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自在睡觉
自在睡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手游那点事  ·  12月全球手游收入Top20:Last ... ·  2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广州深蓝互动瞒着全行业偷偷搞了个大动作! ·  2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今天,库洛突然变了样,让同行都紧张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自在睡觉

梁冬 | 如果连溜肥肠你都觉得没意思,那解脱又有什么意思呢?

自在睡觉  · 公众号  ·  · 2017-05-22 22:02

正文


(可仁就想问,你今天看到北京的彩霞了吗?)


这是《梁注庄子》的第 107 篇读书笔记

本文共 2458 字 |  预计阅读 7  分钟



看上去一无所用的树,真正有用之处在哪?


话说,庄子又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叫“石”的木匠(有意思的是,他做了木匠,就像一个叫“冬”却很热情的人一样)前往齐国,到了曲辕,看见了一棵被当地人拜为土地神的栎树,这棵栎树的树冠奇大,大到可以为数千头牛来遮阴。

 

在广东,有一个“小鸟天堂”——一棵长于明末清初的水榕树,垂到地上,扎入土中,长出了新的树干,慢慢地大榕树独木成林,甚至变成了一片“森林”。一个公司也有可能变成一个生态环境。比如,腾讯、阿里巴巴,甚至小米,表面上它们是单个的公司,其实公司“生”公司,公司和公司之间互相关联,就成了一片“森林”。

 

故事中,这棵树的周长上百尺,树梢高出山头,人要站在距离地面八十尺的地方才看得见它的分杈,这些旁支有十来枝,能用来造船。按道理说,旁枝一般是很窄很小的,但这棵树的旁枝就有十多枝可以来做大船,这真是上古时期一件大自然的美妙造物。

 

观赏的人,像赶集似的熙熙攘攘。但是,这个叫石的木匠连看都不看,不停地往前走。

 

他的徒弟站在旁边看了个够,然后追上石,说:“自打我拿起刀斧跟随先生,从未见过如此高大的树木,而先生却不肯看一眼,只顾往前走,这是为什么呢?”

 

石说:“算了,不要再提它了,它是一棵没用的闲散之木。如果用它来做船,就会沉没;做成棺材,就会腐烂;做成器皿,就会坏掉;做成门框,连缝都合不上;做成柱子,会被虫蛀,这不材之才,没什么用。所以,它才能活到现在,如此长寿。”

 

石回到家里,梦见这棵树对他说:“你拿什么东西来跟我比较呢?梨树、橘树、柚子树这些果树,它们的果子熟了以后,树干就会被敲打,由此受到摧残,大树枝会被折断,小枝会被扯下来。正是因为它们能够结出鲜美的果实,才苦了自己一生,所以常常不能够享其天年而半途夭折,自讨世人的打击。万事万物,莫不如此。”

 

总之,它说的是:如果你拿那些东西来对比我的话,你怎么知道,或者说怎么能够懂得我这个一无所用的树木的真正有用之处呢?”

 

石醒来之后,就把他的梦告诉了他的学生。

 

他的学生说:“既然它是在求无用,为什么又要去做社树呢?”

 

社,社会的“社”,就是供人聚会的地方。“社会”这个词很有意思。以前农村唱社戏,到一段时间,就会把人聚合在一起。后来,日本人将其引申为“结社”,到了一定时间大家聚在一起交流(social),这个词就被翻译成“社会”(society)。然后,把社会和那种聚合到一起的公司形态进行置换,所以叫“株式会社”。

 

在古时候,需要一个象征物让大家准时准点到某个地方聚会,男青年到那里去找女青年,女青年到那里去找有钱的男青年;然后,做买卖的双方在那里进行物物交换。

 

当听到弟子说这棵树既然追求“无用”,为什么还要去做社树的时候,石说:“shut up!别说了。它做社树只不过是挂个招牌以保全自己罢了,反而招致那些不知情者的非议,假如不做社树,它也难免砍伐之灾,况且,它用来保全自己的方法与众不同,你却用常理或者一般人的方法来理解它,那不是差得太远了吗?”

 

大家都看过以上故事,也都知道“无用”或者“不刷存在感的用”可以让一个人长久。但是,庄子为什么要在那样一个“无用”的梦之后,加上学生的提问呢?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小心把手段当作目标


以前在读这一段的时候,我不太了解其意。现在,我发现庄子根本就不是一个推崇“无用”的人。

 

“无用”这句话很容易把我们引入歧途,好像“无用”就是待着,尽可能地待着。不是的,那只是手段。终极目标还是要通过没有攻击性的、谦逊的,甚至是显得没有价值的、在自尊上毫无帮助的生命状态来达到。

 

活着,在这样的目标之下,你可以选择“无用”或者有一点点用,比如成为一棵社树。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小心把手段当作目标,而“无用”只不过是手段——比较标配的方法之一,本身并不是目的。

 

我去听过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一段分享,他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慈悲、欢喜、吉祥,甚至所谓一些佛教里用的‘轮回’,都是不了意的。”相对于了意而言,不了意,讲的是在相对世界里面讨论的问题,但终将有一天,我们要超越这种相对时间,去到了意。

 

我就很好奇地问他:“什么叫作‘了意’?”

他说:“就是解脱”。

我又问:“那么,怎么才能解脱呢?”

他沉默了一下,举了一个例子:“佛陀在正悟的时候,是无语的,他说不出来的,因为一说就必然会落入到某一方面去,就偏狭了。而将其涌在喉咙的那种状态是中立的,是知道无所谓不存在的。”

 

但我还是继续问他:“到底什么是‘了意’?”


钦哲仁波切说:“我试着努力地说说,‘了意’大致是你知道世界唯一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你知道世界的意义很可能终究而言是无意义的,是涅槃寂静的,是诸法空相的,是你不需要被一切所束缚和绑架的,甚至不追求快乐的。”

 

所以,他有本书就叫《不是为了快乐》。

 

在小梁看来,真的是很欢喜,因为我在他分享的这些东西里面,看到的全是《庄子》中提到的话题。于是,一个新的问题就来了。

 

如果开心也没啥意思,吃肥肠也没啥意思,就像《武林外传》里面的一首歌唱的那样“你是不是饿得慌呀,呀呵依呵嘿,你要是真的饿得慌,湘玉给你溜肥肠,湘玉给你溜肥肠”。如果连溜肥肠你都觉得没意思,那解脱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告诉你,其实还是有意思的。

 

一个痛风病患者会告诉你:要是你真的不能解脱和超越对溜肥肠的执着,那么就算认识全中国最好的医生、吃最好的药也没用。

 

这个故事就是讲一个道理——真正最大的“用”就是要超越这一切,并且了解这一切都不会给你带来不快乐——快乐倒不一定是值得追求的事情,就像那棵栎树所说,世人认为的“有用”是能够做桌子、做板凳,但这些没什么意思,甚至“无用”本身的名号也没有什么意思,这都只是为了追求一种叫“长生久视”的状态。

 

庄子几乎用他的思想做到了这一点,不是吗?虽然他已经死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今晚上,说说肥肠的什么做法

最让你心心念念吧.....



-------精选内容  点击查看------- 

别走,去梁同学的朋友圈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