之中的降温



同样在反抗体制的还有Demna Gvasalia,不同的是,一切言论与迹象都在指向他“要凉了”,即使Balenciaga现在依然霸占着销售榜的前列,尤其是年轻人们仍乐此不疲地将其LOGO作为显摆的标识。



Demna Gvasalia以品牌Vetements横空出世,那些背道而驰的时装理念、离经叛道的强大磁场,确实曾形成燎原之势,并且让他一举拿下了Balenciaga的权杖,为这个老牌时装屋建立了新的审美体系。


Vetements在兴起阶段,也曾展现出极强的冲击力


Balenciaga 18 S/S Campaign



Balenciaga 18 Pre-Fall


Demna Gvasalia在加入Balenciaga后,为品牌建立了新的审美体系,并制造了太多爆款,让Balenciaga成为去年风头最盛的品牌之一。


然而呢,没有然而,他并不会成为经得住迭代的人物。


据诸多买手和买手店提供的信息称,Vetements 正在逐渐失去粉丝以及零售商的青睐,近来的销售数据持续下滑。Demna Gvasalia面对这一事件的反应并没有显得多有“态度”,气急败坏地搬出Saks Fifth Avenue、Jeffery New York 等几家主流卖场的高销量数据予以辟谣。至于Balenciaga,如果Demna Gvasalia继续以“丑”致胜,过气的未来也已经近在眼前。


归根结底:炒冷饭,开始迎合主流市场,故事没有内核——Demna Gvasalia似乎也没有压箱底的东西了。


当然,他还可以堂而皇之地“借鉴”:


“I wanted to show what Margiela mens for me, and for Vetements. It’s an approach, it’s not a person. It’s a way of loving clothes, breaking the rules with those clothes. And that’s what we did.”


今年的18/19 Fall Winter,Vetements放弃了巴黎时装周,单独跳脱,选择在一个旧仓库举办了新品发布。曾经的Vetements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整个行业,如今这条消息又有几个人看到?


Vetements 18 F/W



Virgil Abloh 的确,混得不差


前段时间铺天盖地的 Virgil Abloh 加入 Louis Vuitton 消息袭来,即使对街头品牌再陌生的人,如今对 Virgil Abloh 这个名字应该也有几分熟悉了。


新一期的《System》杂志在封面赫然写着 “What is Virgil Abloh?” 可说实话,在他获得Louis Vuitton 男装艺术总监的头衔之前,真的难以给他下一个定义。



青年群体也许听过他的音乐,也许知道他作为Donda的成员依托于Kanye West发迹,也许没少将OFF-WHITE作为出街的行头之一。但当行业内提起Virgil Abloh这个名字,联想到的只是社交媒体的高度活跃者,一个善于营销的聪明人,以及他渴望得到主流时装圈认可的汲汲营营的样子。


如今一切都不一样了,巨头 Louis Vuitton 为这个已然极度市场化的时代定音:才华与作品我们稍晚讨论,先让 Abloh 多出几个爆款。



大集团的每一步棋,需要经过多少精密的推算,Virgil Abloh就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时装行业的现状。


Abloh曾公然说道: “设计就是最新鲜的诓骗之术。”


既如此,他仍然能成为一个代表性现象,的确,他混得不差。



Kanye  West

把乔布斯当做偶像意味着什么?


自然是要提到这位,不容忽视的、试图缔造时代的Kanye  West。


Kanye West 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多年前也许尚有人将他看做狂徒,但现在 Kanye 最不缺的,估计就是底气。与Virgil Abloh相同,Kanye同样最擅营销,但前者所力不能及的,是Kanye创造了自己完整的产业体系:在Yeezy 渐成气候后,他建立了创意设计机构Donda,接连带起了OFF-WHITE、A-COLD-WALL* 、GEO等品牌。现在的Kanye West早已不只是艺人,或是设计师,他拥有成系统的商业链,真正将关于自己的一切,都做成了大生意。


“这简直就是……我知道话听着会比较刺耳,但就好比是‘有Yeezy之前’‘有Yeezy之后’这样,”Kanye  West 说。“这是新罗马!”



当我们在闲聊时不经意就会提到“侃爷”,当他与Kim Kardashian随时都在占领媒体的版面,甚至谁也没有办法阻止Yeezy的价钱越炒越高。必须承认,把目光放在乔布斯高度的Kanye,成为了逐层占领的革新者。商人思维无罪,商人模式万岁。


“我们摧毁了第一个村子,时尚村。”





街头势力的蔓延已成为老生常谈,正在发酵影响力的人物不胜枚举。单独将这四位拎出来,除了最具有代表性之外,还因为透过他们,可以发起这样的提问: “现在”究竟是什么模样?



“现在”是反叛的吗?


Gosha Rubchinskiy拥有自己的态度没错,以差异化夺得关注与市场。但与将他带进Dover Street Market的川久保玲不同,Gosha没有强大的意识内核作为支撑。因此在新颖的文化呈现之后,在成为热门品牌之后,他无法守住“反叛军”的位置,逐渐融入大众。可能他此番“散了吧”的行为,大概也是意识到接下来或许锋芒不再。


而Demna Gvasalia,延伸前人的创造,为自己造势,即使摆出了离经叛道的样子,但这拥抱行业希望站稳脚跟的姿态,更是算不上反叛。


Gosha Rubchinskiy × Burberry


那么,“现在”是意识形态的占领吗?


撇开政治正确不谈(值得另做讨论),意识形态往前追述,是曾被频繁提及的“亚文化”一词。无论是后苏联美学帮,还是街头风格势力,在此前都绝对称不上大众。但当各方青年文化已成主流,“亚文化”一词也不复存在。


看似是新的意识形态的胜利,但引领着胜利的千禧一代真正在意的是什么,拨开“共鸣”与“表达”的外衣,似乎只剩一个被嚼烂的词:酷。



以Virgil Abloh的品牌OFF-WHITE为例。设计上,作为品牌标识的斑马线在单品上往往被放得极大,加上“WHITE”英文或是数字,每一季重复着无用的拼凑,并且奉行拿来主义。自我营销上,与品牌推出联名,与艺术家合作,并且在社交媒体上无处不在。 他贩卖的并不是设计或是街头文化,而是自己——看起来很“酷”的存在。


OFF-WHITE以“标识”建立标识,毫无设计被轻易忽略了


OFF-WHITE×IKEA

Abloh与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合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