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通常会根据药品的说明书选择药物溶媒。
但在临床中经常遇到特殊情况,如老年患者
心功能差,药品说明书建议用盐作溶媒,但又担心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
糖尿病患者,会尽量避免糖作溶媒,可说明书没有提及盐配。
本文列举了 5 种神经科常用的药物,分析临床中常见的溶煤选择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常用医嘱
治疗癫痫持续状态时,在给予地西泮注射液 5~10 mg 静注后,医生经常将维持剂量的
「地西泮注射液」
溶于
「5% 葡萄糖注射液」
中持续静滴,但这种用法是
不正确
的。原因如下:
2)
理化性质
地西泮易溶于丙酮、乙醇等有机溶剂,几乎不溶于水。地西泮注射液之所以是呈透明至微黄的水溶液,是因为加入了一定比例的丙二醇、乙醇、苯甲醇作为辅料,增加了地西泮的溶解度所致。
如果将地西泮注射液加入到 0.9% 氯化钠注射液或 5% 葡萄糖注射液中时,由于溶剂性质发生改变,地西泮容易析出产生白色混浊。
3)临床建议
所以地西泮注射液
既不能用盐配,也不能用糖配
,正确的用法应该是
原液
缓慢静注,这和药品说明书中的用法是一致的。
1)常用医嘱
依达拉奉作为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常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品说明书提示其溶媒应用
「0.9% 氯化钠注射液」
,但在临床也遇到用「糖」来做溶媒,这样合理吗?
2)
理化性质
有学者研究了拉奉注射液分别与 0.9% 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 葡萄糖注射液、10% 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将依达拉奉注射液 30 mg 分别与上述四种溶媒加至 250 mL,20℃ 下观察 8 h 内 pH 值和含量变化。
结果显示:
4 种注射液配伍后 8 h 内,其外观无变化,但 pH 值、含量在 1 h 后有显著变化。提示此 4 种溶媒均可作为依达拉奉的溶媒,但应于 1 h 内使用完毕。
也有学者研究了处方的组成和制备工艺对依达拉奉注射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抗氧剂、助溶剂、将溶液
pH 调节为 3.0~4.5
可增加依达拉奉注射液的稳定性。而葡萄糖注射液的 pH 为 3.2~5.5,正好满足上述研究中对 PH 的要求。
3)临床建议
综上认为,依达拉奉用糖来做溶媒也是合理的,但是涉及到超说明书用药的问题,需要临床特别谨慎。建议无特殊情况的话,还是遵照说明书以
0.9% 氯化钠
为溶媒,并于
30 min 内
输注完毕。
1)
药品
说明书建议
注射用阿昔洛韦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在神内科常用于病毒性脑炎的治疗。
其药品说明书配置方法为:将 0.5 g「注射用阿昔洛韦」加入
「10 mL 注射用水」
中溶解,使
浓度为 50 g/L
,再用氯化钠注射液和 5% 葡萄糖稀释至至少 100 mL,使最后药物浓度不超过 7 g/L,否则容易发生
静脉炎
。
从说明书内容看,似乎阿昔洛韦用盐和用糖溶都是可以的,但从药品稳定性角度讲,哪种更适合呢?
2)
理化性质
注射用阿昔洛韦为阿昔洛韦加氢氧化钠溶液,经冷冻干燥的无菌制剂。取本品 1 支加水 20 mL 溶解后,摇匀后 pH 应为 10.5~11.5,呈碱性。根据酸碱中和理论,阿昔洛韦溶于中性或碱性溶媒中应该是有利于其稳定的,而 pH 为 3.2~5.5 的葡萄糖明显不如 0.9% 的氯化钠更合适。
通过数据库查找临床上与注射用阿昔洛韦
存在配伍变化
的常用药物的相关文献,也提示注射用阿昔洛韦与 0.9% 氯化钠注射液可稳定配伍,
不宜
与 5% 葡萄糖注射液、5%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 葡萄糖注射液、5% 转化糖注射液、10% 果糖注射液等配伍。
3)临床建议
综上,建议临床使用
0.9% 氯化钠注射液
作为阿昔洛韦的溶媒
。
1)
常用医嘱
奥拉西坦经常用于脑损伤及其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记忆与智能障碍等症的治疗。临床使用有冻干粉和注射液两种剂型,药品说明书提示其使用「0.9% 氯化钠注射液」和
「5% 葡萄糖注射液」
均可
。但哪种更好呢?
2)
理化性质
有研究表明,奥拉西坦在 5% 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稳定,故临床应首选 5% 葡萄糖注射液作为奥拉西坦注射液的溶媒;如确需用 0.9% 氯化钠注射液、5%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极化液作为溶媒,应做到
现用现配
,并将输注时间控制在 2 h 之内;应尽量避免使用 10% 葡萄糖注射液作为奥拉西坦注射液的溶媒。
注射用奥拉西坦在日常配制操作过程中,护士们普遍反映其溶解速度缓慢。针对注射用奥拉西坦溶解不理想的问题,有学者对此进行了优化其配制方法的研究,结果确定其
最优溶解条件
为:温度 22℃、溶媒体积 8 mL、溶媒为 0.9% 氯化钠溶液。
3)
临床建议
综上,奥拉西坦使用
0.9% 氯化钠注射液
作为溶媒可能溶解效果
更佳
,且更有利于其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