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翘首期盼新年假期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独立电影人正在为圣丹斯电影节忙个不停。在今年的电影节上,CNN带来了新纪录片《兄弟军团》(Legion of Brothers),想为2017年的自制纪录片打响第一炮。其实,除了美国的CNN,其它各个国家的官方电视台近期都推出了比较成功的纪录片。但要细说各家的特色,完全是各不相同。
BBC:拥有一颗热爱自然的心
值得一看:《荒野间谍》《南太平洋》《地球脉动》
BBC算得上是一个纪录片大户,每年都会有不少口碑之作。通常纪录片涉及的主题也比较广泛,自然人文历史音乐等各方面都没有放过。他们还很爱拍跟中国有关的纪录片,比如探索中国教育问题的《中式教学适合英国学生吗?》,以及前两天在朋友圈刷屏一波的《中国春节》。不过,如果非要抓个重点领域出来,那么对自然野生世界的探索绝对是BBC最擅长的。
为什么BBC能拍出优秀的自然纪录片?原因或许能从去年火爆了一把的《地球脉动》中窥见一二。《地球脉动》幕后团队在节目播出前向赫芬顿邮报网站透露:他们最大的武器就是时间。比如,为拍摄第一部的极乐鸟求偶舞画面,制作人可以做到凌晨3点45分就起床守候,每天拍摄时长达到8至9个小时。《地球脉动》第一部耗费了2000天,第二部耗费2089天。果然,漫长的守候不会辜负。
▲拍摄这段极乐鸟的求偶镜头,花费了300小时
▲8名工作人员、20名当地追踪者,拍这个雪豹的画面用了3年时间
说到BBC成功的自然纪录片,就不得不提到一位英国“国宝级”的人物——大卫•阿滕伯勒爵士(David Attenborough)。阿滕伯勒是一位生物学家,同时也是BBC电视节目主持及制作人。从1980年广受欢迎的《生命的进化》三部曲,到《蓝色地球》,再到《地球脉动》,50年来阿滕伯勒以认真严谨耐心的态度和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制作了无数部成功的大自然纪录片。
▲阿滕伯勒爵士十分具有冒险精神,曾经为了拍摄纪录片以89岁高龄坐潜艇潜至大堡礁海底1000英尺以下,打破该区域下潜深度纪录
▲82岁的阿滕伯勒爵士凭借纪录片《冷血动物的生活》再次获得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最佳专业纪实节目奖
为了纪念和感谢阿滕伯勒爵士对自然纪录片的贡献,BBC Earth推出了一个名为《The Story of Life》(点击直达下载页面)的App。在这个App中,你可以看到这位“自然纪录片之父”过去50年中参与制作的超过1000个精彩片段,时长在3至7分钟不等。更棒的是,你还可以通过这个App像阿滕伯勒爵士一样制作自己风格的《地球脉动》型纪录片。
CNN:讲人物故事小能手
值得一看:《THE 414s》《The End: Inside the Last Days of the Obama White House》《WikiWars: The Mission of Julian Assange》
近年来,以做新闻起家的CNN因拍摄了一些有趣的纪录片而逐渐在纪录片领域站稳脚跟。据CNN负责人才和内容开发的高级副总裁艾米•恩特莉斯(Amy Entelis)透露,CNN近期致力于制作自己的节目,并确保在影院发行以便为节目吸引更多粉丝。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来经常能在圣丹斯电影节上看到CNN的纪录片作品。
从作品来看,人物类是CNN比较常见的纪录片类型。2015年,CNN制作了一部名为《THE 414s: THE ORIGINAL TEENAGE HACKERS》的纪录片,深入揭秘了一群黑客青少年的故事以及他们的现状。这群来自密尔沃基的少年在1983年攻入了数十个电脑系统,包括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the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系统,从此一战成名,也促生了“黑客”这个词的诞生。这部影片曾参加包括圣丹斯电影节在内的十多个电影节,评价不俗。
另外,CNN也不怵于向大人物开刀,包括苹果前CEO乔布斯、“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等。CNN甚至还“潜入”白宫,为刚刚卸任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制作了一个纪录片。这部片子从11月8日特朗普当选开始拍起,从白宫各个工作人员的角度切入,记录了白宫准备总统交接的全过程。
NHK:将“长”纪录片缩短到60秒
值得一看:《丝绸之路》《北朝鲜纪实》
日本“央视”NHK的纪录片以高质量著称,和BBC齐名。其出品的纪实72小时系列人气颇高,以平民化的视角带你走进连日本人都鲜为人知的社会百态。他们将镜头细腻而独到,会聚焦垃圾回收第一战线的员工、名古屋地下街的一个失物招领处、24小时营业的动物医院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大有故事的对象。
不过去年年末,NHK对纪录片进行了大革新,将一般长达1小时的纪录片缩短到1分钟。NHK的新闻栏目《Close-up现代》专攻社会调查报告,他们把往常严肃冗长的社会问题介绍缩短为一句简短的疑问句,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将读者快速带入以供讨论。而视频内容也采用可视化图例、照片、场景等多渠道混合呈现,以鲜明红字代替旁白犀利呈现内幕,同时用情感强烈的背景音乐加深读者共鸣。他们推出的第一个60秒短视频在Facebook上的播放量就超过12万,受到了大量日本年轻人的欢迎。
▲1月20日《Close-up现代》推出的最新一期60秒短纪录片《特朗普上任,美国经济会如何?》
CCTV:主打人文情怀牌
值得一看:《我在故宫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国》《园林》
近些年,中国拍的纪录片不少。据《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6》显示,2015年纪录片行业总投入为30.24亿元,总收入46.79亿元,比上一年大幅增长。但是,其中出彩的纪录片却不是很多。2016年,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意外走红,成为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另一部大火的纪录片。相比只介绍故宫内的文物情况,《我在故宫修文物》从修文物的人这个角度切入,让整个片子变得更鲜活。另外,文物修复师们日复一日耐心修补文物的工匠精神,也成为打动观众的关键之一。
▲在片中,除了能看见精细的修复工作,还能看见修复师们种枣树、打杏子的日常,十分接地气
人文情怀这一张牌如果打得好,很容易带给观众触动,这是成就国产纪录片的重要因素。同样,这种情怀在《舌尖上的中国》里也有迹可循。不仅仅是介绍中国美食,《舌尖》也从厨师、美食家等普通人的视角来展现中国的文化及民族特质。
Canal+:跟着老司机多学学
值得一看:《梅西全记录》《巴萨:不仅仅是一家俱乐部》《Daft Punk Unchained》
Canal+是一家法国付费电视台,近年来它也在开拓纪录片这一领域:通过与英美两个纪录片大国的制作人合作拍摄,试图摸索法国纪录片的发展方向。Canal+电视台纪录片负责人Diego Buñuel曾表示,“这是我们不太擅长的领域,但法国电影应该学会讲故事,应该要在圣丹斯电影节上有一席之地。我的目标是让法国的纪录片制作者能和更多的国际优秀导演合作,来创造出更好的纪录片。”
从作品上来说,Canal+最为人熟知的题材是体育音乐类纪录片。比如,《梅西全记录》一片通过介绍梅西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几个片段,来展现梅西成长为世界足球明星的历程。2015年,Canal+和BBC合作拍摄的法国电音传奇组合Daft Punk的纪录片播出。在这部片子中,观众可以看到许多明星大谈心中的“Daft Punk”,比如歌手坎耶•维斯特(Kanye West)。
👇iWeekly祝你鸡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