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太空与网络
卫星与网络专注军民融合的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依靠社会力量,为推动我国航天技术民用和卫星网络通信的规划、建设、应用以及研发、生产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航空工业  ·  从“中国”号到AS700 对天空的探索永无止境 ·  3 天前  
青春国航  ·  创新创效 | “国东南商”青年最Young! ·  4 天前  
航空工业  ·  排除万难为国铸剑 历经风雨终见彩虹 ·  6 天前  
航空工业  ·  航家里手:她有一双“火眼金睛”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太空与网络

辣评-Weekly:中国科学家谋划建“量子星座”;中国北斗产业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小行星今秋将擦地球而过,究竟会不会撞上?!

太空与网络  · 公众号  · 民航  · 2017-08-13 09:44

正文


1

“墨子号”提前完成目标

中国科学家谋划建“量子星座”


中国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原定两年完成的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纠缠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三大科学目标。


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介绍,其团队下一步将与欧洲量子通信团队合作进行洲际量子密钥分发。这表明“墨子号”不仅可跟中国的设备对接,也可与世界其他国家符合要求的设备对接。此外,科研团队还将努力实现量子通信与经典光通信相融合的安全信息传输,开展量子通信现实应用。


潘建伟说,科研团队下一步还要开展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实验。一旦成功,将最终实现所有密码学者梦想的“圣杯”。他希望这项工作今年能够完成。


在更长远的规划中,中国科学家的目标是建立全球化的量子通信网络。


量子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兼卫星总指挥王建宇说,理论上有三颗高轨卫星就能覆盖全球。“所以‘墨子号’只是一个起点,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必须要构建由高、中、低轨道卫星组成的量子星座,建立覆盖全球的量子通信网络。”王建宇说。


然而,目前“墨子号”的量子密钥传输只能在没有日光干扰的黑夜进行。“我们需要攻克全天时量子通信技术以及获得更高衰减信道下的量子通信能力。这是我们下一步实现全球量子保密通信必须要走的道路。”量子卫星科学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彭承志说。


辣评:

这年头,星座成了香饽饽,不管是出租自行车的要搞,连前沿物理科学家也动不动要“必须要构建由高、中、低轨道卫星组成的量子星座,建立覆盖全球的量子通信网络”。利用卫星平台做一些基础研究应当支持。但是,能否通过卫星等实现“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呢?暂不说覆盖地面的网络有多难,就说“地空之间”的量子密码,必须确保在各种恶劣条件下全天候实现安全的密钥分配,而且它的密钥分配要达到“一次一密”的需求,就目前人类所达到的技术而言,所谓量子通信仅能分发密钥能叫“通信”么,密钥的传输和协商倚赖传统信道能叫安全么?在基本原理尚有争论,BB84协议先天有缺陷,离现代通信工程还有数百光年差距的前提下,动不动就上星座,是欺负搞密码学搞传统通信的不懂科幻么?


新闻链接:

http://www.gangaonet.com/zhusanjiao/2017/0811/21937.html


2

中国北斗产业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日前,中国民用航空局安全总监吴成昌在北斗通航应用示范项目研讨会上表示,民航局将对相关问题认真研究,先行先试,积极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在民航领域的应用。这一表态,意味着北斗系统将开拓新的应用领域,进一步破解应用难题。


近两年,外界对北斗系统的关注越来越多,将其视为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设施,甚至被认为是中国继高铁、核电之后的国家第三张名片。此前,作为国家的战略基础设施,北斗系统多用于国防安全领域和特殊行业,很少为商用市场所知。如今,随着这一系统的逐渐完善,并实现完全自主,北斗卫星导航的市场化应用也被提上了日程。


《2016年度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白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2118亿元。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达到808亿元,北斗的贡献率已达到70%。


据了解,目前,北斗系统已形成包括基础产品、应用终端、运行服务等较为完整的北斗产业体系,完成初期市场培育。以手机为例,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超过40%的款型已经装配北斗兼容芯片。北斗系统如今已经在交通运输、国土资源、防灾减灾、农林水利、测绘勘探、应急搜救等多个行业领域和大众消费领域被成功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首个行业示范项目“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示范工程”的带动下,全国已有超过400万辆营运车辆安装北斗兼容终端,形成了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国内的一些大型项目也在尽可能采用北斗系统。


但是仅靠国家相关部门和政策的推动,并不能有效帮助北斗系统迅速在市场站稳脚跟。目前,北斗系统在高精度定位和减灾救援方面有自身优势。有专家指出,这将是北斗导航实现弯道超车的突破点。


辣评:

政府扶持非常重要,北斗应用必须上升到国家安全的角度。实现弯道超车的手段之一,就是充分利用贪婪狂热毫无社会责任意识的互联网资金,但凡投与地理位置信息沾边的项目,必须配套支持北斗。这就好比开发商盖房子,国家强制配套建绿地学校幼儿园这样的公共基础设施。像网约车共享单车这样其实耗用大量公共资源的企业,必须毫无条件的支持北斗的应用,强制产品安装北斗终端,免费为使用者提供北斗手机,强力开发和推广与北斗有关的互联网应用等等。必须要站在国家战略的角度来推进北斗产业,因为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包括互联网的繁荣。


新闻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EJYCjbJu8eYv10Wfvh3QKw


3

黄志澄:太空科学关乎人类未来


美国特朗普总统在3月21日签署了一项“过渡授权法案”,批准NASA的2017财年195亿美元的预算。从“法案”可见,美国航天的总体目标是要继续与其国际、学术及行业伙伴一道,“把人类触角拓展至深空,包括月地空间、月球、火星表面与其卫星以及更远的地方”,承诺继续发展猎户座飞船、大推力火箭SLS以及计划中的许多太空探测项目。



在近地轨道方面,该法案确认将支持国际空间站工作到至少2024年。同时,该法案也保留了美国重返月球的设想。上述法案还强调,美国政府将继续鼓励私营公司进军航天领域。这不仅可以降低美国政府进行太空探索的开支,而且还可使美国航天工业在全球市场更具竞争力。


事实上,航天领域包括公共航天、商业航天和军事航天三个部分。NASA的主要任务不是商业,而是科学,它的发展也将为商业航天和军事航天提供技术支持。无疑,在航天领域,有关赢利重要还是科学更重要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


我国一位知名科学家指出:一个只注重技术而忽视科学的大国,是没有未来的。其实,一个只注重赚钱而忽视文化创新的民族,也是走不远的。我们相信,人类在对无垠太空的奋力探索中,也会不断审视自己,从而创造和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赖于生存和发展的现代文明。



辣评:

阿瑟克拉克说得更冷酷,人类的未来只有二选一,让我们再次温习人类的通信卫星之父做出的最精准预言吧:

“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或者走向宇宙,或者完全毁灭——这就是唯一的选择。虽然人类和文明社会完全可以希冀于安宁,向往梦幻中的天堂,但这是一种不知不觉沉向死亡的愿望。广袤的宇宙空间向我们提出的挑战固然严峻,但我们如不去应战,人类的历史就将接近尾声,人类将会面临大倒退,走千百万年的下坡路,一直退到原始的岸边。”



新闻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c07ebd0102xhdo.html


4

高老板家的千亩“遥感”水稻田

何止多收三五斗


有着上千亩水稻田的高老板在苏北粮油总经理赵冬冬的建议下,在一年前引入了遥感技术种植,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他管理稻田:

1.春耕时节,提前耕种一种名为紫云英的植物肥料可以使土地更为肥沃,有利于产出高质量稻米。这种肥料称之为“绿肥”。绿肥的长势直接决定了稻米的质量,利用卫星对其长势的实时监测可以很好地辅助判断何时翻耕,以确保土壤肥力,保障水稻的种植效果。 

2.通过对降水、湿度、积温等指标进行监测和预测,有效做到对病虫害的防治和及时处理。

3.过去查看农田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现通过遥感影像可实现大范围查看,只需定向地投放人力即可,大大节约人力成本。

“现在,1000亩地能比过去多产生十几万至几十万的利润。”谈及遥感技术带来的变化,高老板高兴地说道。

多出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1、每亩平均增产200斤;

2、节约下来的人力成本;

3、高于市场价的供给获益。


那么,来自高于市场价的收购对于支付者苏北粮油来说,岂非一个亏本买卖?而赵冬冬也算了一笔账:

1、现在种植优质稻米,出售价格可以高出普通稻米5毛钱/斤左右。

2、高于市场价的收购成本为2毛/斤。浮动成本为1毛/斤。

3、最后留给苏北粮油的利润空间是5-2-1=2毛钱/斤。


可以看出,苏北粮油通过对优质稻米产品的加工和售卖,寻找一个市场可以接受的最大利润空间,以覆盖增加的成本。而赵冬冬表示让他下定决心使用遥感技术的,是可以利用最少的人员寻求最高效的管理。


面对优质稻米苛刻的种植条件,面对大规模量产的需求,再加上如此少的人力,农业现代化、自动化就成了苏北粮油唯一的选择。



当地政府向他们推荐了一套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农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耘境农业系统。系统通过气象遥感手段收集到的数据,通过对降水量、湿度、温度及风力的分析,可以有效地进行植保分析,对作物施肥、上药都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


对此,记者走访了耘境农业系统的开发单位: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佳格天地的联合创始人张文鹏向记者介绍,“遥感”数据不仅仅指卫星遥感影像,还包含还有雷达、气象数据、无人机数据等,而对多数据源遥感数据的加工和处理,可以碰撞出很多有趣的火花。未来结合遥感影像、深度学习算法再加上一些有针对性的用户场景,无论是对于高老板,还是赵总经理,还是当地的政府官员、银行和保险机构而言,卫星遥感技术都很有可能成为他们进行有效管理的最优解。


辣评:

遥感卫星的应用价值,其实不在于载荷指标有多高,重访有多快,而是地面系统能不能给用户提供能用好用的服务。比如高分辨率图像的分类,对于复杂场景复杂类型甚至是同类型不同物体的识别,一直是难点。很多互联网公司自以为是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无法解决遥感这样复杂的图像。所以,商业航天的创业者,动不动就要上天其实门槛很高,而像佳格这样的航天大数据服务商,埋头苦干,深耕细作,虽然当不了中国的马斯克,但却是市场真正急缺的。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Vq6QZfWCXsjAkX-Z5i6ULA


5

小行星今秋将擦地球而过

究竟会不会撞上?!



欧洲航天局10日对外公布消息:一颗“一座房子大小”的小行星将于10月12日与地球“擦身而过”。科学家们确认,这次近距离邂逅不会给地球带来破坏,倒有利于测试和评估“天体撞击防御系统”的应对能力。


这颗近地小行星代号“2012 TC4”,届时其飞行轨迹距地球最近约为4.4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八分之一,而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在地面之上3.6万公里,这颗小行星堪称“完美错过”。



今秋不是它第一次“路过”地球。2012年10月,这颗直径15至30米的小行星以每秒14公里的速度“掠”过地球,遁入茫茫宇宙。当时的距离比这次预测的远一倍,科学家们预测它今年会再来一次“近地邂逅”,只是不清楚距离会多近。如今有了欧洲南方天文台在智利建造的新“神器”甚大望远镜的助力,科学家得以追踪它的轨迹。


欧洲航天局的声明说,观测近距离掠过地球的“2012 TC4”,提供了一次极好的机会,“让我们得以测试国际间合作探测和追踪近地天体的能力,并评估各国共同应对真实小行星威胁的能力”。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6月30日宣布,批准一项预防小行星撞地球的计划进入初步设计阶段,计划2020年发射航天器撞击一对小行星以改变其轨道。随后,俄罗斯航天集团下属单位表示,将从2019年开始筹建近地小行星搜寻追踪系统,及时预警潜在撞击。


辣评:

中国其实应该在这个领域承担起更多的大国责任。即便从宣传卖点上,也能彰显中国是和平利用太空,不仅仅是服务本国民众,而是服务于地球安全和全人类安全。而从技术上,也能带动相关前沿研究和概念项目。考虑到我国的载人空间站只在近地轨道,那么不妨考虑充分融合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的现有技术和设施,在地月空间利用大幅值逆行轨道DRO,建造一个地月版的小型空间站,实现近地小天体监测和防御、进出地月空间补给以及相关的实验和技术试验平台。估算经费也就在百亿上下,对于互联网动不动就几百亿的投资,实在不算什么事。因此,要考虑充分引入多元社会资本,特别是互联网公司投资高科技的热情,毕竟,这事关乎全人类的福祉,不能光政府扛,对吧?


新闻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7-08/12/c_129678874.htm


点评 | 神经漫游者

编辑整理 | 朝晖


本文系《卫星与网络》编辑及独家点评,转载及引用部分观点请在文首注明出处、公众号ID及作者。感谢支持有态度的媒体!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卫星与网络》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负责人:农燕

   主笔记者:贺鹏梓、李刚、空天松鼠、黑法丝

   编辑:杨艳、朝晖、林紫、娜娜

   设计:郑慧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媒体合作等事宜,请加微信号:nongyan258766





【 猜你想读

苏联N-1F火箭历史事件的背后……

请输入标题     abcde


推/荐/阅/读

社论:

《小卫星大跃进局面高烧不退 冲动背后深层原因剖析!》

《中国的商业航天怎么玩?软银+“一网”模式分析》

产业观察:航天云网 荆棘路

混改,为商业航天和航天商业化打开的一扇窗

重磅!70亿的商业用户,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或可行?

伟大事业面前,唯年轻与狂热不可错过!

为航天设立远大目标!

《产业观察:航天云网 荆棘路》

《【洞见】混改,为商业航天和航天商业化打开的一扇窗》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与实践设想:

《航天技术民用的新发展、新机遇》

《新的社会形态将如何发生?》

《浅结合、深结合与融合》

《新常态下的“航天+”》

《鼓励创新,也包容失败》

《中国航天产业突围正逢时》

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

《商业航天倒逼航天商业化》

浅谈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概念

《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忧心》

《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前景》

大航天时代: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上)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下)

跳出航天: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上)》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下)》

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

《独家: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航天技术民用及二次开发:

民用航天:航天梦想与现实的交汇

航天技术民用转化机制的两个范本:基于NASA和ESA的分析

构建中国航天技术转让机制的思考

航天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从肌肤保养到太空育种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卫星与网络


联系我们

内容、营销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nongyan258766

投稿邮箱

Emil:[email protected]

杂志订阅请联系:

Emil:dingyue@yinhexi.la


▼ 喜欢这篇文章?那就点个赞鼓励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