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识局
欢迎关注识局!我们提供一手的政策资讯,并有丰富的线下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突发!安徽合肥地震 ·  3 天前  
大碗楼市  ·  中小学关停潮,或将波及数亿个家庭… ·  6 天前  
大碗楼市  ·  中小学关停潮,或将波及数亿个家庭…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识局

不敢投入、如履薄冰:拿什么来拯救实业

识局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09 10:25

正文


文/竹林(投稿)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近几年,新闻的标题每年都会出现“最艰难的一年”,年年最艰难,尤其是GDP增速到达六点几的水平之后,经济走势成为各路研究者讨论的热点。


今年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数据公布之后,好像一些指标开始向好。这几天又有很多上市公司公布一季报,别的不说,白色家电三巨头海尔、美的和格力营业收入都有20%以上的同比增长。经济真的要向好了吗?尤其是政府一直力推的脱虚向实真的让资金进入实业,助推实业了吗?


或许,经济数据能让人看到一些宏观的参照,也确实会有一些公司的指标好于行业,但是,经济好不好,不仅是数据,也是一重感受,对一部分人尤其是实体经济参与者而言,依然处于煎熬之中。


以几个例子来探讨一下。先说笔者所处的家电业,根据权威机构的监测,行业的销售规模在今年基本保持持平,更加上一些大宗物料的上涨以及市场激烈竞争导致的终端产品价格的不断下降,已经导致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


行业中的大企业具有规模效应,议价能力相对较高,在这种双重的压力之下,还能保持销售的相对稳定,在通过企业内部的一些降本提效的措施,保持一个较好的发展还是非常有可能的。即便如此,在整体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难以想象这种发展能否持续。


对于中等规模以下的企业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企业内部挖潜固然能够节省一些成本,对于支出部分的严格控制也会导致一些问题,例如研发投入的减少。对于一个制造型企业来说,新技术及新的产品永远是保持持续增长的基础,没有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只能靠老产品来支撑,而如果竞争对手不断地推出新品的话,消费者当然会倾向于选择更加时尚、技术功能更加齐全的新产品。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越是不敢投入,越是影响销售,销售额缩小导致利润减少,对于管理层的考核压力,又让他们更加的控制支出,减少投入。


我们看一些公司的年报或者季报,会经常看到公司可能并不缺钱,公司的账面上有大量的现金,但是很大部分却用来购买了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一年的收益可能比投入一个存在风险的项目更加具有吸引力。国家提倡资金不要空转,不要进入虚拟经济,要进入实业,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现在,连实体经济公司自己的账面资金都用来购买了理财产品,这种状况的出现真实值得深思。


为什么有钱也不用来投入产品开发、改造生产设备或者扩大经营规模?原因很简答,这种投入不能带来收益,甚至很多时候会亏损。


如果在开发一些新产品之前,经过测算,产品出来后利润率达不到要求,那么投入的资金就可能长时间收不回,再加上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这种投入就成为净亏损,这是资金不能进入实体经济的最根本的原因。不能挣钱,任何资金也不愿意进入。


为什么实体经济不挣钱?我们可以简单地推演一下。产品到市场上销售,需要消费者购买,而竞争者的存在,让产品的价格基本上保持在一种合理的水平。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只有拿出新产品,企业才能在一段时间内获得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


而消费者的购买力取决于自己的收入。买房安家的消费者所需的产品比较齐全,而没有自己住房的消费者可能会在各方面节省,控制支出来攒钱购买未来的住房,当然,收入少的消费者,自然而然就无法购买更多的产品。


那么我们可以看出,房价和收入其实是影响市场购买力的两个重要因素。房价高,买房的人少,也抑制了对其他产品的消费,收入不高,自然而然地没有多少购买力。厂家为了在市场中分的一杯羹,更多情况下是采用降价的竞争策略,那么降价又导致企业收入利润减少,企业收入利润少了,员工收入也不会提升,同时,交税也会少……这是一个经济规模不断缩小的循环模式。


不单单是制造型的企业。前几天看到一个图片新闻,是作者跟随两个大货车司机从山东到云南拉货的故事。从山东运化肥到云南,两个师傅一路省吃俭用,回程不能空车又装满了香蕉,一趟运输用时11天,中间装货、加油加水、吃饭等等花销都抛去的话,几乎挣不到什么钱——大货车司机的辛苦让人看着心酸,不但吃住几乎全在车上,而且有时候还要经历相对危险的路况,最终11天的风尘仆仆竟然挣不到多少钱。


运输业也属于实体经济,没有运输业,一切商品都无法流通,这么重要的一个行业,盈利也是相当的困难。就连中铁总这种巨无霸,也还没实现盈利。


实体经济要发展,首先就要保证实体企业能够盈利,否则不能盈利的企业迟早生存不下去。实体经济企业不同于热门的风投喜欢的互联网企业,可以连续亏损多少年都没事,只要估值不断地上升,最终都有可能给投资人带来盈利。实体经济是靠经营业绩说话,没有业绩,追求利润的资金不可能进入。


怎么让实体经济盈利,是扭转实体经济困局的出发点。


简单来说产品价格减去原材料成本、运营成本及税金就等于企业利润。要想盈利,提价、降成本、减税是几个最基本的措施。提价,除非消费者愿意,否则,如果竞争对手不提价,产品就无法销售出去。降成本,这个相信每个企业都在做,但是会与各个企业的控制成本的能力、议价能力相关;减税,则需要国家的法律及政策支持。


美国特朗普政府已经提出大规模减税的措施,以吸引资金进入美国,这将对其他各国都形成巨大的压力,如果其他国家不跟进,大量资金将进入美国,美国的产业将大大提升活力,进而对其他国家的产业形成竞争优势。到那时,我们的实体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我国企业的增值税率是17%,就是说无论企业是否盈利,这个税都是要交的,再加上企业需要承担的其他税费,这块税务的成本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很大的一块负担。每年的两会上都有代表委员呼吁把个税标准相应提高,但是到现在为止,仍然未见有新法规出台。如果个税标准提高,个人交税少了,个人收入增加了就相当于增加了市场购买力,这无疑会对市场的发展形成好的助推。


再说说房子,这个几乎是讨论任何经济问题、个人问题都绕不开的话题。房地产无疑是涉及的产业最多的一个行业,房子的支出是最大的一块个人支出。有了房子,个人才算有了安居之所,才能购置各种家具家电、各种与家庭生活相关的产品。所以,真正的刚需族买房之后,对于很多产业都相当于形成了潜在的市场增量。


但是炒房就不同了,买房之后就放在那里等着升值找下家接盘卖出,这个过程中,除了推高房价,没有形成任何的有效市场需求。反而由于推高了房价抑制了刚需族的买房行为,无形中造成了很多行业市场的萎缩。所以,抑制炒房,帮助刚需族买房,也是促进市场增量形成的一大措施,同时还是深得民心的举动。真正用来居住的住房购买行为,才能助推实体经济的发展。


总之,实体经济现在仍在煎熬中,我们面临的形势也更加复杂,不但要面对国内还要面对国外的变化。无论如何,实体经济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只有振兴实体经济,国家才谈得上有根基的稳定的发展。



更多资讯、海量视频、专业财经金融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人才应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申请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