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物
最好的中文人物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人物周刊  ·  开学了,大学教授带孩子读四大名著学写作 ·  12 小时前  
江苏新闻  ·  女首富宣布:离婚成功!曾与丈夫一方爆发枪战 ·  14 小时前  
江苏新闻  ·  女首富宣布:离婚成功!曾与丈夫一方爆发枪战 ·  14 小时前  
环球人物  ·  72岁“海南虎”被逮捕,“私心”暴露 ·  2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圆月弯刀”狂揽三金,宁忠岩再次刷新亚洲纪录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物

春风沉醉时,不恋星辰大海 | 到处走走

人物  · 公众号  · 人物  · 2017-05-06 14:00

正文


在日本的旅途中,常有很多察觉神明栖息于自然的瞬间。但这其中真正称得上是仙境的,我也只见过两个:一个是鹿儿岛南边的屋久岛,另一个则是和歌山的熊野古道。


「熊野」这个词在日语里有「树木茂盛的地方」、「隐之国」和「神明居住的地方」之意,有人说亦有「死者灵魂栖息之处」的隐喻。 这片位于纪伊半岛南边的山地,是参拜者在艰苦的旅途之后,终于抵达深山幽地的神秘净土,是他们笃信可以清净灵魂的地方。





文| 库索

图| 库索(除署名外)




两年前的梅雨时期,无意中看到一张熊野古道的照片。大约拍摄于某个微雨的午后,蕨类植物在水汽氤氲中泛起光芒,古树躯干上附生着茂密苔藓,翠绿鲜艳,全然是异次元世界即视感。不久后在奈良爬山,也因一场大雨被困在山顶奥之院,在堂前和偶遇的老年夫妇聊起我的日本周游计划,其中一位问:眼下最想去哪里?便毫无计划地脱口而出:熊野古道。

熊野古道啊,好地方呢。 两人颇为赞同。

去过吗?

没去过。到如今也去不了了。腿脚不方便,能爬上这座山顶来,已经是拼了命。熊野古道啊,真令人向往呐。

然而,一个多月前初次造访熊野古道时,我还认为它名不副实,实在很丑。并未捱到梅雨季节,是在三月初。因为冬天尚未走到尽头,群山都覆盖在死气沉沉的灰褐色中。心中当即叹了口气,觉得此情此景未免太不符合想象,走在森林中,又嫌老树不够老,古道也不够古。



2004年作为 纪伊山地的灵场和参拜道 中一部分登录世界遗产的熊野古道,其实有着1200年的历史,是日本人山岳信仰中最重要存在。如今它主要由 熊野本宫大社 熊野速玉大社 熊野那智大社 三山构成,合称 熊野三山。

熊野 这个词在日语里有 树木茂盛的地方 隐之国 神明居住的地方 之意,有人说亦有 死者灵魂栖息之处 的隐喻。对过去那些长途跋涉在这条参拜路上的人们来说,它也许更多象征着 困难的尽头 终于抵达的救赎 ——最早是僧侣把这片幽远之地当成修行地,后来是平安贵族和室町武家,再后来是江户庶民,人们总是从京都出发,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步行700多公里,最终巡拜完熊野三山。因此,这片位于纪伊半岛南边的山地,是参拜者在艰苦的旅途之后,终于抵达深山幽地的神秘净土,是他们笃信可以清净灵魂的地方。据说在熊野参拜最火爆的江户时期,庶民间流行 一生参拜七次伊势,三次熊野 的说法,太多人纷沓而至,才有了 熊野参拜者如蚁群般 的说法。

机缘巧合,一个月前大失所望的熊野古道,到了四月又去了一次。坐在从大阪驶出的特急列车上,看见初次造访时还光秃秃的世界,已长出漫山遍野的新绿色彩,树林茂密不见缝隙,偶尔长出一株樱花,像一个隐喻。又有凤尾竹长在房前屋后,像是旧时清浅的山水画。因为微雨落下的缘故,山腰笼罩在层层云烟之中,云烟让山有了生命,便清楚知道:此地群山正在醒来。





从中边路到 山之汤

熊野古道并不只有一条,入选世界遗产的主要有五条:从渡边津至田边的 纪伊路 ,从高野山至熊野三山的 小边路 ,从田边至熊野三山的 中边路 ,从田边经过串本再前往熊野三山的 大边路 ,以及从伊势神宫到熊野三山的 伊势路 。如今以穿行在群山中的 小边路 中边路 最受旅行者欢迎, 大边路 伊势路 也能感受海岸线风情,无论哪一条,总有变幻莫测的熊野川贯穿其中。

对初行者来说,最好走的也是 中边路 ,只选取 发心门王子 到熊野本宫大社的一段,全程6.9公里,只要花上3个小时,人人都能走下来。在熊野古道上,地标都叫做 王子 ,是从平安时代沿袭下来的叫法,彼时天皇都迷信于 熊野御幸 ,规模浩大,上千人一行,途中留宿之时,总要堆积石头祭祀,像一个小小的神祠,取名为 XX王子 ,日积月累,就有了如今的 九十九王子

作为起点, 发心门王子 也不是那么容易去的。从大阪出发,首先要搭两小时电车到纪伊田边站,再换乘一小时只有一班的熊野巴士,巴士在盘山公路上穿行两小时,才能抵达目的地。

好在熊野的巴士之旅也并不乏味,因为路途遥遥,中午时分的一班车就允许人们在车厢内吃便当。沿途的地名也十分有趣,简单直接,能大抵知道过去曾是怎样的地方:叫野竹的,也许曾有竹林乱长;叫小森的,也许曾是小小森林;叫曲川的,应该是河流在此处转了个弯;叫小鹿的,应该是有过幼鹿目击情报;叫武住的,难道不是因为曾有武士居住吗?

第二次造访的熊野古道,群山绿得一塌糊涂。也才察觉到:这一带并没有特别巍峨耸立的高山,全靠 熊野三千六百峰 的霸气取胜。河流沿途蜿蜒,远方山峰连绵重叠,无边无际地蔓延开来,仿佛一个世界的背景,全是细削锋利的山线。车上乘客寥寥无几,司机也有了聊天的余裕,行至某处,口吻激动: 大家快看,樱花很美哦。再看右边,那是梅花! 樱花确实迎来了满开,但梅花早已过了季,这么想着,司机却又沉寂了,久久,才终于下定了决心,不好意思地开了口: 抱歉啊,刚刚那是桃花。



兴许是为了报复头一次抱怨它很丑,第二次造访的熊野古道哗哗下起大雨来,丝毫没有打住的苗头。前一秒还因为雨势稍小而内心窃喜,下一秒就又倾盆而下浇灭了希望。在休息区短暂停留时,司机拿出一个iPad向我展示气象走势图,云层很厚,走得极慢,彼此都有些拿不定主意。这时,有两个披着雨衣的欧洲人下了山,兴致高涨:不是那么陡峭的山,时刻注意脚下,只要不摔倒就没什么问题。

欧洲人对熊野古道的热情高涨,每次都能遇着好几拨。熊野的司机也趁机学会了简单的几句英文,也就是 请问要到哪里 」「 请顺手取乘车券 」「 这里可以换零钱 之类,倒也够用。

发心门王子 出发前往本宫大社,最初是从农家集落和大片茶田开始的,这段道路近年重新铺装过,与其说是古道,更像昭和时代的日本农村风情。和当地农家几乎打不到照面,到处是挂满果实无人摘采的橘子树,只有从路边简陋的小木屋贩卖着自动投币的梅干和音无茶这件事上,能推测确实有人居住在此。亦有与众不同的一家,贩卖着木雕猫头鹰和招财猫,也有各类佛像,能看出手艺极好,却个个等身大小,毫无从这古道上扛回去的好办法。



古道前的雕刻品

无人看管的自动贩卖摊


直到过了 水吞王子 ,才会进入真正的古道,入口处立着 苏生之森 熊野古道 的石标。熊野古道的森林,以桧木和楠木为代表的巨木为主,因游客向来不多,又因森林实在太能藏人,若偶尔被同行者落下,就能站定下来听风的歌,枝叶发出波涛潮汐的声音,虽是百年古树,树干依然身姿轻盈,群起摇动之时,也像是海。




下起大雨的熊野古道,蕨类植物的宽阔叶子愈发繁盛茂密,树根爬出泥土之上,也变成步道的一部分,周围偶尔长出颜色鲜艳的蘑菇。林中那些光秃秃树桩上,无一例外堆积着石头小山,都是旅行者之作,并不全是为了供奉神灵而祈愿,也是在熊野古道上最特别的 到此一游 纪念方式。




伏拜王子 附近有一处高台,能远远俯视熊野本宫,天气晴朗的时候,还能看见本宫大社的地标大斋原——号称 天下第一 巨大鸟居。据说从前参拜者在苦不堪言的旅途尾声,就是在这个高台上第一次看见了本宫大社的身影,感动得伏身跪拜下去。如今的旅人也视此处为圣地,因为如果运气够好,从高台上能拍到漂浮于云海之间的熊野连山,同样令人感动,几乎也要伏身跪拜下去。



熊野本宫大社

我第二次造访的熊野古道,雨下得越来越大,站在 伏拜王子 的高台上连群山也看不见。行至终点大斋原,樱花却开了。在京都赏过潮水一般的樱花,却从未见过这样孤高的一群,不为了迎合谁,只是开在旷野之中。

对长途的步行者来说,温泉无疑是最大的慰藉,熊野古道在这点上特别有优势。山里有好几个温泉旅馆聚集地,都在谷间平地,沿着河流而建,其中一个竟然有1800年历史,号称全日本最古老的温泉。人们不但爱泡汤,也爱在这里煮温泉鸡蛋。



煮鸡蛋

我去了另一个方向的川汤温泉。川汤,顾名思义,是从河底冒出的温泉。那家旅馆的房间全部正对山林,山下河流经过,都在雨后氤氲之中。是当地唯一一家设有混浴设施的旅馆,在河边挖了两个坑,将河底的温泉引入,再搭上一个简单草棚,尽极简之工事,实在充满 野趣 。只是,同行的母上大人第一次站在房间窗前,就从十楼高出俯视到两个光屁股的男人,大惊失色。我只好循循善诱:女性都是有专用泡汤浴衣的。男的?有女性在场时,男性也是会裹着毛巾的。



川汤温泉


因为有清澈河流经过,川汤温泉的晚餐就总有香鱼,也第一次吃到了新鲜豆角炸的天妇罗,用和歌山名产梅子制成的盐蘸着吃,味道清新。深夜十分寂静,也能听见潺潺水声,还有夹杂在水声中的鸟叫虫鸣,更有雨后冒出的一万只青蛙,狂叫不已。仔细辨认,也能听出房顶落下的水滴声,偶尔人们跳进温泉的哈哈大笑——把这样的声音录下来,似乎能治疗好一万个失眠夜。



次日清晨醒来,发现紧贴榻榻米处留出了一扇细长的玻璃,侧躺之间就光顾了整个春天。





从那智山到 海之汤

那天辗转再去大门坂,遇上了大晴天。

和中边路相比,大门坂似乎更对得起 古道 这称号。沿途皆是参天大树,树龄全在400年到800年之间。入口处那两棵长了800年,每棵高达30几米,直径8.5米,分别长在石子路的两旁,枝叶却愈发缠绕在一起。大概受这独立与交织启发,人们称它俩为:夫妇杉。

人们来到大门坂,主要是为了上那智山。沿着全长700米,由267级台阶构成的石头坂道一路向上,终点就是那智山的入口。继续向上,经过那智大社和青岸渡寺,终点抵达那智瀑布,短短2.5公里,难度系数为零,成了老年旅行团的最爱。



那智山也好逛,是现代化改造的产物,两旁林立着各种土产店,终年热闹着。我在其中某家看见一幅字,上面的日语翻译过来是: 来的人,又来的人,都是福神。 店主热情地解释说 是这个意思呀:我们现在遇到的人,我们即将要遇到的人,我们遇到了又离开的人,这各种各样的人,都是福神的化身,留下了笑容也好,流下了眼泪也好,都是为了让我们变得幸福才出现的,要相信这一点啊。 也许是我表现得太过兴致索然,他又推荐起更加通俗易懂的来: 这个是掌管厕所的神明,要不要? 神明居住在厕所里,记得日本人是有这么个说法。

这里卖得最多的是一种名叫 八尺鸟 的三脚鸟,在熊野三山是守护神一般的存在。公元712年《日本书纪》里有记载:神武天皇在熊野山中迷了路,天照大神派来八尺鸟做向导,顺利将天皇引领到了熊野村。如今每年的1月7日,那智大社还会举办祭祀八尺鸟的活动,围观者众。



在立着八尺鸟石像的那智大社里,我还看见了一棵树龄超过850年的大楠。枝叶舒展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树干的一段却不知为何成了空心。给这楠木交上300日元供奉金,能换取一次钻进去的机会,树内架着简易楼梯,从地底钻进去,再出来时就是悬于地面的小小高架,能望见远方熊野诸山,都似在画框之中。在日本的神社寺庙求签,一定会写着 待人 一项,解答诸如 已经出现了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