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曾使香港零售业一度低迷。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数据,2020 年香港零售业受到疫情打击,珠宝、钟表等奢侈品零售总额较往年下跌约 41.6%;在高额租金压力下,Louis Vuitton、Prada、Valentino 及 Tiffany 等奢侈品品牌相继关闭门店,香港传奇买手店 Joyce 宣布关闭最后一家内地门店。2022 年初,香港整体零售空置率已超过 15%,零售市场租金触底。
2023 年 2 月,港澳宣布恢复通关。尽管受到海南免税店和日本利好汇率的冲击,香港仍期待全面恢复“零售天堂”的地位。根据普华永道今年 2 月发布的《2024 年香港零售业展望》,在海外与内地游客大量涌入后的一年内,香港地区零售总销货额同比增长 16%。其中,由香港崇高百货母公司打造的启德地区最大生活及零售综合项目“The Twins 双子汇”与 K11 集团运营的启德体育园项目将重点助力实体零售复苏。进入 2024 年,在受惠于内地经济复苏的基础上,香港也启动了全新的零售振兴战略。
首先,楼市和房地产行业的温和复苏预示着香港整体经济回暖。根据香港生产力局 4 月 30 日发布的 2024 年第二季度“渣打香港中小企领先营商指数”,地产业整体信心增强,房地产交易缓慢增长,楼市向好发展。针对此次升级,香港置地广场集团亦表示,项目进行期间减少的租金将在未来投资于中环地区长期的零售销售,实现该板块持续增长。
其次,奢侈品市场的发力也可被视为香港整体零售业态发生变化的信号。去年 11 月,Louis Vuitton 在香港 K11 发布了 2024 早秋时装秀,并在今年 4 月宣布重新开设香港时代广场门店。2023 年 5 月,De Beers 戴比尔斯在香港海港城开设了亚洲第二家精品珠宝沙龙门店。但考虑到宏观经济环境依旧严峻,部分奢侈品品牌在投资方面仍持观望态度:今年 2 月,奢侈品牌 Dior 宣布无限期推迟原定于 3 月在香港启德码头举行的早秋时装秀。
在今年 6 月刚刚举行的“ 2024 香港零售高峰会”上,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表示,香港零售企业需应对后疫情时代消费者日新月异的购买习惯,在价格之外增强顾客的消费体验。升级后的置地广场将集合众多高端零售与餐饮品牌,提供多元化奢华服务,成为全球最大门市之一。此举将增强零售体验,巩固香港作为金融和时尚中心的重要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