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维舟
维舟的观点、评论与文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海西晨报  ·  今天起,公布成绩! ·  10 小时前  
海西晨报  ·  今天起,公布成绩! ·  10 小时前  
重庆之声  ·  提示丨明起,出分!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20 小时前  
重庆之声  ·  提示丨明起,出分!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20 小时前  
如东新媒体  ·  明天查成绩!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昨天  
如东新媒体  ·  明天查成绩!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昨天  
鸡西新闻网  ·  即将出分!转存这份2025考研复试全攻略 ·  昨天  
鸡西新闻网  ·  即将出分!转存这份2025考研复试全攻略 ·  昨天  
无线徐州  ·  后天查成绩!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昨天  
无线徐州  ·  后天查成绩!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维舟

用惩罚自己来惩罚别人

维舟  · 公众号  ·  · 2021-04-19 12:00

正文


1


在综艺节目《创造营2021》中,一位人气选手和马宣布退赛,引发了很多观众不满。网上谈及此事,就有高赞评论说:如果赞多力丸(也是人气选手)再退赛,我一定要把邵明明(节目里招人讨厌的一位选手)投出道。

这是我们在饭圈文化,乃至当下社会的一切领域都不时可以看到的景象: 当一个人无法实现自己心意时,就要想尽办法去给人最坏的东西 。哪怕这种情况未必是对方造成的,但他们的逻辑是:“我得不到的,你也别想得到。”

对这样的心态,不少人嗤之以鼻,把它看作是“脑残”的青少年非理性追星的明证,大不了也只是茶壶里的风波,不值得认真对待;还有的人则痛斥流行文化的腐蚀作用,“好好的孩子都不关心家国天下,就只知道为些明星争风吃醋”,以至“三观扭曲”。但这都不能真正解释一点: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我曾在《 那些年轻人的孤独 》一文中说过,追星族之所以苦巴巴地攒出点钱(甚至不惜借贷)去给偶像打投, 并不是因为他们傻,而是因为很孤独 。生长在一个剧烈变迁的时代,原子化的个体既享有了自由,也得到了一种缺乏保障带来的苦闷。

在这种烦闷之下,“他们最深的渴望是过新生活,是重生,要是无法得到这个,他们就会渴望通过认同于一件神圣事业而获得自豪、信心、希望、目的感和价值感这些他们本来没有的元素。”(《狂热分子》)当下如果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 人们无法在政治生活中投身于其它“神圣事业”,而只能把压抑的精力投射在娱乐工业所制造的明星身上

自感身边无人理解的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寄托,追星因此相当于是一种“合体”般的宗教体验。那个熠熠生辉的明星就是舞台上的神,承载着自己的梦想和希望。反过来说, 如果娱乐工业不能造神,那它就不会成功

既然如此,那么在高度认同的心态下,自己所喜爱的偶像所受的攻击,也就是对我自己的攻击。哪怕偶像陷入负面或发表不当言论,也总有粉丝能跳出来洗地,因为维护爱豆就是维护自己的幻想。


2


狂热的粉丝不仅会维护偶像,还会释放出攻击欲,因为对偶像的轻微批评,都可能被他们视为不可原谅的侮辱,做出激烈的反应。在这种视角下,他们意识不到自己这样也可能被别人看作攻击,因为 过度的投入很容易让他们把“过度”看作是“正当”的

这在本质上也是一种“人我不分”:人们既意识不到“他人怎么做,是他的事,与我无关”,甚至也意识不到自己喜欢的偶像是另一个人,他的事轮不到自己那么义愤。

恰恰相反,饭圈文化的内在逻辑就要求人们与自己认同的象征物高度认同,乃至合为一体,因而这种“精神入股”隐含的潜台词其实是:“你伤害他就是伤害我。”

像这样的认同感,在宗教仪式中极为常见,普韦布洛印第安人的一支陶斯(Taos),在仪式舞蹈中就把自己与太阳等同,自认是太阳之子。在心理学上,这相当于某种返祖冲动,是一种无意识的整合,在那里,一个人沉浸在某种神圣般的气氛中,融入到一个更大的整体之中,从而摆脱了个体的虚弱、烦恼和苦闷。

此时,认同的象征究竟是什么,其实是无关紧要的,关键是借此可以凝聚起整个群体。人类学家Clifford Geertz在研究巴厘岛时发现,当地人斗鸡极为投入,“从表面上看,战斗的是公鸡,事实上是男人”,人们不仅是在赌钱,也在赌自尊、沉着和雄性。

历史学家Athony Reid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亚齐苏丹们钟爱这项活动,当他们“最喜爱的斗鸡被斗败时,他们就暴跳如雷;部分原因是, 斗鸡斗败就是对国王本人的威胁或侮辱 ”。在斗鸡时,
人们疯狂下赌的目的并不完全在于希望大赢,而更重要的是对公鸡主人的家族、派别或村庄的认同。因此, 斗鸡既是纵向社会群体团结一致、又是各个群体之间为地位问题而争斗不休所引起的敌意的戏剧化表现
中国社会如果说有什么不一样,那或许就在于:人们在争斗时同样会使用道德化的语言,而由于道德总是绝对的,这就让人很难接受妥协,最终,这很容易演变为一种“我对你错”的权力游戏。


3


这样,人们最终可能因为太过看重“获胜”这件事,趋于不择手段。这不是规则边界内的竞争,而被视为零和博弈,绝对的拉平则是最后一招——为了让你陷入同样的境地,可以无底限地使出任何手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