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园
丁香园官方号,一百多万医生在关注。作为中国医务工作者的网上家园,丁香园深知医疗的痛苦与快乐。我们提供交流的平台、独家深入的内容,也有为医务工作者提供的各种服务。医疗行业从业者,请订阅我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国务院任免!浙江大学校长,进京履新 ·  18 小时前  
湖北经视  ·  痛心消息传来!母女双双遇难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园

已有医学院 10 年,这所 985 为什么还要建医学部?

丁香园  · 公众号  ·  · 2024-05-26 12:26

正文

本文作者:关麟

华南理工大学要成立医院部了。

这则突然变得火热的消息,实际上并非 「新」闻。今年 2 月,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在拜访钟南山院士时提到,希望钟南山院士团队及广州国家实验室在医学部筹建及医学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华南理工大学更多的指导与帮助。

一所「理工大学」,有了医学院,为什么还要建医学部?


华南理工的医学梦

医学院以其强悍的论文印刷能力、经费生产能力一直被各大综合性高校追捧。没有条件要办,创造条件也要办。

华南理工也是其中的一员。

2014 年 9 月 12 日,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共同组建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 截至 2023 年 7 月已挂牌成立了 4 所三甲医院。

图源: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公众号

但放眼广东省内,华南理工的起步还是有点晚了。

医学是需要时间沉淀的学科。广东省内老牌医学院有中山、南方医、广州医等几家巨头深耕多年,以与华南理工同处广州市的中山大学为例,其拥有中山眼科、中山肿瘤、孙逸仙、中山附一、中山附三等多家知名医院,在广东省乃至国内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

后起之秀如深圳大学 2008 年开办医学院,拥有深圳市的全力支持,至今已经拥有四家直属附属医院,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 个(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 个(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4 个。

相比之下,即便有着 985、211 与双一流的金字招牌,在医学领域才起步的华南理工优势也并不明显。

从其官方放出的信息可以看出,目前华南理工有四家附属医院,分别为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和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珠海妇女儿童医院(珠海市妇幼保健院)。

但查阅当地卫健委(局)官方信息可以发现,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市人民医院、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财政预算仍旧挂在上级卫健系统内,而非华南理工大学。

也就是说,明确为「直属附属医院」的仅有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珠海市卫健委、广州市卫健委、广东省卫健委官网截图

而从教学资源上来看,目前,华南理工医学院本科仅设置有医学影像学(5 年制)、临床医学 2 个专业。现有专(兼)任教师 479 人,学生 1200 余人。

总的来看,在高手云集的广东,华南理工的医学路走得一直很艰难。


为什么有了医学院还要医学部?

1999 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开启学部制,次年北京医科大学加入,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在保有较高的独立性的同时,获得了资金、平台的支持。

而近年来学部制改革轰轰烈烈,中山大学、深圳大学、西安交大、新乡医学院等也纷纷上马学部制,

学部制意味着什么?在科技日报一篇分析学部制改革的文章中提到, 「过去学院制改革将院系越分越细,不利于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增加了管理上的困难。」 而学部制改革的逻辑在于,突破单一学科视野局限,打破以单一学科为中心的院系结构,让学科具有较大的集成度、开放性和灵活性。

以中山大学为例,其原本拥有中山医(广州)与中大医(深圳)两家医学院,不仅校区不同、招生代码不同,在资源上也难以做到均衡。2022 年 10 月 成立医学部,不仅整合了中山医学院、医学院,还加入了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药学院(深圳)等 8 个学院及 10 家直属附属医院、实验室等机构组成。

据南方日报报道,中山大学将按照相近学科原则来设置学部,努力构建「学校—学部—院系」三级学术治理体系。 其学部类似于跨院系平台,可以打破校区空间的限制、不同院系的隔阂,充分整合一级学科资源,推动交叉学科融合发展。

而比起以「整合资源」为先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的改制或许更多是为了「取长补短」,为自己的医学学科发展添加新鲜血液。

作为传统工科强校,华南理工在理工类的优势毋庸置疑,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 5 个学科领域跻身全球排名前 1‰。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 华南理工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排名第 10、化学工程与技术排名第 12、生物医学工程排名第 13。

于是在其他学校狂卷附属医院的时候,华南理工将目光悄悄投向了自己的内部资源。

翻阅华南理工近年来的新闻通告可以发现,其在医学建设中强调「理工医」结合,整合了大量的工学资源, 在研究生阶段设置了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学科,在博士专业学位中,也可以找到「电子与信息」这类强交叉方向。从其科研方向中,也可以看出医药材料在其中的分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