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的神奇力量
先看两个词:香蕉 呕吐
我相信你的感觉不会太好,你的大脑暂时将两者建立了因果联系,认为是香蕉引起了不适,你现在可能对其他水果也会有不良反应,这是大脑的自然反应。
在1748年出版的《人类理解研究》中苏格兰哲学家休谟将联想的原则缩减为三个:相似性、时空链接、因果关系。今天,通过心理学我们对此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心理学家认为观点是一张巨网上的结点。联结的类型多种多样:因果联系(病毒-感冒);事实及其特征的联系(柠檬-绿色);事物及其种类的联系(香蕉-水果),我们超越了休谟,不再将思维视为一连串有意识的观点,心理学认为:思维活动唤起的不是另一个看法,而是一些看法,只有被激发出来的是有意识的思维活动;多数联想是潜藏在意识的自我之后的。你觉得你很了解你自己?你错了!
启动效应:让人不知不觉微笑的铅笔
人们觉得高兴就会微笑,但其实微笑也会让你感到高兴,拿着铅笔在齿间几秒钟,你就会感到心情好了很多。
有实验让学生咬住铅笔评价幽默漫画的幽默等级,那些咬了铅笔的学生评分会更高,另一个实验让受试者皱眉,在看到令人不适的图片时,表现也会更强烈。
常见的动作也会不知不觉的影响到我们的想法和感觉,在一项试验中,受试者被要求带耳机听一些信息,研究人员告诉他们为了测试设备,需要不断摇头,而另一半人则被要求点头,最后,点头的那一半受试者比另一半更容易接受听到的信息。
我们很难接受这样的真相,因为平时我们是用系统1做决策的,是不自知的,《我们是子的陌生人》一书中,揭示了系统1带给我们的各种印象会形成信念,而且是我们做出选择展开行动的动力源泉。它是我们做出直觉性判断的依据,且十有八九是准确的,然而,剩下来那十之一二,正是我们很多系统性错误的根源。
你的直觉有可能是你的错觉
处于认知状态时,你有可能心情不错,因此会喜欢亲眼所见的事物,相信你的直觉,状态是舒适而熟悉的,此时,你的想法也有可能是随意、肤浅。当你感到紧张时,你有可能警惕、多疑,会对手上的事情投入更多精力,少犯错,但你的直觉和创造力下降。
曾经见到过的名字你会更容易引起注意,颜色深、清晰、工整的文字你更相信,简短和押韵的语言更容易被记住,甚至股票代码朗朗上口的股票会涨幅更大,这都是因为这调动了你的系统1,它让你快乐。
曝光效应:
重复能引起放松状态和熟悉感,无论是词语、声音、人脸、形状进行试验都有相同的反应——曝光效应。事实上,曝光效应完全脱离了意识,当重复的单词和图片快速闪过,快到观察者没有意识到看见它们时,观察者同样还是会喜欢这些重复出现的它们,甚至没有意识到刺激物时,曝光效应会更强烈。
发现曝光效应的心理学家扎伊翁茨认为曝光效应是因为一个刺激的重复出现并没有带来不好的结果,所以生物刺激最终会成为一个安全信号,这一规律适用于所有生物。
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
当一个男声说“我确定我怀孕了,因为每天早上我都会吐”你的大脑会马上开始调用大量信息,思考这些陈述与事实之间是否协调。我们能互相交流是因为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大体相当,我们在看到“大老鼠穿过小象的鼻子”时,你对它们的体积会有基本的认识。系统1理解语言,也了解分类标准,典型事例可能出现的边界。
因果逻辑:
请读这句话:“你在深圳拥挤的大街上逛了一天,欣赏完美景后,发现自己的钱包丢了”
实验证明,读过这句话的人认为“扒手”比“美景”与该句的关系更强。联想连贯性告诉我们,虽然“扒手”一次没出现,但是“丢钱包、深圳、拥挤”已经让你把原因指向了“扒手”,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原因,要让故事看上去更合理。
在复杂系统中,因果逻辑很容易出错,塔勒布在《黑天鹅》中提到一个例子,萨达姆咋被捕那天,债券开始上涨,早上《彭博新闻社》头条为《美国国债上涨,萨达姆被捕不会遏制住恐怖主义》,半小时后债券开始下跌,标题被改为《美国国债下跌,萨达姆被捕刺激风险资产》,靠解释市场为生的财经媒体对一个事件做了矛盾的解释,但其实什么也解释不了,我们所知有限,于是便用系统1熟练的做出了一个因果关系。
6个月大的婴儿就会将许多事件看成是有因果关系的,而继续发生的事一旦发生 改变,他就会觉得惊讶。
人们总是很不恰当的将因果性质思考用于需要统计论证的场景中,统计性思维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和总体性质得出具体结论,可惜,系统1不具有这种能力,系统2可以通过学习进行统计型思考,但几乎没有人受过相关训练。
光环效应、群体智慧、眼见为实的偏见
在《哈佛公开课》中,作者吉尔伯特解释了大脑如何产生信任,他提出,在理解一个陈述时,你首先要试图相信它,只有先构建一个可能性最大的解释,你才会用系统2确定是否去怀疑它。举个例子,“白鱼吃糖果”,你会产生一个鱼与糖果的模糊印象,这一过程中这种荒唐的表述竟然会让人有道理起来。系统1的这种联想记忆的运作模式是导致“确认偏差”的原因,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它的几种表现形式:光环效应、群体智慧、眼见为实的偏见。
光环效应:
当你喜欢(讨厌)一个人的时候,你会喜欢(讨厌)他的全部——包括那些你还没有观察到的方面——这就叫做光环效应。
当你因为一个人的外表对其产生好感后,凭借情感回应做出猜测,用猜测填补证据的确实,这种偏见塑造我们对人和事物的看法时起着巨大作用(你可以回忆一下你小学时的班主任)。系统1可以通过很多比现实更简单却更连贯的方式来表现这个世界,光环效应是其中一种,它会由第一印象产生的感觉影响你对事物的解读。
再来看,你认为这两个人怎么样?
小明:聪明——勤奋——冲动——爱挑剔——固执——嫉妒心强
小刚:嫉妒心强——固执——爱挑剔——冲动——勤奋——聪明
你是不是喜欢小明更多一点?我们对一个人的特征观察顺序是随机的,然而顺序很重要!光环效应注重第一印象。
消除光环效应要遵循一个普遍原则:消除错误的关联!
群体智慧:
消除关联性在群体观察中也有着相同的原理,设想一下,向大量观察者展示一些装了硬币的玻璃罐,让他们评估每个罐子里的硬币数量,在《群体的智慧》一书中阐述到道,一个人单独完成效果很不理想,但当一群人共同作出判断时准确率就会很高,对这些人取平均值,在没有系统性偏见的情况下,错误平均值趋近于零,然而,如果允许不同观察者之间互相影响,就会影响小组估值的准确率,因为这样做其实就等于减少了样本量。
当公司开会时,如果采取开放式讨论,则会被那些发言早又强势的人所主导,使其他人一位附和前面的观点,解决办法是,解除关联,独立判断,让每个人在讨论前,先写下简短的意见阐明观点。
眼见为实的想法会让我们仓促决定:
当你听到一个故事时,你不需要太多信息就可以把已知的所有事物囊括进连贯性思维模式中。这时,你又使用了联想机制。
系统1所创造的情境是否具有连贯性,而与故事所需数量和质量关系不大。眼见为实的理念有助于达成连贯性和认知放松状态,从而让我们相信某个陈述是真实的。这一理念解释了我们能快速思考的原因,解释了我们是如何清楚一个复杂领域中的信息片段的含义。很多时候,我们拼凑出的连贯情节与事实是无限接近的,完全可以支持理性活动,但是,在运用它判断和选择时,也存在很多偏见:
过于自信:正如眼见即为事实原则所指出的,我们总是认为眼见即为真实,却经常考虑不到自己有可能尚未掌握对判断起决定作用的那份证据。我们的联想系统总是选择已被激活的连贯模式,抑制怀疑。
框架效应:“手术后一个月内的存活率是90%”的说法要比“手术后一个月的死亡率是10%”更令人安心。只是表面表达方式的不用,人们却能有不同的理解。
比率忽略:当向你描述一个男人做事井井有条时,你认为他更可能是一个图书馆管理员还是农民?你更可能会选择前者,但是你要知道农民的数量可要比图书管理员多的多。
当你再根据一份投资报告做投资决策的时候,是不是该考虑一下,这份报告真的掌握了最重要的信息了吗?
我们究竟是如何作出判断的?
看照片预测竞选胜出者,为何准确率可以高达70%?
随着人类进化,系统1对生物体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提供了一个连续的评估,人的好心情和认知放松与动物对安全和熟悉程度的判断是相当的。
人在世界生存会有一些“基本判断”,比如你只需轻轻一瞥就可以区分出朋友和敌人,心理学家托多洛夫做过实验,人只要看到陌生人的脸,就能对这个人的两个重要事实作出判断:他有多强势(因此存在潜在威胁性);这个人有多可信(不管他的用意可能是友好还是敌意)。
这套古老机制对现代人们如何选举有影响,托多洛夫给他的学生看了一些人脸图片根据可爱程度和做事能力进行打分,这些照片其实是竞选政治家的,结果让人吃惊,70%的竞选胜出者正是那些得分较高的人。他发现,仅仅是因为方下巴和自信的微笑,便可以告诉我们这个人很有能力。
你觉得你很了解自己?系统1有着你自己都不知道的神奇力量。
作者:天恕
转载请注明: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向毅海外投资(ID :xiangyitouzi)授权发布
向毅,关注海外投资,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本着去伪存真的目的,分享亲历海外考察的投资见闻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