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新八条说了啥?
今天上午的陆家嘴论坛,本来大家都等着当场出些利好,结果可能还是严重低于大家的预期。
一位早早发文的大V,代大家说出了心声:
不过下午其实还是出了一个利好。村长上午所说的“
科创板八条
”,收盘后直接就发布了。
院长通读了几遍,感觉里面有一些关键信息,对未来的行情有较大影响。
今天盘后公布的科创板八条,主要包含:
一是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二是开展深化发行承销制度试点;三是优化科创板上市公司股债融资制度;四是
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
;五是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六是完善交易机制,防范市场风险;七是加强科创板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八是
积极营造良好市场生态
。
粗看起来,都是口号,没有实质。
但从所列出的具体工作上,我们还是能发现两个关键的利好项目:
第一,是上交所提出的具体执行方案:进一步加大(新股发行时的)网下投资者报价约束、引导理性报价。现行业务规则要求,最高报价剔除部分为所有网下投资者拟申购总量的1%-3%,实践中一般按照1%执行。科创板将试点统一执行3%的最高报价剔除比例。
一句话概括就是,不让机构哄抬新股价格。
第二,是村里表示要积极倡导
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理念,促进形成科创板良好的市场文化和投资文化。
有的朋友可能不理解这两条为什么重要。下面我们给大家详细聊一下。
为什么科创板新八条很重要?
过去A股长期存在着哄抬新股价格的现象。
从上市公司角度,发行价越高,大股东分出去的股份就越少,有利于原来的大股东掌握控制权。
从券商角度,他们的客户是拟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客户当然是上帝。
从机构投资者角度,有个别一些机构投资者可能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的私下安排,从哄抬价格中获利。
从牛散、游资角度,发行价高,有利于上市前几天猛猛炒作,进一步拉高股价。
大家利益是共通的,都有动力做高股价。
一环扣一环之下,科创板新股上市前几天往往就达到了历史高点,然后一路阴跌。
场内其他大资金当然也知道科创板这些新股价格大多贵了,所以只短炒,拒绝长期持有。
但是,很不幸,我们的指数不包含新股上市前几天的涨幅。一般都要几个月甚至一年之后,个股才会纳入指数。
这时候,新股早就走完了前期的炒作,开始跌了,
等于指数做了被动的高位接盘
。
指数长期疲软,跟被动高位接盘,恐怕也不是没有关系。
这个现象也不仅仅是科创板有。
2004年中小板前几只个股上市、2013年创业板前几只个股上市时,都是这样。
比如中小板第一批的大族激光,
发行价9.2元,第一天开盘价40元,最高抬到48元。当天收盘砸回39元,之后连续2个跌停,一路跌回10元以下才止跌。
这当然也有04-05年市场总体不好的影响,但新股定价不低,确实是一个重要因素。
结果就是,科创50指数作为中、大盘风格的所谓“核心资产指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波动特征非常接近中证2000这种小微盘风格,一点核心资产该有的样子都没有。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大股东和中签的人之外,大家都很受伤,这并不健康。长此以往,亏钱效应蔓延,谁都不愿意接盘,市场就越来越差了。
村长现在最新的导向则是:
不允许哄抬新股价格,最好新股上市第一天就是历史最低价,之后慢慢涨。
这样,除了大股东和中签的人有点受伤,其他人都赚了。由于一直慢牛,大家都愿意追涨和接盘,市场就会越来越好。
这实际上就是村长所说的“
促进形成科创板良好的市场文化和投资文化
”。
所以这次科创板八条,和之前国九条类似,短线可能会存在一些利空。但长期来看,让大机构安心持有,为我们保底殿后,应该说好处远远多于坏处。
如何操作?
具体操作层面上,大家可能还是要引起警惕。本次科创板八条中,强调了对科创板现有企业,该退市的要退市。
我们也知道,过去几年的新股不少,其中不可避免有一些确实应该退市的。
因此,
与国九条类似,这个表态会引起科创板的中小市值个股表现弱于大市值个股。
体现在指数上,就是科创100指数可能短期表现会弱于科创50指数。所以大家短期内对科创100ETF要稍微留心一下。
今天院长在群里也给大家分享了很多干货,比如下面这位朋友所问:
(后文略,我们整理后再给大家统一分享)
出于篇幅的考虑,公
众号只能为大家解决一些公共的、浅层次的问题。一些比较深的、个性化的问题,我们则可以在群里为大家进一步解答。
大家加我好友,我们在群里聊更多。
风险提示: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或海外市场,除以上风险外,还会面临汇率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个股短期业绩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或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在投资相关基金产品前,请您务必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与自身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