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北方  ·  “握拳代表用力,松拳代表休息” ... ·  2 天前  
新北方  ·  女子玩弹弓3年,指哪打哪超精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资讯 | 深圳编制新一轮城市规划,粤港澳大湾区拓展深圳腹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7-11-07 18:11

正文

10月31日,深圳举行《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编制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的目标、思路和工作进展。距离上一版规划修编已有7年时间,深圳的产业仍在升级,城市人口仍在扩张,如何继续挖潜空间,确保产业发展升级与人民安居?此外,在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深圳又面临怎样的新机遇?


内容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自1980年建市以来,深圳分别编制了1986版、1996版、2010版城市总体规划。在这37年时间里,深圳完成了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超大城市的飞跃。


根据官方透露的数据,深圳全市当前管理人口规模超过2000万,这一数量已逼近上海和北京。但相比之下,深圳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不到北京的1/8、上海的1/3。


深圳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员会副主任薛峰介绍,上一版总规划中,深圳率先探索了经济社会转型条件下的非用地扩张型的转型规划。这是第一次,也是第一个城市提出把存量挖潜作为主要建设用地的供给方式,为深圳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而新版规划的工作目标是明确深圳未来的城市发展定位,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和功能布局,完善城市要素配置,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规划改革创新。根据计划,规划将于今年年底前形成初步成果。


加强城市创新空间供给



薛峰在发布会上指出,规划编制将遵循“推进精明增长,引导城市转型”的基本思路,具体包括区域、生态、创新、空间、治理五方面转型。


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将深圳确立为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支撑创新也成新版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


深圳提出,将从创新产业转向创新生态,具体包括: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扩大技术和应用型创新优势,提升创新企业竞争力;完善产权保护等创新服务,提升知识教育、科技研发等支撑能力,培育创新生态,建设创新体系。


在深圳的创新体系中,企业一直扮演着主体角色。但随着深圳在某些领域走到了领跑阶段,未来创新所需的“科学知识”极大依赖于基础研究,这也正是深圳所需要弥补的短板


另一方面,近两年日渐攀升的要素成本,给深圳的创新环境带来负面效应。对此,新版规划提出,加强创新空间供给,依托先进制造、创新服务等节点,集聚科研、金融、知识产权等创新专业服务机构,保障一定规模的低成本、共享型品质空间,吸引多元的科研、技术和服务人群,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一位政策研究人士曾告诉记者,深圳制造企业自有厂房的比例非常低。与“人才保障房”相对应,其所在研究机构向政府提出设定一定数量“产业保障房”的建议,以更好地稳定和支持一批深圳的创新中坚力量。


在空间方面,新版规划还提出,以支持创新和国际化为出发点,建立差异化空间供给模式。优化调整存量用地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改善城中村面貌,提升旧工业区效益,焕发老城区活力,提高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引导存量空间的精细化营造,建设公园绿地、慢行交通等宜居导向的生活空间。


跳出深圳与周边协同共建


都市圈发展时代,在区域合作方面,深圳提出将从被动的功能外溢转向更积极的协同共建


具体包括,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强化与泛珠地区,特别是珠江西岸的交通联系,强化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功能,优化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核心职能;探索区域协作机制创新和区域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深莞惠经济圈(3+2)发展,优化大都市圈空间格局,强力推进深汕合作区建设,推动深圳东进战略


在规划编制筹备工作中,深圳进行了约40场调研座谈会,调研对象包括了港澳、广州等9个周边城市。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总规划师罗彦在发布会上指出,深圳是一个面积并不大的超大型城市,达到了2000万管理人口的规模,资源面临发展瓶颈,现在要置于更大的区域里进行资源协调。


罗彦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深圳最直接的区域协调平台。湾区的基础设施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随着未来深中通道建设以及珠江口湾区通道的打通,深圳腹地将进一步拓展。参照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深圳基本要在50公里范围内配置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所应有的资源。


在中国的都市圈化发展中,除了交通一体化,还应该有更深层次的探索,包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打破行政区划的“想象中的共同体”


深圳已有这方面的筹谋。今年9月,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在给人大代表的建议答复中表示,为了完成保障房建设目标,在深莞惠三地采用城际合作开发筹集建设人才住房是一种重要渠道。深圳还将研究具体的配套政策,推动在深工作却临深居住的人才享受本地福利政策。


罗彦也指出,很多深圳人居住在东莞、惠州,也有东莞、惠州两地的人居住在与深圳交界的地区。公共服务设施要按照适用的标准去配置,达到区域高度协同、共同繁荣发展


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告诉记者,探索跨行政区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涉及的不只是深圳的事情,需要更高层级政府的指导和协调。


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港合作同样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罗彦指出,深港关系已经从过去的制造业合作走向现在的创新和服务业合作。未来的区域合作不仅仅限于交界地区,而是拓展到更大的范围,深港创新圈也会进一步发展。


文中配图均为编辑自加,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