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众多实力雄厚的国资企业正纷纷涌入低空经济赛道。12月20日,
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其六大股东均为上海重量级国资国企;紧接着,12月21日,
湖南省低空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也应运而生,股东名单中同样集结了多个湖南当地国资;12月24日,再度传来中国邮政集团宣布成立无人机公司的消息。
(推荐阅读:
“低空经济”火热,城投公司能够切入赛道吗?
)
更早前,
深圳低空产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
于2023年11月成立,这是全国首个地方性低空经济国资平台。
组建平台公司之外,
国资和政府引导基金还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积极助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可以看到,在低空经济领域多家头部企业的投资方名单中,国资及政府引导基金的身影频现。
沃兰特航空的多轮融资的投资方中,就有自贡创发、南山战新投、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等国资及政府引导基金。2024年5月特金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完成的B轮融资,有深圳中小担创投和上海自贸区基金的参与,后者是全国首只自贸区主题投资基金;2024年7月,成都科创投集团宣布,其下属成都重产基金完成对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B轮投资。以擅长风投著称的合肥自然也不例外,12月初零重力飞机工业宣布完成的超亿元A+轮融资,正是由肥西产投独家领投。
基金活水带来了产业爆发,国内低空赛道挤满了国资及政府投资人。
据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统计,截至目前,
全国共有258家低空经济相关的项目公司获得过融资,关联基金930支,其中,国资母基金有40支,政府引导基金30支,关联投资机构有444家。
沃兰特、沃飞长空、亿航智能、时的科技、零重力、小鹏汇天等一长串的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都得到了资本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
入局低空赛道的国企以交投、城投以及国投公司居多,它们通过直投以及参设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布局。
国资加速参与对低空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杨岭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多地国央企入局低空经济产业,将给低空经济发展带来的三个方面的增量,
一是
更多丰富的优秀人才队伍进入低空;
二是
更多中长期产业资本进入低空;
三是
更多研制主体将提供更丰富多元先进产品与服务,这三方面增量均会对低空经济的中长期快速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国资将主要担负低空经济重要平台、空中和地面基础设施,配套设施,航线特许运营,公共交通工具的投入等,代表政府对当地低空经济的统筹,运营和布局。
在低空经济发展中,央企国资具有资金体量大、能够长期投资的优势,
可以投资长周期的基础设施,打造较大体量的应用场景,支撑低空经济的长远发展。
各地对“天空之城”的竞逐也进入白热化。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显示,从国内现存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这一维度来看,广东、北京、江苏排在了全国前列。
2024年,广东已有约40家国企(包括省属国企及地方国企)入局这一赛道。
其中,广州、深圳、珠海是广东发展低空经济的核心城市,这些地方国资实力也相对较强,因此布局低空经济的国企力量活跃。总体来看,广东国企在全产业链条都有涉猎,但更多国企还是利用自身资源基础在下游拓展“低空经济+”业态,或者参与基础建设、保障服务等。
比如,在
低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为支撑安全、高效的低空飞行和产业快速集聚发展需求,作为低空经济全链条落地解决方案提供商,深城交构建“低空数字化平台、创新基础设施、飞行运营服务”系列创新产品与工程,支撑各地低空“管起来、建起来、飞起来”。“目前深城交已具备多个低空测试场方案和工程经验,提供上百种零部件、整机、应用场景测试能力,为提升区域低空产业吸引力提供支撑。”
一个问题也相应浮现:在低空经济发展中,国资国企具有哪些优势、又可以发挥何种作用?
目前,国资国企在低空经济领域主要分布在两大块。首先是航空制造环节,例如航空工业通飞以通航产品为核心主业,其中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已经成功完成海上、陆上、水上首飞和航空应急救援综合实战演练;其次是机场设施设备、油料保障等配套服务环节,例如中国航油以及各地的机场集团等。
此外,国资国企对基建设施、保障服务系统平台的搭建等方面展现出强烈的关注和兴趣,针对低空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国资央企可以从全产业链上游发力,承担起低空基建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