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华泰策略 戴康/李弘扬
混改试点扩容在即,油气改革顶层设计将出,国改迈向深水区。激发经济“新动能 ”依赖产权改革源头活水。前期资产证券化促公司制改制,为混改奠定条件。供给侧改革促 国企“瘦身健体”以来,国企提质增效成绩显著。混改布局军工“北春西湖”组合(北化股份/长春一东/西仪股份/湖南天雁)、油气(恒天艾普/泰山石油)、电信(大唐电信)、铁路(铁龙物流)、基建(山东路桥)等。
混改不断提速,国改迈向深水区
我们在年度策略报告中提出,混改破局将助力“新动能补短板”。继发改委近期两次督战混改之后,第二批混改试点全部获批在即,涉及行业范围逐渐扩围至军工、重要商品、金融等。同时,油气改革顶层设计即将出台,混改不断扩围、力度不断加大。除列入“6+1”试点的央企之外,中铁总、兵器工业集团、国航集团等央企混改动向同样密集,料将大概率列入第二批混改试点。十九大之前,混改“倒排时间表”,政策窗口期坚定参与混改主题投资机会。
国改动机反思:激发经济“新动能”依赖产权改革源头活水
本轮国企改革前期措施主要集中在资本运作和经营改革层面,并未触及产权改革,大量投资者对国企改革信心不足。我们认为,混改破局将成源头活水,真正改善国企治理,提高国企效率。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曾经历三大阶段:1)1980-1992,国企改革不涉及产权改革,步伐较慢;2)1992-2003,以国企民营化为特征的产权改革成为国企提高效率最有效措施;3)2003-2012,国资监管重“做大做强”与资产证券化,改革乏力。目前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以混改为特征的产权改革再次发力。
本轮国改启示:资产证券化为混改奠定条件
本轮国企改革演绎至今,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资本运作推升国改预期升温(2013-2015H1)、市场化改革力度不及预期(2015H2)、供给侧改革“做减法”(2016)、混改破局促国改提速(2016Q4以来)。我们认为,国企改革前期措施虽然并未触碰产权改革,但资产证券化促公司制改制取得较大突破,客观上为推进混改奠定了条件。同时,供给侧改革“做减法”以来,国企提质增效成绩显著,表明“做减法”(手段)与“做大做强”(目标)并不矛盾,国企改革思路逐渐明晰。
国改初见成效,业绩显著改善
与市场普遍追捧资本运作不同,我们认为评价国企改革成效的标准应当实质(业绩改善)重于形式(资本运作),资本运作是手段而非目的。自供给侧改革促国企“瘦身健体”以来,国企提质增效成绩显著:2016年起,国企营收和利润总额近年来首次实现同比增长,且增幅持续扩大;2017年初,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大幅高于私营工业企业,2017年2月国企利润总额增速更是达到了100.2%,远高于私企的14.9%。
混改试点前瞻,重点布局军工改革、油气改革等
基于发改委近期表态与央企集团混改动向判断,即将纳入第二批混改试点的央企集团可能包括:兵器工业集团、兵器装备集团、中铁总等。建议重点能关注军工改革、油气改革投资机会,关注电信、铁路、基建等行业混改动向。1)军工混改,重点关注南方/北方工业集团旗下民品平台“北春西湖”组合(北化股份/长春一东/西仪股份/湖南天雁)、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电子)、中国电科(国睿科技);2)油气改革,关注上游油服(恒泰艾普)、下游销售(泰山石油)等;3)其他行业混改,关注电信(大唐电信)、铁路(铁龙物流/广深铁路)、基建(山东路桥)等。
混改不断提速,国改迈向深水区
近期发改委两次表态力促混改提速,第二批混改试点大概率将于近期公布,混改将成跨年投资主线。基于近期混改动向梳理,前瞻布局第二批混改试点投资机会。
发改委力促混改提速。继刘鹤3月31日主持发改委会议督促混改“倒排时间表”之后,4月13日,发改委发言人严鹏程表示:1)第一批混改试点的方案已基本批复,有望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2)第二批10家混改试点企业方案已确定,近期将批复;3)第三批试点的遴选工作已经着手启动。同时,关注即将出台的油气改革顶层设计。
混改涉及的自然垄断行业范围扩容,国改继续迈向深水区。发改委此次还透露,前两批混改试点主要集中的领域包括:配售电、电力装备、高速铁路、铁路装备、航空物流、民航信息服务、基础电信、国防军工、重要商品、金融等;石油、天然气领域混改试点,拟待油气行业改革方案正式实施后,在第三批试点中统筹推进。本轮混改明确针对自然垄断行业,在前期七大领域的基础上,又有扩展。国改正以混改为突破口迈向深水区。
第一批混改试点的企业,近期混改方案将全部批复。第一批混改试点企业正在有条不紊推进改革。我们将6家试点企业改革动向梳理如下表:
除第一批混改试点企业之外,其他央企混改动向也比较密集。我们认为,近期曾经公开表态将推进混改的央企,列入混改后续试点概率极大。
反思国改:经营改革初见成效,产权改革将是成败关键
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依赖国企改革发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国企改革经验(1992-2003)表明,产权改革是国企提高效率最有效措施。本轮国企改革措施多集中于国资管控模式、企业经营两大层面,对产权改革触碰较少;不过,国企改革以资产证券化促公司制改制,客观上为接下来混改突破奠定了条件。自2016年供给侧改革启动、国企改革开始“做减法”以来,国企业绩已取得显著改善。
国企改革动机反思:改革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
改革开放初期的粗放式高增长掩盖了创新与效率问题;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依赖国企改革。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通过改革开放释放市场经济制度红利,并凭借人口红利、后发优势、制造业出口取得高速增长。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掩盖了创新不足、效率低下两大问题。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期、转型阵痛期。经济增长引擎不足,房地产泡沫化、周期行业产能过剩、国企体制僵化等问题凸显。如何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方面,固然可以通过鼓励“双创”激发民企活力,但民企发展终究应交还给市场,政府可控力度有限。另一方面,政府可通过国企体制改革,激发国企新动能,而国企真正控制经济命脉。
拆解来看,国企缺乏效率的主要原因包括:1)企业:资产结构混乱、管理层级多、存在僵尸资产或不良资产……2)经理人:能力不足或积极性不高,缺乏企业家精神;3)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激励;4)行业:国企凭借垄断获取利润,并无动机通过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等提高效率……
总体而言,竞争性行业改革与转型意愿迫切,但垄断行业国企改革依赖自上而下推动。竞争性领域的国企由于自身效率低下,在与民企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自身改革与转型动力强,但前期受制于国企体制,难有改革与转型大动作;而对于垄断行业的国企,效率低下并未危及企业生存,改革更多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力。
国企改革措施多集中于资本运作、企业经营两大层面,对产权改革触碰较少。本轮国企改革典型措施,基本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围绕国资管控模式,通过新建或改组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等手段,实现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变革,并通过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等资本运作措施,提高国有资产的资产证券化率;二是围绕企业经营进行改革,如同类业务合并、压缩管理层级、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等。以上两类措施,均尚未触及产权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的国企改革经验:产权改革是源头活水
产权改革是国企改革深水区,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国企效率。我们认为,国企问题的根源来自于产权制度。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立之下,国企所有权属于“全体人民”,但“全体人民”并不能直接行使股东权利,对职业经理人进行约束,只能由国资委代为履行出资人义务,但国资委官员并不能直接从国资资产增值中获益,这就大大削弱了国企治理有效性;另一方面,国企经营管理人员大多为党管干部,薪酬机制并不市场化,而且缺乏优胜劣汰,这就阻碍了国企经营管理人员企业家精神的发挥。只有产权制度改革,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国企治理问题,提高国企效率。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赋予员工一定的股权,但一则持股比例受限(总持股比例30%以下,单个员工1%以下),二则员工持股对企业施加的影响有限,无法取代外部战略投资者。国企改革深化,期待混改破局。
改革开放以来的国企改革经验表明,产权改革是国企提高效率最有效措施。事实上,国企改革自改革开放起便一直在探索,其间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 1978-1992年,国企改革不涉及产权变更,步伐较慢。在公有制指导思想下,国企改革不涉及变更国有产权,试图通过改善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效率,官方改革政策是“政企分开”、“放权让利”,赋予企业必要的经营自主权,然而国企整体表现依然不尽如人意;
2) 1992-2003年,国企民营化大刀阔斧,释放活力。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正式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列为改革目标,同时开启了国企产权改革的新篇章,多种形式的民营化发展受到鼓励,大多数国企通过产权多元化、上市等措施实现改制,国企逐渐从竞争性领域撤退。国有经济部门的职工人数,从1992年的8000万人减少为2004年的3000万人。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取得蓬勃发展,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之后,私企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例从2001年的6.1%增加到2010年的30.5%。
3) 2003-2012年,以国资做大做强为目的,改革势头弱。2003年,国资委成立,国务院体改办并入发改委。这一阶段内,国企改革势头较弱,国资委的目标导向是做大做强国企。2003-2010年间,央企数量由196家重组为120家,在油气、电力等国有垄断行业,“国进民退”现象明显。国资证券化是这个阶段的亮点:国有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并成功上市、国企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完成。
本轮国改启示:“做减法”与“做大做强”并不矛盾
本轮国企改革演绎至今,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资本运作推升国改预期升温(2013-2015H1)、市场化改革力度不及预期(2015H2)、供给侧改革“做减法”(2016)、混改破局促国改提速(2016Q4以来)。我们认为,前期国企改革以资产证券化促公司制改制,客观上为接下来混改奠定了条件。
2013年-2015年上半年:市场预期逐渐升高,但实质推进不达预期
国企改革成为推升2014-2015年牛市的主要驱动逻辑之一。本轮国企改革的起点,始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明国企改革方向与任务;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任深改组组长,成为本轮国企改革总设计师。进入2014年,地方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密集出台,各省纷纷提出提高资产证券化率目标,军工资产注入引爆军工改革预期,“两桶油”销售板块混改提上日程,国企改革预期不断升温,成为2014-2015年牛市的主要驱动逻辑之一。
2015年下半年:市场化尺度收紧,国企改革预期回落
国改推进不达预期,主题长期沉寂。直至2015年中,国企改革“1+N”顶层设计并未出台,各级国资委仍然在论证方案。国企改革动作很多停留于表面文章,包括组建或改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大央企合并等,国企改革案例并未由点到面铺开,列入试点的央企也并未出现大刀阔斧的改革,市场所期待的国企市场化改革并未兑现。关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讨论,客观上降低了投资者对国企市场化改革的预期。2015年8月24日,《中央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22号文)姗姗来迟,相较过往文件,缺乏新意。市场开始怀疑国企改革的推进力度,伴随着2015年6月之后的股灾,国企改革主题长期沉寂。
2016年初:供给侧改革,瘦身健体,从“做加法”改为“做减法”
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成为2016年国改主旋律。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供给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重心,而供给侧改革涉及的产能过剩周期行业如钢铁、煤炭,均为国有企业主导的部门,供给侧改革与国企改革有异曲同工之效。2016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有企业“瘦身健体”,也体现供给侧改革的要求。
2016年以来,国企改革从“做加法”改为“做减法”,成为提质增效有效手段。事实上,自2003年国资委成立,到2015年供给侧改革提出之前,国资扩张、国资资产证券化都是主旋律。大多数省份均明确提出了提高资产证券化率的目标。通过资产注入(或整体上市)提高国有资产的资产证券化率,是各省国企改革的政策重心,截至2015年8月,20个省市出台了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的具体目标,普遍目标是将国有资产证券化率从20~40%提高至50%~70%,主要措施是国企IPO、集团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等。我们认为,通过证券市场帮助国有企业实现公司制改制,固然有其积极意义,但资产证券化本身,并未触及国企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真正的“源头活水”来自资产证券化之后的市场化运作,例如引入民营资本、剥离僵尸资产等。同时,压缩管理层级、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精简人员等“做减法”的手段,也可有效促进国企提质增效。我们认为,国企改革“做减法”是手段,“做大做强”是目标,二者并不矛盾。
2016年4季度以来:混改突破,垄断行业混改
国企改革顶层推动力加强,剑指垄断行业混改。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垄断行业对民营资本放开准入,我们认为是典型的国企“做减法”。通过引入民营资本,为行业带来竞争,为企业治理和经营带来效率,可反过来促进国企做大做强,也可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2016年9月28日,发改委专题会,研究部署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相关工作,并确立国企混改“6+1”试点。2016年10月,十八届六中全会首次确立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法,国企改革进入提速新阶段。
国企改革“做减法”以来,业绩显著改善
评价国企改革成效的标准,应是业绩改善,而非资本运作。如何评价国企改革效果?与市场追捧资本运作不同,我们认为实质(业绩改善)重于形式(资本运作)。资产注入、兼并重组、“腾壳”等资本运作,固然为二级市场所追捧,但充其量只是国企改革的手段而非目的。国企改革的目的一定是改善国企经营效率,评价国企改革的标准也应如此。
国企提质增效成绩显著:2016年起,国企营收和利润总额近年来首次实现同比增长。自2015年初算起,全国国企营业收入于2016年6月首次实现同比增长,且增幅持续扩大,在2017年3月达到峰值18.5%;利润总额自2016年6月起同比降幅逐月收窄,10月实现同比增长,在2017年3月为37.3%。2017年一季度,国企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同比增速均大于同期GDP同比增速。
2017年初,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大幅高于私营工业企业。其中2017年2月国企利润总额增速更是达到了100.2%,远高于私企的14.9%。国企利润增速大幅高于私企增速的情况在以往并不多见,仅在2009年底至2010上半年“四万亿”期间出现过。
混改提速,重点布局军工改革、油气改革等
基于发改委圈定的前两批混改试点行业范围,以及近期央企集团混改动向,我们认为即将纳入第二批混改试点的央企集团可能包括:兵器工业集团、兵器装备集团、中铁总、国航集团、中国民航信息集团、中粮集团等。建议重点能关注军工改革、油气改革投资机会,关注电信、铁路、基建等行业混改动向。
第二批混改试点前瞻:中铁总、兵器工业集团等
第二批混改试点包括哪些集团?我们从发改委发言中寻找线索:
前两批19家试点企业,涉及配售电、电力装备、高速铁路、铁路装备、航空物流、民航信息服务、基础电信、国防军工、重要商品、金融等重点领域,特别是军工领域较多,有7家企业。石油、天然气领域混改试点,拟待油气行业改革方案正式实施后,在第三批试点中统筹推进。
我们基于以上发言涉及的混改试点领域,同时结合上文梳理的国企混改动向,推断认为:
1) 预计“高速铁路、铁路装备”领域试点将包括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此前表态推进混改。建议重点关注。
2)军工集团7家企业中,除去已列入第一批试点的中国船舶、中国核建之外,仍有5家企业。我们注意到,兵器工业集团、兵器装备集团此前皆有混改相关动作,预计列入第二批混改试点概率较高。建议重点关注。
3) 从事“航空物流”且尚未列入第一批混改试点、近期有混改动向的央企集团包括:国航集团、南航集团。从事“民航信息服务”的央企主要就是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旗下并无A股上市公司)。
4)“重要商品”一般指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农副产品。央企中,中粮集团从事此领域,且今年2月,中粮集团已经明确提出混改目标和路径思路,但预计混改将主要在非上市公司层面进行。
军工混改或将成为第二批混改最大亮点,而油气改革顶层设计即将出台,建议重点关注。其余重资产、国企集中的行业可关注:电信、铁路、基建等。
军工混改,重点关注南北工业集团旗下民品平台“北春西湖”组合
央企混改第二批试点中,重点看好军工行业混改。军工行业央企在七大行业央企中,拥有的上市平台数量最多,且上市平台行业分散,军品与民品业务均有布局,在军民融合推进中,军工集团下的民品业务将实现充分市场化,且军工企业非上市资产运作想象空间巨大。发改委发言人表示,前两批混改试点中,军工企业有七家。结合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工业集团)与兵器装备集团(南方工业集团)此前混改相关动向,我们认为南北工业集团旗下民品平台值得重点关注。
建议重点关注兵器工业集团、兵器装备集团旗下民品平台“北春西湖”组合:北化股份(兵器工业集团旗下硝化棉生产企业,2017.03.24公告引入战投方案获国资委批复)、长春一东(兵器工业集团旗下汽车离合器生产企业,有望受益于集团混改与军民融合)、西仪股份(兵器装备集团旗下工业零部件企业,有望受益于集团混改与军民融合)、湖南天雁(兵器装备集团旗下汽车零部件平台,有望受益于集团混改与军民融合)。
其他混改积极性较高的军工集团包括航天科技、中国电科、中国电子等;而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和中国电科的科研院所资产占比较高。关注:航天电子(航天科技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航天九院是航天科技集团整体上市的试点单位)、国睿科技(中国电科旗下上市公司,雷达行业领军企业,受益于科研院所改制)。
油气改革打响混改破垄攻坚战,下游混改预期强
酝酿已久的油气改革顶层设计即将出台,油气行业混改有望纳入第三批混改试点。油气改革布局三主线:
1)上游引入民资激活市场,民营油服崛起,关注:恒泰艾普;
2)中游混改助推管网独立,民营企业望分享千亿市场,关注:金洲管道;
3)下游炼化企业受益原油进口放开,关注:荣盛石化;燃气运营商受益管网独立,“两桶油”旗下销售板块混改预期高,关注:泰山石油。
关注电信、铁路、基建、汽车行业混改
本轮混改试点不断扩容,有望在重资产垄断行业取得突破,建议重点关注电信、铁路、基建、汽车等行业。
1)电信行业混改。以中国联通为标杆,其他电信上市公司有望跟进,关注:大唐电信(有望通过混改引入高通作为战略投资者,提升市场竞争力);
2)铁路行业混改。铁轮混改大概率入选混改第二批试点。关注中铁总旗下上市公司:铁龙物流、广深铁路。
3)基建行业混改。基建行业国企众多,未来引入战略投资者预期强烈。关注山东路桥(拟定增引入战略投资者,并推出股权激励)、四川路桥(拟定增引入战略投资者,有资产注入和股权激励预期) 、云投生态(拟落地员工持股,有资产注入预期)、华建集团(上海国企改革标杆,混改预期较强)。
4)汽车行业混改。汽车行业是资本密集行业,国企资本集中,混改预期较强。关注一汽、东风、北汽旗下上市公司:一汽轿车、一汽夏利、东风汽车。
华泰策略近期相关报告及点评 :
【20170427】《雄安归来,混改蓄势—A股风雷主题周报第2期》
【20170111】《国改主题:投资机会与标的梳理—国改风雷系列之三》
【20170110】《油气改革主题:混改破局—国改风雷系列之二》
【20161228】《混改主题:锐意破垄,国改N字形—国改风雷系列之一》
华泰策略团队成员介绍
戴康 CFA(首席策略)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七年A股策略研究经验,先后负责过行业比较、大势研判、主题投资三个方向。作为团队最核心成员荣获2015年度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第一名。2014年度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第二名。
曾岩(行业比较/专题研究)
厦门大学投资学硕士,六年A股策略研究经验,先后就职于方正证券、中泰(原齐鲁)证券,负责过大势研判、行业比较等方向。对自上而下行业配置有较深理解。现负责专题研究和行业配置。
陈莉敏(主题策略)
厦门大学财务学硕士,管理学金融学双学士。三年A股TMT行业研究经验,对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有深厚的积累和专业的分析解读。专注主题投资研究。
张馨元(行业比较)
上海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士。四年A股策略研究经验,对改革政策、产业发展趋势有长期积累和深入理解,专注行业比较研究。
李弘扬(主题策略)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管理学硕士,香港大学金融学硕士,浙江大学工学学士。两年A股策略研究经验,对资本市场、商业模式、产业创新有独到理解。专注主题投资研究。
藕文(专题研究)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风险管理与金融工程硕士,英国卡迪夫大学经济学、银行与金融学士。两年A股策略研究经验,专注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专题研究。
华泰策略戴康团队,致力于构建大势研判、行业比较、主题策略、专题研究四位一体的研究力量,诚邀优秀伙伴加盟中...
本研究报告已由华泰证券研究所正式对外发布,本公众号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公司所有,未经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Z230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