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购同权了,以后租还是买?图/视觉中国
房子不难租,但房子上面附属的东西,要么很难租,要么租不到。
文/黎湾
租过房子的人都知道一种痛:你想简单装修下,铺个地板,添个家具,总得再三思量,甚至只是在墙上钉个钉子,也得问问房东。毕竟房子不是你的,你也不会租太久,买那么多东西,搬家时就麻烦了。
家居爱好者说,房子是租的,但生活不是。这话看起来很小清新,只有安慰剂效应,因为它始终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世俗定义的好生活都建立在好房子之上,连房子都没有,又哪来的好生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广州市政府近日推出了“租购同权”政策,以后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也可以拥有就近入学等公共服务权益了。也就是说,某些有房子才能享受的福利,现在租房也可以享受了。开不开心?
最开心的可能是房地产行业和已经有了学位房的房东。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了6月份楼市数据,广州是一线城市中唯一上涨的城市。租购同权,搞不好会成为又一个刺激楼市政策。
北京,公租房管理服务中心,门口大排长龙。图/视觉中国
让老百姓们租房去
“租购同权”在国内讨论已久,只不过这是第一次写入正式文件。从立法思想上看,它最终是为了解决“租购不同权”带来的种种问题。
5月26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在复旦大学作报告,重点提到“租购不同权”只会不断推高房价:“各种重要的公权部门,没把租赁房屋的住户当做同等公民待遇,租了房子的上不了这个学区的学校,必须买房,医疗也是这样,医保的服务都和产权房有关,入户也是,买房满几年可以入户,租房就不行。老百姓有了这个心态之后,会觉得我现在租房子是没办法,只要有一天,稍微有条件就买产权房。”
因此,黄奇帆也提倡“租购同权”,效仿新加坡建公租房,让国家成为最大的房东。就在不久前,上海已经把“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写入了《上海市住房发展“十三五”规划》,还挂出了两块地,规定“只租不售”。
想买房?以后可能门都没有。
新加坡的公共房屋——组屋,是大部分新加坡人的住所。
广州的模式更像香港。增加租赁住房的用地供应,那么可销售住房的用地就相应减少了,现有住房可能更加供不应求。允许将商业用房改成住宅用房,商业用房的价格自然飞涨在望。而允许个人住宅改造后出租,很容易就令人想到了香港式“劏房”。
也许是为了堵住这个漏洞,广州规定租赁住房应当以原设计的“卧室”“起居室”为最小出租单位,不得按床位出租。巧合的是,从2017年8月起至年底,广州全市将派民警上门走访,核实门楼号牌、人口、房屋、单位等情况。这样一来,一些住在低廉群租房的外来务工人员,也许得按要求搬到规范的出租屋去。
当然,“租购同权”的条款也会释放出一批空置房,吸引外地人才来到广州。问题是,租金提高到多少,房东们才肯把学区房和学位拿来出租?
香港,天水围新市镇公屋——天富苑。图/Baycrest
真正的同权,不在于房价高低
在任何一个世界级城市,中心城区的房价都是极高的。2016年,纽约一居室的平均月租金为4563美元(折合人民币30825元),东京中央区房价均价约35万人民币/㎡,而伦敦房租均价相当于当地人均月收入中值的80%。
对这些国家的年轻人来说,买房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他们也没有那么狂热地追求房产,在平民区或偏远的地方租房才是常态。
相比之下,中国城市的房价依然比较低,中产家庭要买到一套房子不算太难。中国城市的房价之所以令人窒息,是因为房子绑定了太多的东西:教育、社保、医保、就业、婚姻、生育……房子的地段越好,你能享受的公共服务就越完善。
房子不难租,但房子上面附属的东西,要么很难租,要么租不到。
“租购同权”的意义,并不是调控房价,它的最终目的是要剥离房子附属的权利和福利,让房子变回纯粹用来居住的房子。
当其他一线城市的楼市开始降温时,广州的房价已经连续几个月上涨。图/视觉中国
而在广州的“租购同权”方案中,最关键的问题依然存在:租房就近入学,对户籍有严格的要求,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依然和房子挂钩。土地关系和户口政策不变,推动房价上涨的动力就难以消失。
涉及到了复杂的学位政策,“租购同权”具体如何实施,更是一大难题。学位是稀缺资源,绝大多数学区房都只有一个入学名额,而且一用就是六年,还不能转让。如果你是房客,拿到学位后就解除租房合同,房东也没办法把学位拿回来。
所以,房东只好一次性向你收取六年房租,以5000元/月算要36万,以7000元/月算要50.4万,加上每月的饮食、水电、教育、医疗等各类开销,租下六年学区房,妥妥地先准备个100万吧。
那,还是买个学区房吧?彼时不同今日,如果租学区房都要那么贵了,买学区房还能便宜?
买得起房,谁想租房?2017年,92年的杭州姑娘小樱出租半张床,迎来了她的室友UU。图/视觉中国
话说回来,“租购同权”的出发点还是好的。近一年来,政府已经多次重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同样的道理,学位也不是用来炒房的,应该公平地派给每一位有需要的公民。
以香港特区为例,虽然也有学区房,但每一所官立小学都要拿出50%的学位,向全港公开招生。同时,700万香港市民拥有1014所幼稚园、1081所中小学,61所特殊学校,选择较多。而常住人口多达1400万人的广州,目前拥有幼儿园1749所,中小学1457所,加上未登记的流动人口,人均拥有的教育资源就更少了。
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犹可通过建设更多中小学来缓解,但教育权利的不均等,才是学位房赖以存在的根基。真正的同权,应该是权利和机会的同权,舍此别无他途。这样的房屋政策,才是我们喜迎的。
小新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真有那么多人要“统一回复”?别装了
你为什么永远想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