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受国务院委托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作《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中展示了我国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其中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地方债务管理不够严格问题的整改情况》(以下简称“《整改情况》”)中特别提到了政府债务管理的问题。
此前财政部曾公开通报过8起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本次《整改情况》中以地方债务管理不够严格作为突破口,毫不避讳地直面以往地方债务里存在的诸如资金挪用、过度举债、监管缺失等诸多乱象。紧紧围绕地方债务管理现存问题发力,借助各部门联合行动这一举措,充分彰显出多部门协同整治的坚定决心,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而全方位、深层次地探寻问题根源,保障整改工作能够精准落实到位。
近两年,随着地方债务问题日益凸显且变得越发复杂,相关部门密集出台各项政策,从“35号文
”
、
“
47号文
”
、
“
14号文
”
、
“
134号文
”
以及
“
150号文
”
等一系列化债文件,到2024年12月11日下发的《关于严肃化债纪律做好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通知》(银发〔2024〕226号)中再次严肃化债纪律,督促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非标债务的化解,不得随意抽贷、断贷。对于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公司,要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合理安排资金接续,助力平稳化债,推动地方债务风险稳步缓释。
相关出台的政策文件从最初对债务问题的重视到不断明确化债纪律、规范金融机构行为、细化债务化解操作,充分展现出政策的连贯性和逐步细化的特点。这不仅体现中央对地方债务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敏锐洞察,也为地方债务管理和化解提供明确指导方针和操作细则,确保各项债务化解工作有章可循。
此后,在2024年12月23-24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中,对明年财政重点的工作部署也涵盖了多个维度。其中,“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这一理念打破了传统观念里化债与发展相互对立的思维局限,为地方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一揽子化债方案,比如债务限额置换等举措,是从债务本身入手对其结构进行优化;专项债券“负面清单”管控以及日常监管预警,则是从制度建设与具体执行层面双管齐下,对举债行为加以规范,有效防控风险。后续将采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配合,内外兼顾,共同为地方债务的化解营造良好的金融与经济大环境,全方位保障地方债务管理工作能够稳步扎实地向前推进。
此次会议是基于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债务现状对后续工作开展作出的重要部署,体现出政府的前瞻性,为可能出现的新的债务问题预留出足够的政策调整空间,以此确保地方债务始终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也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提升地方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为地方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筑牢坚实的保障。
总体而言,当下围绕地方债务管理与化债所开展的一系列行动,不管是专项整改通报,还是前后连贯的政策以及富有前瞻性的部署安排,均紧密围绕地方债务这一核心问题。未来,政府将进一步强化部门间协作深度和广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地。同时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灵活调整政策策略,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挑战。
通过坚定不移地推进地方债务管理工作,实现2028年底前隐性债务“清零”目标,
推动地方财政健康和经济稳定发展。
作者:
宋敏端(
中国城投50人论坛成员、财达证券企业融资部业务一部负责人
)
薛鼎松(
财达证券
企业融资部业务一部业务董事)
图片来源
:
网络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有何申报要点?
金融化债实质推进,或为重点省份债务问题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