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项目需要做规划是法定程序,政府规定任何项目要立项必须做规划,这是一个受政府保护的行当,所以容易出混日子的人。
为什么90%的旅游规划方案做了等于白做呢?
定位失当,口号乏力
定位和旅游形象广告词就像写对联和写成语,前面四个字,后面四个字。
比如“文献名邦,生态之城”,这类定位口号大多出自官员和教授文人之手,看似堂堂正正,其实毫无吸引力。
要么就搞个“XX之都”、“天下奇观”之类的来忽悠游客,听着大气,其实空洞无物,大而无当。
策划缺失,规划平凡
策划和规划有什么区别?
“策”是策动、策略,是无中生有。“规”是规矩、规定,是按规定办事。策划就是战略、创意、策略,规划就是根据策划的规定思路画图画线。
很多规划公司做的方案策划严重缺失,只有规划没有策划!
这个景区的定位怎么独特而有吸引力?产品怎么吸引人?营销怎么出彩?根本不是他们思考的重点,而是大门、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这些东西摆在哪个位置?这个他们特别关心。
越是不动脑筋的事,他们越愿意表现自己的专业。
停车场要有几个车位?游步道要多宽,要一步不要半步或一步半,他们的专业全部体现在这种全国有统一标准答案的地方。
做规划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卖图表和理论体系的,景区永远解决一个问题:如何把大量游客吸引过来?你的方案回答了吗?
绝大多数规划公司的90%的工作时间是放到规划画图上,创意策划,解决致命问题,他们几乎没花时间,花了也没用,因为没有“创意定生死”、“策划就是玩命!”的精神,他们根本就想不出好创意!
一个规划方案,如果没有两三个大创意能够出乎意料、让人震撼,那这个方案基本就是白花钱的方案!
贩卖模式理论,没有解决之道
很多规划方案一上来就总结模式,项目是湖泊旅游,他就把全世界各种湖的旅游模式总结一遍,十几个模式一摆,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你三分之一的方案费白花了!听了半天,你自己该怎么做还是不明白。
这些模式,大部分有两种成功的原因,一是天罩着,二是钱罩着。
说白了就是资源太好了、投钱太多了,所以几乎都跟你没关系!你要做的是研究自己,考察学习的结果往往带来的是抄袭模仿!考察学习不仅要学习别人好的,更要思考我怎么跟你不同。还有很多方案给你很多图表和理论理念,跟你讲课,三分之一的篇幅又占了。
理论越多离题越远!景区怎么赚钱?你有什么景观是游客没有见过很想见的?你有什么项目是游客没有玩过很想玩的?你的宣传口号怎么让游客看了睡不着老想着来的?
第一、第二、第三……全是解决问题的实招!这样才是方案。
一个旅游规划方案每一篇文稿都要解决这几个问题:游客为什么要来我的景区?我的景区与其他同类型景区不同在哪儿、卖点是什么?怎么不花钱或少花钱让大量游客知道我们的景区?怎么让游客来到景区多花钱?怎么让景区成为游客非来不可的地方?
把你的答案写在这些问题后面,不是论文!不是文章!更不是一文不值的理论模式和图表,而是日思夜想,最后反复推翻,做到极限的创意和思路!
用“文化”掩藏平庸,用“高端”掩盖无脑
一提到旅游策划人人都会说要挖掘历史文化,突出地方特色,这是对的。但很多时候,大家会为文化而文化,忘记了根本目的是吸引游客、发展经济。
任何一个景区或城市的文化都有其特点,但是这个特点不一定是卖点。特点是与众不同之处,卖点是消费者愿意掏钱买单的特点。
消费者不愿意买单,再特也没用。消费者愿意为什么样的文化掏钱呢?世界级的文化、独一无二特别有吸引力的文化、数一数二的文化。但是很多城市和景区根本不具备这种量级的文化。
北京、西安、洛阳是千年古都,这就是一流的文化,这些城市搞旅游靠古人就可以赚钱了。绝大多数城市和景区的文化是有特点,但缺乏足够的量级和吸引力!
所以,做策划和规划时,不能仅仅反映地方历史文化,更要根据市场和游客的需求来提炼和升华。
原原本本、固步自封地反映体现当地文化特色,那是搞考古,不是搞旅游!文化不是不变的,是灵活可变,只要吸引游客搞活经济,可以创新、创意、创造。
但是,很多规划方案完全受限地方文化,用尊重地方文化来压制客户创新创意的思路,用尊重文化来掩盖自身创意的严重不足。
最后,这样的方案出来的招都是一个模样:古建筑修旧如旧、根据记载原样恢复古塔古寺、打造老八景、原样修复古街古城……
放眼一看全是假古董,这不是关键,全按着古人的来,要你干什么?你的文化是世界级的还是数一数二的?不是的话,你花那么多钱搞出来谁来?
还有策划人和旅游规划公司动辙就搞高大上的项目:高尔夫、六星酒店、世界游艇会、亚洲第一SPA、F1赛车、赛马会、东方影视城、世界婚庆城……一听吓死人!
其实这是最具欺骗性的招。自己想不出好创意来,就搬出这些高端项目来吓客户,也真有客户吃这一套,富丽堂皇,无比壮观,再加上制作成3D视频配个男中音讲解,客户自己都醉了!
其实这就是利用高大上来掩盖自己创意的严重缺失,能落地的高大上项目少得可怜!即使落地多半也是半死不活的项目,因为这些招人人都会,各个地方都能搞。你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吸引力?
以落地操作为名,行抄袭模仿之实
广告创意做不做政府不管,营销策划做不做政府不管,规划不做不行!做好做坏没关系,只要做了就好办!景区投资的老板大部分是转型过来第一次做旅游,容易蒙。政府官员不是市场竞争参与者,也好蒙。
所以,绝大多数旅游规划公司的第一招就是:把别人的项目创意拿过来套到项目上,抄袭复制相似的项目就能蒙混过关。
最后,导致景区千景一面,高度同质化;这就是中国80%的景区赚不到钱的根本原因!不是投资不到位,不是设施不完善,是被平庸的规划方案害死了!
定位、产品全部是平淡无奇的、全是雷同的,游客凭什么过来?
不同胜过更好,熟悉产生轻视!不仅要不同和差异,而且要特别不同、高度差异才有生命力!这个世界上90%所谓落地建设成的项目都是平庸无奇的,这就是成功的项目为什么总是少数甚至极少数的原因。
落地不是建在地面上叫落地,而是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做大了才是落地!落地不是创意变成了混凝土,而是创意变成了门票!
用古建代替旅游,用设计代替策划
很多地方认为发展旅游就是挖掘文化,挖掘文化就是搞仿古建筑。大理、丽江火了,全国都搞仿古建筑,假古董风行大江南北,结果呢?人们还是只知道大理丽江!地方开发旅游,投资商有做仿古建筑的欲望,因为可以作为商铺进行销售。
于是,一大批设计院和规划公司如获至宝,他们从不思考这个地方的卖点在哪里?震撼性的景观和项目在哪里?如何让人非来不可的理由在哪里?
他们认为旅游就是搞古建筑,所以你看他们的旅游规划方案,定位随便搞两句口号,营销抄点套话,然后就是摆放大量古建筑。
中国仿古的古镇和古城已成百上千,游客凭什么要到你这里来?如果一个城市、一个景区把命运托付在一个只擅长古建筑设计的公司上,那效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