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蒲公英Ouryao  ·  清洁验证与纯化水的孽缘 ·  2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千万别把这些囊肿都诊断为蛛网膜囊肿 ·  4 天前  
丁香园  ·  20 年来首款药,又获新批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CHC 2017 | “助力心脏健康行”扬帆起航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8-17 21:00

正文

 CHC 2017

  中国 北京


2017年8月11日,中国心脏大会(CHC)2017暨第二届中国血管大会(CVC)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会议期间,“助力心脏健康行”项目北京启动会暨“一带一路”心衰器械治疗交流会拉开系列活动的序幕,今后还将在全国各省开展后续学术活动。


助力心脏健康行”项目启动


此次活动由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办,美敦力公司协办。特邀意大利心衰器械植入专家及国内顶尖学者,共同探讨心衰治疗现状并分享疑难案例。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曹克将教授以及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健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柯萍教授主持会议。

张澍教授致辞


张澍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感谢各位专家参与此次会议,同时欢迎远道而来的意大利布雷西亚大学附属医院Antonio Curnis教授和Luca Bontempi博士。此次“助力心脏健康行”项目旨在分享心衰治疗经验,有效提高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很荣幸邀请到张健教授,与我们一同做好心衰患者治疗工作,争取提高国内心衰治疗的整体水平,惠及全国更多的患者。


陈柯萍教授主持会议


陈柯萍教授介绍了此次活动,“助力心脏健康行”项目主要通过在各省开展病例分享与交流活动,建立心脏猝死预防与心衰器械治疗病例分享平台,鼓励中青年医师分享临床成果。同时开展相应的公众教育工作,让广大百姓了解心脏性猝死及心衰疾病的科学预防与治疗知识。


张健:中国心衰治疗现状

张健教授同与会专家分享了中国心衰临床实践和研究的最新进展。China-HF研究是中国新近开展的大规模注册研究,目前已有132家医院的13,687例心衰患者加入。结果显示,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心衰患者年龄较轻、SBP较低、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合并症相对较少。感染、缺血以及体力活动是国人心衰发病住院的三大诱因。在近年来不断地努力下,心衰的药物治疗使用率也逐步提高。而非药物治疗水平,人均植入数量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国内还开展了许多对心衰治疗进行探索的研究,如Paradigm HF研究、ASCEND-HF研究等;对药物的研发,如:rhNRG-1、芪苈强心胶囊等;对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如:Galectin-3、ST-2等。中国心衰指南的制定、基层医师培训的开展、国际学术会议的举办、将11月26日定为中国心衰日等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患者对心衰的认识,做好心衰的预防和诊疗工作。


华伟:中国心力衰竭器械治疗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带来了心衰器械治疗的进展。心衰是全球性的心血管挑战,根据中国2003年的流行病学报告估计中国心衰总人数约为400万,而目前患者数量远远不止这些。其中,心脏性猝死是心衰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据2009年的流行病调查显示我国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为41.4/10万,以13亿人口推算,猝死总人数约为54.4万人 / 年。ICD是预防的主要方法,近5年植入数量不断上升,但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对于心衰患者,另一重大治疗进展为CRT,植入数量同样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器械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如左室四极导线,短双极电极间距减少膈神经刺激,全激素保证低的长期PCTs,AdaptivCRT生理性起搏模式减少右室起搏44%,且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减少21%。总体上,心衰器械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死亡率。希望未来能得到更好地推广,使更多患者获益。


Antonio Curnis:意大利和欧洲CRT植入经验分享

Antonio Curnis教授分享了欧洲CRT植入的现状,并给出他对如何避免CRT无应答发生的见解。Antonio Curnis教授表示,在欧洲虽然CRT植入数量在不断增长,但不同国家还是存在差异。CRT无应答发生的最常见原因,包括:不符合植入的适应证、药物治疗不达标、心律失常、导线位置不合理等。归根究底,其原因在于双心室起搏未能恢复左室内的再同步化。另外,需要明确单左室起搏并不适宜所有患者。而想要恢复左室内再同步化的关键是需要一个快速、统一的电刺激,同时左室激动位点的选择也很重要。四极导线技术的发展,如Attain Performa LV有利于恢复左室内同步性,提高CRT反应。


Luca Bontempi:心衰器械治疗经验分享

Luca Bontempi博士首先对心脏解剖结构进行简要回顾,引出由于冠状窦的变异性,冠状静脉窦电极植入失败可以通过心外膜途径、心内膜途径以及房间隔穿刺的方式替代。通过与病例相结合的方式,生动解析CRT植入的具体步骤。着重指出植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操作时需尽可能避免。Luca Bontempi博士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如今双心室器械植入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在选择植入CRT的患者时应慎重,需要考虑是否为心衰患者,判断心肌病的类型是否适合植入CRT。同时若冠状静脉窦较细或扭曲,插管时需谨慎。当然专业的技能和耐心也是必不可少的。


梁远红:起搏依赖合并心衰升级CRT-D病例

广东省人民医院梁远红教授分享了1例单腔起搏器植入患者合并心衰,优化药物治疗无效,升级CRT-D的病例。治疗上,选用美敦力Brava Quad CRT-D。同时考虑到患者植入起搏器2年多,可能有狭窄或粘连,使用美敦力HLS2509,25 cm长的静脉撕开鞘。另外,患者右房巨大,准备6250VIN和6250VIS左室递送系统。梁远红教授表示在CRT疗法中,需要注意对这类起搏器依赖患者,因心衰升级CRT-D适应证的把握,个体化处理。虽然,2016 ESC指南将其定位为Ⅱb类推荐,但降级不一定就是选择CRT-D的禁忌,只要符合适应证即可。而在CRT植入过程中,熟练掌握各种植入工具对手术成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还要关注CRT术后的优化和随访。心衰治疗是全程管理,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陈样新: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心衰

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陈样新教授分享了2例心衰患者心室再同步治疗的病例,他表示CRT-D是药物治疗基础上的重要非药物治疗手段。如何提高反应率是CRT领域关注的热点,包括植入方法学、评价方法学、器械及电极改进等。AdaptivCRT的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帮助。其中,合适的AV间期调整和VV间期调整很重要,相对生理性的房室收缩顺序对缓解左房压力,改善患者症状有较大帮助。


曹克将教授总结致辞


会议最后,曹克将教授在总结致辞中对此次助力心脏健康行的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是心衰和心律学专家的又一次联手。意大利专家所带来的独特经验,又给了我们新的启发。而精彩的病例分享,让我们也对之后即将在全国各省举办的系列活动充满期待。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