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和再融资的有趣问答(五)
郑文才
49.问:“若让发行人相关的高管直接打个人流水,会不会让他们觉得压力很大?”
答:
若决定了要上市这件事情,打流水早晚都需要做,及早发现问题所在,不要成为日后上市的障碍。有的企业信心不足,想把2020年当作报告期的第一年,意思是要两三年之后才申报,但经过尽调之后,发现2019、2020的报表也能用的话,明年就能申报了。关键还是先弄出一个体检报告,就能决定应对办法和方案了。但要得到可靠的体检报告,银行的个人流水是避免不了的。
50.问:“若满足两年累计利润5000万的要求,申报IPO是否有相关障碍?”
答:
从规则的角度看,当然可以。但是,从我个人的角度看,举个例子,我太太让我给她转账9000元时,我从来不敢只转9000元,而是转1万或更多。要留下适当的安全垫,经得起适当的压力测试,否则利润稍微少点,就影响到上市的条件了。个人观点。
51.问:“发行人与项目组如何保持良好融洽的关系,偶尔也有点矛盾,一般怎么解决?”
答:
是偶尔会有点矛盾,但大家最主要是为了项目的成功上市。
一是
真诚回应发行人心底里的真正关切,解决他们真正在意的内心诉求,交流过程要更看重交心;
二
是
可以定期开例会,例如周会、月度会议,可以根据项目申报进展各个阶段决定开会的频率;
三是
弄一个大的时间节点及事项表,让发行人看到整体的节奏和事项,也有利于统筹协调各个中介机构,获得整体的协同,降低协调成本;
四是
不直接正面迎击发行人高管的负面情绪,他们有时压力也很大,等他情绪过了再平心静气讨论问题;
五是
做好相关预期管理,表明各种做事的原则和要求,虽然是以客户为中心,但并不是盲从客户;
六是
与发行人交朋友,呆在一起不是只谈工作,也可以有一些生活化的话题。总之,从心底里真心地对发行人好,他们能感受得到。个人意见。
52.问:“有的发行人申报赶时间,能否边走内核程序,边请当地证监局来进行辅导验收?”
答:
一般情况下,当地证监局是需要看到三家中介机构的内核通过的证明之后(完整流程),估计才会安排时间来进行辅导验收。应该是菜做好了,再叫人来吃,以示尊重。
当然,各地执行可能略有差异。
53.问:“公司刚刚敲钟完成上市,想问一下,实际控制人可否变更呢?”
答:
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
》的
要求,若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之日起 12 个月内控股股东或
者实际控制人发
生变更,
中国证监会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在 3 个月到 12 个月内不受理相关
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的推荐;
情节特别严重的,对保荐代表人采
取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的监管措施。从立法本意的角度,监管希望保持实控人的稳定性以及上市公司经营的稳定性。若真的变更了,保荐代表人等相关方要承担一定的代价吧。(个人意见,具体以监管部门的意见为准)
54.问:“在准备IPO时,公司的主体较多,在选择哪个主体上市时,多关注哪些问题?”
答:
一是
考虑该法人主体的存续时间,若时间太短,则不利于上市的准备,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若是新成立主体,面临的是同样的问题;
二是
考虑整合、并入相关的主体,减少一些关联交易、同业竞争,大家都是一家人的话,就不用说两家话;
三是
考虑整合的成本,特别是税收、人员、业务经营模式变更、政府优惠政策等,均会有经济上的影响,要择优选择相关方案;
四是
可考虑适当剥离比较不规范的业务和公司,剥离一些上市过程中帮助有限或影响较弱的业务或资产;
五是
相关整合动作要考虑员工的相关心理和感受,做好相关引导工作;
六是
为这一些整合预留较充分的时间,慢工出细活。(个人观点,待大家补充)
(成稿于深圳•南山
)
免责声明:
本文纯属茶余饭后之作,逗逼之乐,仅代表个人意见,与所在单位无关,若有出入,以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部门的意见为准,本人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经同意后方可转载,同时请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尤其是署名权。(
若转载本文,请将免责声明完整带上,谢谢!
)
欢迎关注:
股债稻草人
联系作者:[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关于作者:
正闻菜(郑文才)
1982年出生,法学博士,博士后,某证券公司员工。
往期回顾:
IPO和再融资的有趣问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