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贺嘉老师
长江商学院CEO班演讲教练,500强高管私教。 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做,教你如何成为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单号码查入口  ·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穷人的富养是带孩子到处旅 ... ·  21 小时前  
单号码查入口  ·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穷人的富养是带孩子到处旅 ... ·  21 小时前  
三个妈妈六个娃  ·  人在英国,遭遇了一次紧急撤离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贺嘉老师

老板越忙,公司越穷

贺嘉老师  · 公众号  ·  · 2020-11-16 20:17

正文


欢迎添加
贺嘉老师私人微信号
hejia0236

1

为什么创始人非常忙?

最近我发现很多小企业的创始人,每天都非常的忙,一天工作14个小时很正常。

这么忙,自然是无法照顾家庭的。他们一说起来家庭的关系、孩子的教育,都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但很有意思的是,这些企业的员工似乎都比较懈怠,基本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

这让创始人经常有一种老板为员工打工的感觉。

面对这种情况,创始人经常会去想,可能是员工的动力不足,然后就开始搞各种业绩指标和奖惩手段。

但过上一段时间,发现还是没有什么改变,那创始人就打算换一拨员工了。

其实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换了一波员工,局面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因为这是企业文化出了问题。

准确的说,是创始人的身份定位出了问题。

对于小企业来说,创始人基本上就是公司的头号销售、业务骨干,经常是在一线工作冲锋。

如果企业碰上什么难以搞定的客户,都是创始人亲自上阵。

这就给其他员工树立了一个很不好的心理暗示: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最后老板会解决的。

这时候如果创始人又非常看重企业业绩,强调高速增长,那创始人基本就会花大量时间跟客户打交道,其他员工看见创始人的时间都比较少。

这就会造成创始人与员工之间的事实脱节。

最终结果就是,创始人忙的飞起,内心充满埋怨。员工则是闲的不行,但还是不得不装的比较忙碌,防止被开除。

2

高效的组织到底如何培养

想解决这种问题,首先要想明白的一个问题, 优秀的企业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很多经典教科书上,都会写优秀的企业是一种模式明确、权责分明的组织。

很多创始人也把这当成企业发展的目标。

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从小到大,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既然是从小到大的发展,那企业各个阶段的需求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也必然导致企业的内部架构和规章制度发生相应的变化。

企业就像一个孩子,各种规章制度就像孩子身上的衣服。随着孩子的身材发生变化,衣服肯定的换好几次才行。

但这时候,指望光研究穿什么样的衣服,孩子就能长得高,未免不太切合实际。

创始人真正应该想的是,企业组织该如何高效率生长。

因为只有组织有强烈生长的动力,企业才会进入高速发展期。

企业组织生长的核心原因,是企业的文化。

这里的企业文化,不是指企业对外宣传的企业形象,而是企业内部的文化,具体表现就是各种规则制度和潜规则。

这些看不见的规则,就是组织生长的轨道。

而生产这些规则的方式,就是各种企业活动,尤其是开会。

现在很多高科技企业,都很反对开会,觉得各种文山会海很没有意思,导致企业效率低下。

但那是高科技公司,人员素质都很高,每个人自领任务,很多事情大家都有共识,所以不需要讨论。

可一般的小公司,是不可能有这么多杰出人才的。很多很简单的事情,都需要不断的反复的强调, 才能渗透到员工的日常行为当中。

因此,开会是一种塑造企业文化,以及规范企业组织生长的重要手段。

这些对一个小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小公司的人才淘汰率太高。

大企业想开创业务,可以迅速从人才市场找到熟练工,但小公司经常连个靠谱的员工都弄不来。

因此,小公司有没有比较成熟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就是组织能不能高速增长的核心关键。

毕竟企业能够持续扩张的原因,就是内部人才的不断涌现。

3

优秀的组织生长模板

那怎样才能实现组织的高速生长?

这时候不妨看看当年红军的各种制度。

因为红军是过去一百年以来,诞生的最强大的军事组织。

它能够在武器严重落后的情况下,跟世界一流强国打成平手,依靠的就是强大的组织动力。

1,给底层人员从超出平均水平的待遇。

很多人一提到红军,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爬雪山过草地,觉得红军非常艰苦。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红军是当时士兵待遇最好的军队,不仅饷银高不克扣,而且有各种文化体育活动。

在识字率不到5%的国度,红军是第一个给所有士兵开扫盲培训班的军队。

这些制度能让新兵一下子就感觉到不一样,产生非常强的组织荣耀感。

2,拥有层级结构,消除层级意识。

军队是层级结构非常明显的组织,而且非常强调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

因此,我国历朝历代都解决不了的一个问题就是,军官对士兵的压迫。

但红军就解决了,依靠的就是消除层级意识。

在红军当中,非常强调下级服从上级,但同时也强调军事民主。

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规定,实际上非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军队开会时,所有人都有平等的发言权,不会因为军官身份高,就享受优待,这就是军事民主。

下达命令时,下级无条件服从上级,保证命令的贯彻实行,这是组织原则。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既保证了士兵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又维护了军官的指挥权,最大限度排除了个人恩怨对组织行为的干扰。

3,形成制度的共建。

红军的任何制度,都是在各种讨论中诞生的,

这种制度的讨论,甚至细致到伙食费最后剩下几块钱该怎么花。

这种讨论对于当时的很多将领,都很不理解,觉得太浪费时间了,但中央坚持一定要这么做。

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正确的。

因为制度能够得以贯彻执行的根本原因,就是士兵有多高的认可度。

士兵面对亲自参与制定的规则,会有很强的主人公意识,觉得这是给我设定规则,而且针对制度的讨论,会让士兵充分明白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4,培训制度与晋升制度

红军前期人才消耗非常严重,因为前期都是各种恶仗,需要这些人才亲赴一线,打生死阻击战。

但红军总能有各种人才不断涌现,靠的就是培养制度和晋升制度。

红军的培养制度,不是独立的一套培训体系,而是深入军队的日常生活。比如红军最杰出的连排战术,就是在日常讨论当中总结出来的。

红军每次打仗前,都会开军事民主会,大家充分讨论,每次结束后,又开总结经验会,积累经验。一旦有了成功经验,就派出代表,向其他军队传授。

这导致红军战术演进非常快。

在每次讨论当中,所有人畅所欲言,各种人才也就非常容易冒尖,获得晋升的机会就很多。

这些人也会被当中各种典型,进行宣传,给大家明确的模仿标杆。

这些基础的制度,保证了红军在人员高速更替的情况,实现组织快速增长。

到解放战争期间,这套制度已经能够实现即俘即补,就是刚刚俘虏的国民党兵,经过一上午思想教育,下午就能变成解放军战士投入战斗。

红军的真正恐怖的战斗力就来源于此。

4

创始人的身份转变

小企业想模仿红军这套组织生长制度,就需要创始人从自身改变做起:

1,完成从猛将到主帅的转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