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C爸妈
“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主编,畅销书《家长好脾气,才有好教育》作者,太多人指挥你如何养孩子,却从没人教你如何做父母,加入我们一起少走弯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内蒙古教育发布  ·  明日开讲!《安全同行 ... ·  14 小时前  
班主任家园  ·  那年,刚上初一的我,弄丢了爸爸的1000元。 ... ·  14 小时前  
央广网  ·  明天起出分!转存这份复试全攻略→ ·  16 小时前  
央广网  ·  明天起出分!转存这份复试全攻略→ ·  16 小时前  
镇江发布  ·  教育部重要通知! ·  昨天  
四川大学  ·  重要通知!2月24日可查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C爸妈

养娃最窒息的,是做了这件事!不改,真的会被孩子的学习拖死

CC爸妈  · 公众号  · 教育  · 2024-11-07 10:29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学而思学练机的改动、特点以及关于孩子学习的观点。文章指出,学而思学练机集合了学练机、学习机、阅读机的功能,资源丰富全面。文章还讨论了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学习问题,包括不充当监工,只质检,退出来减少心梗几率,保护孩子的自我纠错能力等内容。最后介绍了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峰钟定律和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学而思学练机的改动和特色

原定明天直播的学而思学练机,临时改了时间。原因是8号和9号的价格不同。最新版本的学练机集合了学练机、学习机、阅读机的功能,资源全面。

关键观点2: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学习问题

父母不要当监工,只去质检。眼巴巴地盯着孩子写作业会造成孩子拖拉、磨蹭、糊弄。应该让孩子自我纠错,把纠错的主导权交给孩子。通过给孩子机会遮盖自己的错误、交给第三方裁定、不会的难题让孩子自己去探索等方式实现。

关键观点3: 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峰钟定律

峰钟定律表明,一个人对所经历事情的评价或感受取决于过程中的最强体验和结束前的最终体验。在学习上,要创造积极的体验并保证最终结束时的愉快感受。


正文

占开头吆喝一句,
原定明天直播的学而思学练机,临时改了时间。
改时间的原因吗,我实在没法抗拒——8号和9号的价格不一样。据说,双十一最后三天,品牌方要玩把大的。
总之,好事多磨,之前预约过的,记得再重新点一下预约:
团文还在赶,先透露两句:
学而思的学习机,用过的没有不感叹的:资源太全了。
最新版本的学练机,更是做到绝了。
一机三用,一台机器把学练机、学习机、阅读机三台机器都装了进去。
小初高的教辅前全都可以省下了,这就要上万了。
更别提3000+册必读书目了。
———————分割线——————
坊间传闻,论现在最高危行业,为人父母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对小学生的家长来说,辅导作业是有毒的。

这可不是瞎说,是有理有据的。

前几天闺蜜抱怨,他家孩子今年一年级,每天让他写作业,就像面对一个不肯拉磨的驴,那叫一个拖拉、磨蹭、不着调!

她每天的日常就是各种催、逼、吼。

“快点写,别磨磨蹭蹭”、

“你写呀,看我干嘛,我脸上有答案啊?”

她说自己每天被气到胸闷、无法呼吸。

然后他就不理解:为什么你们家看起来就那么顺利,从来不为辅导作业鸡飞狗跳?

嗯……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没有辅导,所以才没有鸡飞和狗跳?
之前,给大家分享了一个辅导孩子作业的观点:

父母不要当监工,只去当「质检」。

眼巴巴的盯着孩子写作业,作业就成了家长的事儿,孩子拖拉、磨蹭、糊弄自然也就难免。

从娃的作业现场退出来,老母亲的心梗几率至少会直线下降。
作为监工,总是给孩子纠错,还剥夺了孩子一项重要的能力:
自我纠错的能力。

“自我纠错”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孩子天生具有这种能力,他们会利用自己对事物「一致性」的感觉,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

一个孩子正确的学习闭环,是这样的:

尝试-错误-发现后果-然后自我纠正-慢慢趋近于正确。

这种能力在六七岁的时候进入发展高峰期,孩子有锻炼这种高级功能的迫切需求,他们期望自主试错-纠正-成长。

如果这期间,大人总是提醒他、纠正他呢?

  • “这是加号不是减号啊!”。

  • “百位十位都没对齐啊!”

  • “你这字又写错了啊!”

对孩子来说,这其实是一种打扰,打乱了他自己的学习进程。

就像是我们看书阅读,偶尔有一两个不认识的字,其实不影响整体阅读。

后面再查一下,多见几次,也就记住了。

如果总有人在你读的过程中,告诉你,这个念啥,那个念啥,不仅阅读体验不好,你也不一定记得住。
你可能会觉得,如果我不提醒,不纠正,孩子肯定一直犯错啊。

其实你知道吗?

即便是作为父母,你觉得你学习管了那么多。

咱们指出的错误,也比孩子自我纠正的要少很多。

有太多事情,都是随着时间,能“自愈”的。

看对运算符号、写好某个字、基本的加减法计算等问题,你现在还会有吗?

但,这是别人提醒的功劳吗?


请把纠错的主导权交给孩子


当然,学习确实不同于其他,写错的字,放着不管、没人提醒的话,孩子可能会一直写错。

做错的数学题,孩子不改的,做得越多错得越多。

及时矫正错误有利于孩子快速找到自己的薄弱点,查漏补缺,不重复犯相同的错误。

家长不做纠错员,也不想放任孩子的错误不理,那就要尽可能地把纠错的主导权交给孩子。
我们家是这样实现的:
0 1
给孩子机会遮盖自己的错误


比如,数学口算题。

孩子经常会犯一些把3看成8,把+当成-的错误,我们直接指出来:“你第3题、第6题错了”。
哪怕用再温柔的语气,孩子也觉得是批评指责,很伤自尊,然后就恼羞成怒了。

倒不如,给他个机会,让他自己去发现,然后悄悄改正,保住自己的“面子”。

CC每次自己找出错误,然后火速改掉,就会屁颠屁颠的找我显摆:“你看看是不是都对了。”
然后,就是我的彩虹屁时间了,每天写作业氛围立马就不一样了。
0 2
没有标准的问题,交第三方裁定


“马上期中考了,新知识掌握的怎么样?”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家长说“不好”,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你凭什么说不好,我就觉得很好!”

“远香近臭”的道理,大家都很清楚。同样的话,别人说的,孩子就爱听,妈妈说的,他就要打个问号。

孩子也更希望父母爱他,宠他,而不要变成一个说教者。

咱们何必较劲!新学的知识掌握情况是怎样的?我们完全可以交给第三方来裁定。

一个简单测试,大数据就能把孩子的掌握情况统计出来,然后给出一套查漏补缺的方案。

不用咱们多费口舌,孩子自己就心服口服了。
0 3
不会的难题,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听懂了吗?懂就懂,不懂就说不懂!别不说话!”

“说了这么多遍,怎么还错,怎么就不长脑子呢?”

听过一个说法,越是高学历的家长越教不好自家娃。

为啥?孩子听不懂咱们的“大人话”。

越是高学历的家长,越是习惯性地拿自己的认知要求,与孩子磨合起来越是痛苦。

咱就别没苦硬吃了,不会的题目,老母亲别想着上场给孩子掰开了揉碎了讲明白,这时必须要偷懒,让孩子自己去找途径、想方法解决。

组词造句可以查字典,数学难题可以找学习机,自己去看解析,然后把正确答案搞明白了。

题目还会自动加入错题本,回头再刷一下同类题。

亲子矛盾少了,孩子的自主性也建立起来了。


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峰钟定律


我昨天也讲过,关于孩子的学习,父母少参与“术”的部分,那是老师和工具和外力该发力的地方,我们真正该发力的是 “关系和感受的部分”。

万事万物都是关系,我们和人的关系,我们和物的关系...当关系好的时候,我们就会喜欢做这件事,效果也会很好。
否则,倒也不是说就不做了,但就会拖拉、不上心。那么关系怎么搞好呢?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过一个 「峰钟定律」

大家有没有排队玩过山车的经历?

不仅要冒着严寒/顶着烈日排很长的队,过程中还可能遇到有人插队这类不愉快的事儿。
20分钟痛苦排队的过程中,很多人信誓旦旦:“排队太痛苦了,下次再也不玩了”。

可很多人从过山车下来后,态度完全转变了:“太刺激了,太好玩了。下次我还要玩。”有了后面三分钟的极限刺激,之前20分钟的痛苦就好像没发生一样了!

这是为什么呢?

丹尼尔的“峰终定律”揭露了真相:

一个人对所经历事情的评价/感受,取决于过程中的最强体验(积极或消极),也就是峰值,和结束前的最终体验,也就是终值。
玩过山车的峰值和终值都是刺激、兴奋,这种感受远远胜过了漫长等待的痛苦。

所以,大家还是会爱上过山车。同样的,咱类比到学习中:
如果想让孩子对学习这件事也产生好的评价或感受,那就在学习的整个流程中,尽量多去创造一些积极的体验,同时保证最终结束的那个点是愉快的。
只要套路用得好,孩子也能把学习当宝。拿写作业这个事儿来说,写作业前、过程中、写完后,其实都给了我们很大发挥的空间,就看你能不能利用起来了。我们家是这样做的:
0 1
写作业前:
营造愉快氛围,让孩子放松戒备


写作业前先营造个轻松的氛围,让他们放松一下、开心一点,感觉很开心了,再去写作业。

我一般会让CC玩会儿玩具,或者跟DD去楼下玩一会儿,或者跟她一起聊八卦:说到有趣的,我就陪着哈哈大笑一会儿;万一跟同学闹矛盾了,那就一起吐吐槽;说自己课上表现不错,那就顺带一顿彩虹屁...

一通放松,孩子一天积压的压力没有了,大脑也放轻松了,情绪上也超开心。这时候再开始作业,往往要好接受得多。

0 2
写作业中:
学会闭嘴、避免唠叨,提供情绪峰值


再说CC写作业过程中。

她一般是写完一科,休息一会儿。只要她一宣布:“妈妈我写完语文/数学/英语啦!”

不管我在干啥,就会立马放下手里的活儿,彩虹屁跟上、狗腿子行为跟上。

“妈妈给你切好了果盘,快来吃!”

“妈妈给你冲了个百香果蜂蜜水,快来喝!”

当人类吃东西的时候,大脑就会自然释放一个信号——嗯,这个时候我感觉特别的愉悦。

又因为和刚刚写作业的时间处在一个连续的时间范围内,就像是一个“疗程”。那大脑也会等同于这一个阶段(含写作业)都是愉悦的。

每写完一轮作业,都得到这样一波愉悦的反馈,那整个写作业的N轮循环中,孩子都会感觉良好。你看,“作业中”的这份积极体验,不又被咱们拿捏了?

0 3
写作业后:
正向反馈+及时叫停,保证终值


别忘了,整个学习流程的最终体验,也就是「终值」,也是非常重要的。

怎么确保这份体验是良好的呢?有两点经验。

一是,抓住孩子学习过程中表现得好的地方,夸就对了!

“我看学练机里你的薄弱点少了很多,错题也少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